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自我效能感

时间: 2023-07-17 04:57:03

自我效能感是指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挑战所具备的能力的信念。它可以影响我们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态度。你的自我效能感越高,你就越自信,你在身处逆境的时候,就越容易保持冷静。

想要提高自我效能感,你可以这样做:

1、看见过去的成功经历,并从以往的失败经历中汲取教训。

2、收集和你处境相似却又成功走出困境的人的案例。

3、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安慰。

4、做一些力所能及,让自己开心的小事情,来唤醒内在的积极情绪。

5、在一个熟悉、放松的环境下平复心情。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学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学如下:

1、给学生适时、具体的反馈。正反馈是学生有效的强化物。正反馈能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特别是当正反馈传递的信息暗含着学生有能力完成任务的时候,它还能加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激励学生乐于接受挑战。乐于接受挑战性任务的学生,他们完成任务时体验到的愉悦感、满足感以及自豪感都是最大的。

3、引导学生自我比较,而非与他人比较。如果把完成任务、提高技能、学习进步看成是成功的话,那么我们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但是,如果我们把成功看成是超越他人,那么情况就不妙了。

因为这种竞争意识只是对少数勇于面对挑战的学生起激励作用,而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只会降低他们的内在动机。此外,一些学生如果认为自己的成功会导致他人的失败,那么可能会抵制竞争。

4、允许犯错和失败。一些教育者可能觉得学生不允许失败。但是,无论你接受与否,你不得不承认偶尔的失败是正常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它常常在学习中起促进作用。学生应该具有面对失败的能力。

如何提高自我能效?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早提出的,在80年代,自我效能感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他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例如,儿童感到上课注意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取得的好成绩,他就有可能认真听课。效能期望指的则是人对自己能否进行某种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推测。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当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活动。例如,学生不仅知道注意听课可以带来理想的成绩,而且还感到自己有能力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时,才会认真听课。人们在获得了相应的知识、技能后,自我效能感就成为了行为的决定因素。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①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成功经验对效能期望的影响还要受个体归因方式的左右,如果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就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②替代经验。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这里的一个关键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③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上述四种信息对效能期望的作用依赖于对其是如何认知和评价的。人们必须对与能力有关的因素和非能力因素对成败的作用加以权衡,人们觉察到效能的程度取决于任务的难度、付出努力的程度、接受外界援助的多少、取得成绩的情境条件以及成败的暂时模式,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这些因素作为效能信息的载体影响成绩,主要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中介影响发生的。

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指出,自我效能感具有下述功能:①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③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④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的理论框架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