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突然而至的身体不适还是慢性病,疾病对于人们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疾病的来临让人们感到恐惧、焦虑和无助。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疾病,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它,并且在治疗和康复中得到更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坦然面对疾病呢?
如何坦然面对疾病
一、接受现实
当我们被诊断出患有某种疾病时,我们可能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然而,逃避和否认并不会改变事实。所以,我们需要尽早去面对和接受现实。这不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无助,相反,它会让我们更加坦然地面对疾病,并且为后来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保持积极心态
面对疾病时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治疗和康复一定会成功。我们可以和家人、医生、其他患者等人分享我们的困境和疑虑,从而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建议。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其他让我们开心、放松的事物,比如运动、音乐、读书等,这些事物可以使我们缓解焦虑和压力。
三、全面了解疾病
疾病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我们需要全面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治疗方法等,以便更好地应对它。我们可以和医生沟通,并且阅读相关书籍和材料,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
四、按时治疗
治疗是战胜疾病的关键。我们需要依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接受治疗,并且注意生活中的健康习惯。如果我们遇到了治疗中的困难和副作用,我们需要及时联系医生,以便得到更好的帮助和指导。
五、与疾病和平共处
疾病是人生必然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选择与其和平共处。我们可以从疾病中学习成长,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和他人,并且更加珍惜和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
总之,面对疾病需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现实,保持乐观、接受治疗,全面了解和适应疾病,与其和平共处,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坦然地面对疾病,并且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不懂自己或他人的心?想要进一步探索自我,建立更加成熟的关系,不妨做下文末的心理测试。平台现有近400个心理测试,定期上新,等你来测。如果内心苦闷,想要找人倾诉,可以选择平台的【心事倾诉】产品,通过写信自由表达心中的情绪,会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给予你支持和陪伴。
佛法是积极入世的,对于痛苦的态度是「速当远离」。
当年佛陀出家就是有感于人生老病死的痛苦,为寻求一种离苦解脱之道,主动放弃了奢华的家庭生活,苦行六年,最终发现奢华的放纵与自虐式的苦行,并不能达到离苦的目的,而清净的禅定智慧才是快乐的根本。于是尽其一生,说法四十九年,一直都在传授「什么是苦,如何离苦;什么是快乐,如何达到清净之快乐」的道理。
积极脱离痛苦,追求清净之乐,是佛陀立教的用心,是我们佛教徒信仰的总旨。
疾病,这是人世间最为显著的痛苦,当然更是速当远离的主要目标之一。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疾病的生成有一定的原因。但人的知识是有限的,不可能对各种疾病的来龙去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即使有相应的知识,也不可能使自己时刻处于理智与冷静之中来预先防范。有句老话叫「医不自医」,说的是即使是最了不起的医生,也有医不了的病,也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生病。中国古代的名医,有「药王」之称的孙思邈也兔不了病死,就是这样的例子。
了解因果,我们知道我们的身体与精神,不可能永远调适得很好,我们的身体总会有冷热酸疼的感觉,我们的精神也受喜怒哀乐等情绪所左右。由各种不适的情况,疾病的产生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自己没有相应的能力来避免和解决病痛,现在的医学也没能发展到治愈不治之症的地步。
如是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处境,我们就会以一种坦然的勇敢和正确的态度来面对那些无常而至的疾病。
看了许多佛传故事,我们知道世尊释迦牟尼佛本人在世的时候,也常有当时著名的医师蓍婆为他作治疗和常规护理。
佛陀也常说「八福田中,看病第一」。这是说不仅自己有病要看医生,他人生病也要积极看护,帮助求愈。探病看护最好的例子就是佛陀与阿难尊者,他们经过一处僧舍,见到一位老病比丘无人护理。佛陀吩咐阿难取水,亲自为老比丘擦洗身体,打扫房间,捧汤喂食,看护养病。
再就其他佛国世界而言,东方的琉璃光如来,号称药师;西方的阿弥陀如来,尊为无上医王。虽然,这些如来的尊号含有一种比喻意味,但其中「有病求医」的道理是显露无遗的。
不怕得病,这是一种坦然与勇敢;有病求医,就是离苦的积极行为。
「坦然面对,积极离苦」是我们佛教徒对待疾病这一人世间共同难题的积极态度;不以南辕北辙的愚昧来徒增自己的痛苦;不给世人以「迷信」、「消极」之口实;也不会给那些外道邪徒藉以作蛊惑害人的。
? ? ? ?说到对待疾病的态度,有无数前人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其中作家史铁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年轻时,他就截瘫,后来又得了尿毒症,要经常透析,再后来还患了中风。他的一生几乎就是跟疾病作斗争的一生。他曾开玩笑说,他的主业是生病,副业才是写作。他在《我与地坛》中写到,在最张狂、最不可一世、最青春的年纪被截去了双肢,非常痛苦,他就去思索生命。后来他明白了,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然后开始振奋起来,去思考生命与写作,成为当代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他的一生虽然不是很长,但他的作品却使他相对长生,他面对疾病时的态度,更能给我们带来一种启迪、一种影晌,让我们知道,疾病降临时,其实还有另外一种活法。
