教育内在目的论是教育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其主要思想是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内在品格,而非单纯的知识和技能。以下从教育内在目的论的定义、发展历程、教育实践以及争议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更全面地认识教育内在目的论。
教育内在目的论名词解释
一、定义
教育内在目的论(Educational Intrinsicism)是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个人品格的内在养成,而非批判性思维、生产力、经济效益等外在目的的立场。内在目的论认为,人的品格是最基本、根本和重要的素质,是人与人之间产生道德关系的基础;而人性的宝贵所在并不在于物的支配权或志向的美满,而是在于自由精神和人类苦难悲惨的韧性。
二、发展历程
教育内在目的论的思想源远流长,早在希腊神学家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中便提出:“教育应当始终以真理为目标,善良为资源,在青少年中寻求意志的奖励,在整个生命中产生良好的态度和感知能力,使个人能够在正义社会中发挥作用。”而近代教育内在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哲学家赫尔曼·霍斯特(Herman Harrell Horne)和罗伯特·马伯尔(Robert Maynard Hutchins)等。
三、教育实践
教育内在目的论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方法的运用上。内在目的论强调人的内在品格的培养,因此,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统一起来,通过多方位的学科背景加以贯通,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培养自主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在教育方法上,内在目的论主张“启示式教育”,即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地探究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品格塑造。
四、争议
教育内在目的论因其强调个人品格的培养而备受争议,有些人认为这种立场“超越了常规”,忽略了经济效益的重要性。而对于内在目的论的支持者而言,品格的培养可以带来更长期的积极影响,比如更深入的内心修养、更健康的家庭和社交关系、更成功的职业生涯等等。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