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预防心律失常发生有时非常困难,但我们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发生率。下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中心主任孟庆智将为大家谈谈如何预防心律失常?如何减少心律失常发作的次数?
(1)预防诱发因素 一旦确诊后病人往往高度紧张、焦虑、忧郁,严重关注,频频求医,迫切要求用药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诱因的防治,常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常见诱因:吸烟、酗酒、过劳、紧张、激动、暴饮暴食,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摄入盐过多,血钾、血镁低等。病人可结合以往发病的实际情况,总结经验,避免可能的诱因,比单纯用药更简便、安全、有效。
(2)稳定的情绪 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精神放松,不过度紧张。精神因素中尤其紧张的情绪易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避免过喜、过悲。过怒,不计较小事,遇事自己能宽慰自己,不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球赛等。
(3)自我监测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时,病人自己最能发现问题。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状,若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可减少甚至避免再发心律失常。心房纤颤的病人往往有先兆征象或称前驱症状,如心悸感,摸脉有“缺脉”增多,此时及早休息并口服安定片可防患于未然。 有些病人对自己的心律失常治疗摸索出一套自行控制的方法,当发生时用以往的经验能控制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发作后立即用刺激咽喉致恶心呕吐,或深呼吸动作,或压迫眼球可达到刺激迷走神经,减慢心率的目的,也能马上转复。
(4)合理用药心律失常治疗中强调用药个体化,而有些病人往往愿意接收病友的建议而自行改药、改量。这样做是危险的。病人必须按医生要求服药,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有些抗心律失常药有时能导致心律失常,所以,应尽量少用药,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检查身体定期复查心电图,电解质、肝功、甲功等,因为抗心律失常药可影响电解质及脏器功能。用药后应定期复诊及观察用药效果和调整用药剂量。
(6)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运动要适量,量力而行,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可做气功、打太极拳。洗澡水不要太热,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养成按时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饮食要定时定量。节制性生活,不饮浓茶不吸烟。避免着凉,预防感冒。不从事紧张工作,不从事驾驶员工作。
1、控制热量摄入。因为总热量过高时,血清胆固醇通常升高,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会促使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律失常。
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年龄超过40岁的人,即使血清胆固醇不高,亦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最好代之以植物油及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每日摄入胆固醇量应在300mg以下可以对预防心律失常起到一定作用。
3、控制脂肪摄入量。尽量用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且不宜过多,过多的植物油亦可造成肥胖,因此,预防心律失常要控制脂肪的摄入量。
4、控制盐的摄入。如果盐食入过量,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食盐过多引起体内水潴留,增加心脏负担。故限制盐的摄入可减轻心血管负担,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5、通过食疗,增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许多维生素、无机盐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例如:VitC的功能之一即是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钾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微量元素碘,对降低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浸润沉着,还能破坏钙盐在血管壁中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进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形成。Vit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酸味水果中。钾多含于蔬菜中。碘多存在于海产的动植物中,如海鱼、海虾、海蛰、海带、紫菜等都含有丰富的碘。
6、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纤维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还可吸附胆固醇,使胆固醇不易被肠粘膜吸收,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防治心律失常。
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因此饮食的内容对身体的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下我们谈谈食疗在预防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
(1)对于中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食疗作用。
①控制热量摄入。因为总热量过高时,血清胆固醇通常升高, 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会促使动脉硬化,进而形成心律失常。
②控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年龄超过 40 岁的人,即使血清胆固醇不高,亦应避免食用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最好代之以植物油及黄豆和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每日摄入胆固醇量应在 300mg 以下。
③控制脂肪摄入量。尽量用植物油作为烹调用油,且不宜过多, 过多的植物油亦可造成肥胖。
④控制盐的摄入。如果盐食入过量,在内分泌的作用下,能增加血管对各种升压物质的敏感,引起细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食盐过多引起体内水潴留,增加心脏负担。故限制盐的摄入可减轻心血管负担,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⑤通过食疗,增加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摄入。许多维生素、无机盐对心血管系统有益,例如:维生素 C 的功能之一即是增加血管韧性,减少脆性,防止血管出血。钾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微量元素碘,对降低胆固醇有重要作用,并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的浸润沉着,还能破坏钙盐在血管壁中的沉积,阻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进而防止心律失常的形成。维生素 C 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尤其是酸味水果中。钾多含于蔬菜中。碘多存在于海产的动植物中,如海鱼、海虾、海蜇、海带、紫菜等都含有丰富的碘。
⑥食疗中可增加纤维素的摄入。纤维素可刺激胃肠蠕动,加快胆固醇的排泄;还可吸附胆固醇,使胆固醇不易被肠黏膜吸收,从而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防治心律失常。
由上可以看出,注重饮食,通过食疗,人为地控制摄入物质的质量,可以从一个侧面起到预防心律失常的作用。
(2)对于青少年由于心肌炎或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 食疗方面的作用在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因此需摄入高能量、高蛋白的物质,如鸡蛋、肉类、鱼类及维生素类等,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心律失常患者应正确的认识和对待疾病,保证良好的情绪。一旦患上心律失常,患者都会忧心忡忡,而这样非但不利于病情的治疗,而且还可能加重病情,所以,专家提醒,患上心律失常后应保持情绪的稳定,还要避免情绪急剧的激动或是情绪波动过大,从而避免心律失常的发生。
2、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是因患有器质性心脏病而发病的,对于这些患者应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并按照医生的嘱托按时定量的用药。
3、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安排休息与适当的活动。人们只有在充足的睡眠后才可以减轻身体脏器负担,所以,心律失常患者应减少劳累,保证有一个充足的睡眠,而且还可以适当地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极差的患者,就需要及早的卧床休息,避免加重病情,伤害身体健康。
4、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气候变化的刺激,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应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调节生活起居,注意防寒保暖,以免病情加重。
5、坚持合理膳食的原则。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讲,一方面饮食宜清淡,同时还要忌食辛辣食物;而且不宜吃的过饱或是过少,这样都会增加心脏负担。另外,还要少饮浓茶、咖啡、冷饮等;还要忌烟、酒,这些都是可以有效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因素。
6、研究证明,心律失常需要定期的监测,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定期前往医院做检查,复查有关项目,以便于根据病情情况来合理的调整药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