? ? ? ?在得了疾病后,一定要积极地调整心态。当你以直面的、全然接受的心态面对疾病时,也许会有另一个结果。这一点,一些医生最清楚。同样的一个病,不同的人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态度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以前,我们都觉得癌症是不治之症,事实上,有许多积极乐观的人治好了。我的父亲因胃癌住院时,我认识了一位肿瘤医生。他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离武威很远的一个山区里有一个老人,很强壮,可有一段日子,他经常感觉自己不舒服。于是,子女就带他去做检查。在进医院的时候,老人是大步流星走进去的。结果出来却是癌症,那个老人当场就被击倒了,子女雇了车,用担架将他抬回了家。回到家里,他郁郁寡欢,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好。等到再次复查的时候,他已经瘦得就像个重症病人了。可是,复查结果发现是误诊,他听后,又一下子从病床上跳了起来,大步流星地走出医院,还到街上吃了两大碗牛肉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会发现,面对疾病的时候,心理会起到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用。
? ? ? ?心印法师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最多只能活三个月时,非常恐惧。但她的机缘很好,第一时间里给我打了电话。于是我在电话中给她开示了心性,她的痛苦与恐惧当下就解除了。之后,她以常人难得想象的坚强与坚韧,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边跟病魔作斗争,一边做了大量利众的事,编了几本书,将这生不长的生命实现了最究竟的升华。要是她不得病,她会不会有这样的升华呢?不好说。也许她还是很风光的一位时尚杂志主编,过着很小资的生活,甚至与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可以活他个八十九十岁,根本不会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更不会放下曾经舒适的一切,选择一种看上去很孤独、很寂寞却有意义的生活。
? ? ? ?所以,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感悟,有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收获。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在生病之前和之后截然不同,甚至那变化判若两人。有的人本来很傲慢,得病之后,再也不傲慢了;有的人本来很贪婪,得病之后,发现自己贪的那些都没有意义,也就不贪了;有的人本来很刻薄,得病之后,忽然发现生命的脆弱,就变得温和起来了。所以,看待任何一件事物,都要有两种眼光,所谓“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就是这个道理。疾病也是这样,既然已经得了病,就要坦然面对。对于借助疾病明白人生,明白这个世界真相的人而言,疾病并不是多么痛苦的事,不过是一个寻求真理、发现真理的助缘。
? ? ? ?2008年,我和陈亦新到北京采访过一位中医专家。去的时候,正好遇到一个很成功的商人在他那儿看病。那人得了癌症。刚开始,他的病很重,后来经过治疗慢慢控制住了。他告诉我们,在得病之前,他根本不会顾及别人的感受,觉得自己高兴就好,自己快乐就好。他甚至会用各种手段去打垮对手,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虽然他有时候也感觉自己有些冷酷无情,但他觉得无奸不商。可是,当他得知自己生病了之后,于一夜之间,愁白了半数头发。面对随时可能消失的生命,他开始认真地去思考他之前的生活,他才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事,他决定用行为去真正地忏悔,做一些补偿。于是,他用自己的钱成立了一个基金会,开始帮助别人,他还租了一个很大的房子,成立了一个类似于俱乐部的组织,让很多有疾病、有痛苦的人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锻炼身体。就在为他人的服务中,他也找到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 ? ? ?在广东,也有这样一个做生意很成功的人。后来,他因为尿毒症换了肾。因为那次疾病,他看开了很多事,也放下了很多执著并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他觉得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些有益的事情。于是,他买了一套透析设备,用成本价去帮助一些病人。要知道,医院的透析费很贵,而他,只是收取成本价。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生病,让人有了一种压迫感、紧迫感。当你觉得死神就在你的身边,你的生命随时都会消失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从而改变自己的生命轨迹,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 ? ?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疾病不一定是坏事。佛教里就有这样一种说法,人不要一味地贪图快乐,因为快乐会让人五毒增长。一些智者也说,痛苦能使人升华,相反,过度的快乐,调动了欲望,就会使人堕落。也因此,他们不喜欢名利,不喜欢位高权重,就像庄子,宁愿当个编草鞋卖的快乐老头,也不愿身居朝堂,被一些规则绑架。因为他知道,选择了另一种生活,就要遵循它的规则,就可能失去那种自由。这是一种对待事情的态度。
? ? ? ?如果你是一个修行人,也可以在这种事上检验自己的修行。平时,可能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认为自己修得好,但面对一场重大疾病时,你是不是还能做到“平常心”,做到“如如不动”?如果面对疾病时,你真的可以控制自己的心,能安如泰山,面带微笑,心如止水,安然地接受即将到来的一切,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就说明你是真正的修行人。这也是修行的真正意义。
? ? ? ?仍是那句话:“世界是调心的道具。”我们可以借疾病来调心。正确的心态有利于健康,很多病,其实都和心理相关,比如,好怒伤肝,多恨伤心,怨人伤脾,恼则伤肺,烦人伤肾等如果你认真地去读佛经,认真地按照佛教文化所提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心理疾病。
? ? ? ?总之,面对疾病的时候,不要去埋怨命运的不公,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平静地去面对,将一切都当作历炼自己的道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自《红尘中的历练》雪漠著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