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孩子外向好还是内向好

时间: 2023-07-16 20:46:22

孩子外向和内向,各有各的好处。首先,性格的内向和外向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社会普遍认为,外向的孩子在社交上会更具有优势一些。其实,孩子的内向与外向的性格,是各有各的好处。

1、外向性格的好处

外向性格的好处很明显,孩子会比较阳光活泼、热爱运动,也善于和别人沟通、交流。这样的孩子更惹人喜欢一些,也更容易收获友谊。外向的孩子往往心理阳光健康,不易患上心理疾病,遇到事情处理的也更加妥当一些,也会有着比常人更多的机会。

2、内向性格的好处

内向性格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内向的人比较独立,善于思考。所以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会好一些。内向的人虽然朋友不多,但每一个交往的朋友质量都很高。内向的人也容易在某个领域获取成就,这样的孩子属于实力派,也更容易成为学霸。

内向好还是外向好?别乱给娃“贴标签”,否则就是在害他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开朗,见人嘴甜,这样我们家长觉得很有“面子”,如果孩子内向,那么身边的人就往往传递出很多无厘头的担心: 这孩子这么不爱说话,是不是有自闭症?

在老师和家长的观念里,安静的、喜欢独处的孩子就是不合群的、不好的。 内向和外向都只是孩子的特点,并不是他们的缺点,更不是性格缺陷,家长不需要逼迫内向的孩子变得外向。

01

“内向”不是病,

请不要逼他们活泼!

看过一个关于内向者的漫画,可以说非常扎心了。

我们有一大堆词来形容这种人:闷、不爱说话、不合群、反应慢……这些都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但却没有一个能够真正定义他们。

内向者——这个占人群比例30-5-%的庞大群体,但似乎从未被大家真正认识过。

别随便给孩子贴“内向”的标签

一般2~2岁半之前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社交需求,很多时候都喜欢自己和自己玩,偶尔在外面见到别的小朋友,大部分也不会主动加入,因此家长不要过早的随便给孩子贴上内向的标签。

心理学上有一种“标签效应”: 当一个人被贴上一种标签,比如胆小、不会说话、不合群等,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孩子们可能各玩各的,但是在家长的鼓励和引导下慢慢加入大家,这是孩子正常的表现,并不是一些家长认定的“内向”。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尤其是负面的,会让孩子禁锢到负面的角色里。

别强迫孩子变得“外向”

最近看了一部叫《零零后》的纪录片,第四集出现了一个叫一一的小朋友,3岁的她总是喜欢一个人,当其他小朋友聚在一起玩的时候,她宁可一个人看书、发呆,也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相处。

“我觉得一个人玩挺好,我不想交朋友”。

老师一再引导她学会交朋友,但她却说: “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一个年仅3岁的小朋友说出这样的话,令屏幕后的我感觉无比惊讶。

长大后的一一,对生活有了清醒的认识。

“我觉得,要求人是外向的这件事,它首先肯定是有它的目的地,是为了让人们更加紧密地,就是抱团在一起,然后创造一个更好的 社会 吧。

但是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它对内向的人是有点不公平的。其实内向的人也有很多自己的优点的,比如说能更好安静的思考沉淀。”

纪录片中一一父母的镜头不多,但可以看到的是: 父母并没有试图改变她。

02

内向型宝宝都是潜力股

更容易获得成功

很多不被大家看好的“内向星人”,往往都在默默积蓄力量,只需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就能绽放光芒。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关于“内向”男孩的故事:

美国西雅图,有位7岁金发小男孩,平时最喜欢看的不是漫画、小说,而是《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不仅看,而且逐字逐句看,一看就是数小时,有时候一度连吃饭都不感兴趣,他甚至被母亲误认为心理有疾病,可是心理医生给了母亲一个建议: “请你最好别打扰他!”

这个7岁男孩,就是日后微软的创始人: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爱因斯坦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一位“内向”代表,很晚才会开口说话的爱因斯坦,直到7岁都不太愿意说话,保持沉默寡言。但就是这么一个内向的人,成为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

一直是个人非常喜欢的男歌手毛不易,刚进入大众视线的他被贴上“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适合 娱乐 圈”等等的标签,但是对此毛不易有自己非常清醒的认知:“我一直觉得内向不是性格缺陷,他就是性格的一种,其实没有必要硬要去强迫自己。”

03

在家庭中,如何帮助

内向的孩子更好地成长

接纳和顺应孩子的天性

内向的孩子不需要通过与外界的接触就能恢复能量,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内心来寻求能量,作为父母,要做的就是要接纳和顺应孩子的天性。

不要强迫孩子变成自己心里预期的样子,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力量和无条件的爱,给孩子自信和安全感尤其重要。

