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恐惧症怎么治疗
做的是划分恐怖等级,假如你对老鼠产生了极度恐惧,并且达到了病理的程度。你可以先找到和老鼠相似,但是并不是老鼠本身的事物,比如“老鼠”这两个字,与真正的老鼠相比,“老鼠”这两个字不会产生很大的恐惧,按照恐惧的程度从小到大找到几个和老鼠有关系的事物,比如:“老鼠”这两个字、老鼠的照片、老鼠样子的毛绒玩具、小白鼠、田鼠。这几个事物按照恐惧从小到大进行排列。
1、放松训练,放松训练就是在你紧张害怕的时候用于缓解害怕情绪的,通常的放松训练就是肌肉放松,通过肌肉的放松来让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笔者建议你找专业的心理咨询结构进行学习。
2、做好治疗计划,这个计划主要涉及到你多长时间治疗一次,所谓的治疗就是在你的面前呈现上面提到的恐怖等级中的各个事物,从恐惧最小的开始,一次治疗只是呈现一种事物,直到你对这种事物不再产生恐惧。
3、伴随恐怖刺激做放松训练,在你掌握了放松的基本步骤以后,把让你恐惧的事物呈现在你面前,比如老鼠的照片,你会感到紧张害怕,没关系,这时候就要做放松训练来缓解这种情绪,直到自己平静下来,反复几次以后你就不会对照片产生恐惧了。
二、恐惧症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2.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 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 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3.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三、幽闭恐惧症的症状表现
首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闭恐惧症。幽闭恐惧症是一种焦虑症和恐惧症同时存在的一种双重精神紧张状态。当患者一个人处于一种幽深,黑暗的环境中,产生害怕、惊恐的感觉时,人就会感到极度的焦虑、心慌,甚至觉得自己快要死掉。患者一旦身处于恐惧情境之中,几乎无法避免地会出现强烈的焦虑反应,诸如心悸、冒汗、发抖、浑身麻木、寒颤、潮红、窒息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恶心、眩晕、腹部不适都是常见的症状,有些人甚至会晕倒。
恐惧症的特征是对于某些物质,情景或躯体功能表现出不合理或过分的害怕,而实际上却没有什么危险,也没有值得焦虑的道理。其发生往往与特殊的环境刺激有必然联系。心理和生理因素都是恐惧症的原因,有证据表明,遗传也是病因之一。幽闭恐惧症是单纯恐惧症的一种,是对封闭的空间所表现出的恐惧反应。
其实,很多人都有幽闭恐惧症的症状,试想当你一个人在一个荒郊野外的小房间时,你敢出去吗?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不敢”,其实这不是一种胆小的表现,而是人本能的对外界恐惧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过,当这种恐惧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称之为“恐惧症”了。那就是每当你遇到一些幽闭的环境时,不管它是否安全,你都会把他想做是不安全的,总觉得会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总想竭力避开,这时候就是一种恐惧症的症状了。
四、恐惧症的危害有哪些
恐惧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心理疾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恐惧症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根深蒂固,严重的侵害着人们脆弱的心理,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不可预知,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恐惧症的危害有哪些,以便人们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恐惧症。
1、加重精神疾病,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当事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处境,恐惧反应与引起恐惧的对象极不相当,他本人也知道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的或不公道的,但并不能防止恐怖发作。例如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患者就会出现紧张和害怕感,不敢与人交谈,甚至对视。
2、工作效率下降,恐惧症患者的担忧可能仅仅集中于个别症状,如心慌或感觉要晕倒,也常伴有继发性恐惧,如害怕自我失控、会死或会发疯。明知别人在同样情境不会感到危险或威胁,但不能减轻其焦虑。患者只要设想进入恐怖处境,就会产生预期性焦虑,导致留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下降,学习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人的工作状态,甚至产生自卑情绪。
3、降低机体免疫力,恐惧症发病时,常会出现头痛,头晕,心烦,恐慌等症状表现,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呕吐等。这种长期的精神不稳定会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内分泌失调,轻易导致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上升,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疾病等。
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左右。
表现
1.特殊恐怖:以对通常无害的事物或处境极度的害怕为特征。特殊恐怖患者理解其害怕是过分的,但是不能克服自身的情感。诊断此病必须有特殊害怕症状,并由此影响到学业、工作或家庭生活等。
例如,对以下事物有害怕感:飞行(担心飞机会坠毁)、狗(担心被咬或受到攻击)、密闭的空间(害怕陷阱)、通道(担心塌陷)、攀高(担心下坠)。
2.社交恐怖:一种焦虑症状,因害怕窘迫、蒙羞,或被轻视, 患者有显著的焦虑和不适。尽管本病通常认为是害羞,但二者有所区别。害羞的人与其他人相处会感到非常不舒服,但是在参加社会活动中没有极度的焦虑,并且不回避使其感到不自然的环境。相反,社交恐怖患者并不害羞,大多数时间与一些人容易相处。大多数社交恐怖患者试图避开引起恐惧或苦恼的场景。社交恐怖通常发生于演讲、与不熟悉的名人相处、大众场合下进食、使用公共休息室等。
3.广场恐怖:这个词汇源于希腊语,意为害怕广场。即在某一难以逃出的地方或场景下导致惊恐发作。大多数广场恐怖患者是在首次发生一系列的惊恐发作后产生的。发作是随机的,没有先兆,因而无法预测哪一情景将触其发作,这种惊恐发作的无法预料性引起患者猜测以后的发作,以致害怕任何可能引起发作的环境。结果患者避免进入以往惊恐发作过的所有场景。广场恐怖患者常感到不能离开家,另一些患者却能进入可能的恐怖场所,但会感到很痛苦,或需信赖的朋友或家人陪伴。
广场恐怖害怕以下场景(但不仅限于此): 独自在户外、独自在家、在拥挤的人群中、乘坐交通工具旅行、在电梯内或在桥上。
治疗与调适
?行为疗法:在心理医生的监护下,让病人有意识地去接触那些诱发恐惧的东西。如对登高害怕,则首先由医生带病人到楼梯,然后可以登楼数级,逐步养成对“高处”的适应性,克服病态的恐惧感。
?认知疗法:医生不是让病人试图回避那些恐惧之物,而是让他们去面对恐惧发作,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莫名恐惧是错误的。比如,恐高症患者通常会这样想:如果我站在桥上,就会摔下去,所以还是走开。而认知疗法的目的就是要打破这种“如果……”的思维推断,克服病态的恐惧。
?自我调节:一旦恐惧发作,最实用简便的方法是双目紧闭,集中全部心思计算,即从“100”开始逐次地减去“3”,持续5~8分钟;或者计算报刊书籍上某页共有多少个字。这种“分神式自我调节法”往往能够奏效。
?药物疗法:在心理、行为疗法无效的条件下,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严重的恐惧症。但药物治疗并非长远之计,因为停药后症状又可复发,所以结合其他疗法,治疗效果就更理想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