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临,有市民渐觉自己情绪变得低落、心情也多愁善感起来,秋风秋雨时节,许多人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悲秋”症状。“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句名诗更是为秋天添了一丝悲伤气息。
气象专家表示,初秋时节,秋风秋雨、凉意袭人,刚从炎夏走过的人们对这种天气一时还适应不了,此时人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处于受抑状态。加上入秋之后,日照时间缩短,人体生物钟一时难适应,这些都容易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引发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心慌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对于一些心思细腻敏感的人,在秋风起秋雨落的季节,面对“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的情境,心中更是容易触发凄凉、孤独之感,这也就是俗话中“伤春悲秋”中的“悲秋”。
唐代诗人刘兼的一句“闲庭欹枕正悲秋”,让很多古代文人将悲秋看做一种风雅之事。可是按照现代医学来解释,与其说这种“伤春悲秋”是一种文人情结,不如说是季节性抑郁的心理问题表现。
心理学家认为,“悲秋”是特定季节中人体正常的身心反应,表面上看,是萧瑟秋风、凋零万木的肃杀景物、阴霾冷湿的天气,让人触生凄凉、郁闷、悲哀、忧虑等负面情感,事实上根源在于人体自我调节速度与季节变化相比总是稍微慢半拍。
重阳节正好是周末,许多市民打算带着一家老小找个高山或高塔去登高,取其步步登高之意之外,也可以放松一下为工作和生活而紧张的心情,到时山上热闹的登高队伍,更可以帮助缓解秋天的悲伤情绪。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