多一些支持和理解

鼓励和引导孩子融入大家不是错的,但家长要在一旁守护着,甚至做一些示范,让他看着你参与社交,如果孩子不愿意,也请家长理解,毕竟有时候连我们大人都未必愿意和那么多人一起玩。

多一些陪伴

有一本书,叫做《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书中讲述了内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核心是: 爱和时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请父母拿出多一点时间陪伴他,肯定他,请相信,孩子给你满意的答卷。

苏珊·凯恩在《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中说到, “内向并不是缺陷,内向者的非凡才能同样能为世界创造无限价值。”

在如此喧嚣快速的时代里,“慢”与“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如果你家也有一个安静内向的宝宝,放手让他们做自己吧,愿每个内向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内向的孩子和外向的孩子相比较,为什么外向的孩子占优势?

外向和内向的孩子都可以成才。只是在社会大背景下,我们看到更多的职业类型是偏表现型的职业,比如演员,歌手,主持人,体育明星,也包括销售人员,市场人员等工作。内向的孩子更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文学,金融,财会等。事实上这也是职业倾向,个人成才的要素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最要命的是,家长不了解孩子,却让孩子做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事情,那样是不容易有出息了。

下面我们就来对照看一看,外向和内向的孩子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吧。

外向孩子的优缺点

1、优点

宝宝性格外向有许多好处,他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交流,对提升语言组织能力有很多帮助。宝宝外向会有许多好朋友,他们在一起愉快的玩耍,有利于孩子健全性格,对丰富孩子内心有益处。外向宝宝敢于提出问题,思维比较活跃,善于合作解决问题。内向宝宝很容易有性格缺陷,他们比较闭塞,一些想法和心声不敢说出来,长久的压抑会使他们丧失自信心。

2、缺点

外向宝宝在心里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喜欢争强好胜。做事时会过于乐观,有时太过冲动,说话往往不经过大脑,表现为耿直。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行动中缺乏耐心

内向孩子的优缺点1、优点

内向孩子也有许多优点,他们通常有较强的个性。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做事情小心谨慎,比外向孩子比较专注,有一定的方向性。虽然在生活中少言寡言,但他们内心思路清晰,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思考问题。他们在遇到事情时能做出分析,感觉比较准确,情绪反应不明显。不少天才都是内向型的,他们把更多精力用在自己兴趣方面,做一些深层次的探索

2、缺点

内向宝宝没有资源的优势,他们接触的事物较少,视野比较狭窄,想象力也因此受到限制。内向性格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做事畏首畏尾,在人前面红耳赤,显得格外不合群,时间久了会与集体发生脱离。

由于外向的孩子活跃,爱大胆表现,常常容易引起大人的关注。而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受忽视的一群,由此引发家长的担心。下面我们就将内向孩子的优势更具体、细致一些,希望家长们以欣赏的眼光多多发现内向孩子身上的长处,尽可能的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展

内向孩子的八大优势

优势一:善于思考,做事有目标

在做一件事或一个决定之前,内向的孩子会经过深思熟虑,不会鲁莽做任何决定,他们会提前把目标定好,并且朝着目标的方向发展。

优势二:人精力相对集中

能够数小时专注于一件事,有较好的耐力,例如很多长跑运动员的性格都不是外向型。

优势三:拥有丰富的内心生活

内向的孩子虽然不善于外在表达,但他们内心情感丰富,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珍视孩子的内在性品质。

优势四:他们能够自省,并在自省中平衡情绪

因为性格内向者不太会表达自身感受,所以他们常常会看上去很孤独,这种看似压抑的氛围使他们看起来好像时刻濒临情绪爆发的临界点,但其实不然,他们会在自省中平衡情绪

优势五:他们知道何时放弃

内向性格的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调整。他们也许会把自己推到极限,但却有足够的能力避免失控。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已经用尽了所有的资源,并已付诸了最大努力,当一切还不成功时,那么他们会选择放弃,并以同等的努力去找另一个解决途径或目标。

优势六:有意义的社交关系

内向性格者绝对称不上是社交蝴蝶,但他们往往会与选定的人建立一个关系非常牢固的社交圈。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与他人相处,获得周边的人的信任与支持,这使他们常常成为社交圈中的领导者。

优势七:花时间去欣赏事物

性格内向的人善于发掘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他们会花时间在那些值得探索发掘并且自己喜爱的事物上,他们明白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而这种感知会带来伟大的成果。

优势八:他们的情商比较高

内向的人遇到事情的时候比较冷静,虽然能看出他的内心波动很大,但表面看着非常的沉着冷静,这就是内向人的长处之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