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研究结果发现道德感与食欲相关

时间: 2023-07-17 01:32:46

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人们感觉到自己的道德观念被冒犯,可能会吃得更少。这是首次发现道德和食欲之间存在关联。

“那种感到自己道德观被冒犯的情绪能深刻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导致我们吃得更少。这也强调了一个心理学上的事实,即在某个意义上,道德厌恶也会在嘴里留下恶劣的味道,让我们恶心反感。”领导该研究的多伦多大学罗特曼管理学院助理教授辛迪陈说道。

该研究系列一共由三个试验组成,旨在观察道德厌恶的影响。参与者分别被安排观看一部描写乱伦的电影,听一则关于欺诈的新闻,以及写一个关于欺骗或者盗窃的故事。在做这些的同时,他们需要喝巧克力牛奶等饮料。结果发现,参与者的胃口变得很差,喝的饮料量明显下降。

陈教授指出,生理厌恶是由可能的污染物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行为反应,包括恶心、厌恶感,以及食欲下降等。而道德厌恶是建立在核心厌恶上的情绪,是对一些违背道德和规范的行为引发的反感。“违背道德的行为会激发道德厌恶,导致我们失去胃口,因为它的功能就是保护我们不吃一些可能有害的食物。”

这一研究可能对品牌商有着重要作用,他们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时可多加强调其道德意义,或者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充满良好道德感的环境。陈教授举例说道:“当人们在咖啡馆看报纸时读到了一则关于公司欺诈的新闻,他们喝的咖啡可能就很少。另外,如果电影院放的是一部关于腐败和贪婪的电影,观众也可能进食更少的爆米花和可乐。”

研究结果发表于最新一期的《消费者心理学》期刊上。

按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美感和什么

按情绪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进一步分为道德感、美感以及情感共鸣。

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对善恶、公正与不公正的认知和评价,是对道德准则的敏感和奉行。它涉及到人们对正确行为的辨别、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对公共利益的关注等。道德感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调控和规范作用,帮助人们与他人相互理解和协作。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美感:美感是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体验美的情感、价值和审美情趣。它涵盖了从自然风景到艺术作品、人类行为和社会规范等各个方面的美的感受和体验。美感的存在能够提升人们的情绪、激发创造力,使人们更加关注美好事物,并积极追求美的境界。

情感共鸣:情感共鸣是指通过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产生的情感连接和共情体验。当我们看到他人经历快乐、悲伤、困难或成功时,我们可能会产生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反应,与他人建立情感上的联系。情感共鸣能够加深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培养共同的情感价值观,并促进社会团结和共同努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三个方面的情绪情感社会性内容,共同构成了人们与社会和他人相互关联的重要维度。在人际交往和社会互动中,道德感、美感和情感共鸣的存在和发挥,有助于建立积极、健康和和谐的社会关系

同理心有多重要?

01 同理心有多重要?

同理心一般指能够及时地体察别人的情绪和想法,并做出积极回应的品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同理心的孩子更容易交到朋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美国杜克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者们曾花了20年时间,跟踪、记录了超过750个孩子的成长过程,研究结果发现——那些在幼儿园时期曾经善于分享、帮助他人的孩子,不仅容易拥有良好的人脉,大多数人还都过上了令自己满意的生活。

可见,同理心能为孩子带来的,远远不止“人气”那么简单,它是人生一项重要的能力。

02 如何培养同理心?

同理心是与生俱来的,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的提高,他们的情绪体验会逐渐丰富,同理心也不断增强。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适时、恰当的指导是培养同理心的关键。

-在游戏中识别、体验他人的情绪-

辨清不同的情绪是孩子能够体验、判断他人情绪的基础。父母可以从教孩子观察脸谱图片开始,帮助孩子了解生气、伤心、失望、高兴时的面部表情,从而提高孩子区分识别不同情绪的能力。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讨论绘本故事中人物的心情,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情绪。

当孩子对不同情绪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请孩子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体验游戏中人物的情绪感受。还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说出TA体验到的情绪及其后变化。实践表明,角色扮演游戏中的模仿想象、团体讨论等元素都有助于孩子同理心的培养。

比如:和孩子玩小熊借蜂蜜的扮演游戏。情境是小熊想吃蜂蜜,可是家里没有了,所以他就去找小猪借。请孩子扮演小熊,爸爸或妈妈扮演小猪,分别表演两个不同的场景。其一是,小猪说:“我喜欢吃蜂蜜,所以我不能分给你。”小熊不高兴地离开了。其二是,小猪邀请小熊和他一起吃蜂蜜,吃完还一起愉快地玩耍。在表演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询问孩子两种场景中小熊的不同感受,从而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想法。

-以身作则,用同理心对待孩子-

在3-6岁这个阶段,孩子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来习得一些行为。因此,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体贴孩子、关怀他人,那么孩子就更容易在换位思考中懂得尊重。

生活中不乏需要用同理心对待孩子的场景,尤其是社交方面。不妨试试用“停、看、听、应”的方法,在安抚孩子的同时,帮助孩子换位思考。

停,指停下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要及时停下手头的事,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以及表达自我的时间和空间,为TA创造尊重和倾听的氛围。

看,指关注孩子。当孩子处于情绪中时,应以TA为中心,让TA意识到此刻自己的感受是被尊重、被重视的。可以采取的做法:蹲下来,注视并抚摸孩子,安抚平复TA的情绪。

听,即倾听孩子的话语,体会TA真正希望表达的意思。

应,也就是在前三步的基础上,做出有同理心的应答。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尝试引导TA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如:爸爸/妈妈明白你是坐累了想出去玩,但你这样闹腾,会影响到房间里其他人的,人家当然不高兴了。换成是你认真做事的时候有人在旁边吵,你会不会不舒服呢?你想出去玩就和爸爸/妈妈说,尽量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好吗宝宝?

写在最后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依靠彼此信任、携手同心,才凝聚起强大的力量、连结起坚韧的羁绊,正是这样的力量和羁绊造就了我们眼前的世界。生活在济济人群中,只有拥有“同理心”的孩子,才能学会换位思考、彼此帮助、合作进取;然而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非要让他们参与什么伟大的事业、或收获什么惊人的成就——有诚心以待的朋友、相知相爱的亲人陪伴扶持的人生,已足够值得。让同理心成为孩子的助力,成就他们温暖幸福的一生之旅;让他们更珍视别人、更爱惜自己,也为这个世界深深地所爱吧!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