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神经性厌食症的饮食禁忌_,,千万不要再吃了

时间: 2023-07-17 05:32:38

一、神经性厌食症的饮食忌宜

一、宜食

1、神经性厌食症患者通过食疗也可以增强食欲、消除厌食。如用薏苡仁熬粥;或是把山药炒食或蒸、熬粥;炖肉时选择性加入山楂、砂仁、白术、白蔻、黄芪或党参等。

2、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二、忌食

1、少吃零食。

2、节制零食和甜食。

三、神经性厌食症食疗方

1、山药鱼片汤

原料:鱼肉250克,海带丝50克,豆腐100克,调料适量。

制作:将鱼肉切片,山药剁碎,在锅内加水,放入海带丝和山药末,煮开后再放豆腐块和鱼片,加盐,煮熟后放葱花、胡桃粉即可食用。

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健脾胃,滋补强壮。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神经厌食等症。

2、山楂麦芽馀

原料:生山楂25克,炒麦芽15克。

制作:将生山楂去核、切片,与炒麦芽同用开水沏泡、渴饮。

服法:代茶饮。

功效:健胃、导滞、消食。适用于消化不良、宿食停滞、神经性厌食等症。

3、山金胡萝卜汤

原料:山药30克,内金10克,新鲜胡萝卜200克,红糖20克。

制作:胡萝卜洗净切片,放锅内与山药、内金同煮30分钟,加红糖即可。

服法:饮汤,吃胡萝卜、山药、内金。

功效:补中健胃,帮助消食。适宜于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纳食少等症候的缓解。

二、神经性厌食症是怎么引起的

  神经性厌食症常导致闭经并继发生育力下降,但重新获得规律性月经周期将直接与病人的体重恢复的程度有关,大多数继发性闭经的妇女在体重恢复正常后月经也恢复正常,过早的绝经是相当罕见的。至于具有原发性闭经的神经性厌食症妇女能否获得正常的月经周期则尚无定论。

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有关的病因假设较多,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均在本病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患者的同胞姐妹中,同病者有6%~10%,远高于正常人群的预期患病率,说明遗传在本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患者有严重的体温调节障碍和月经紊乱,提示丘脑损害可能是本病的生物学基础。本症患者存在体象障碍,其心理发育、素质的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婴幼儿期有饮食问题;

2、病人的父母过于关注饮食;

3、家庭关系影响了儿童期自我认同的发展,有人认为厌食是向儿童期退行的表现,是对青少年期情绪问题的回避。

三、神经性厌食症有哪些症状

1、患者惧怕体重增加,想要无休止地减少体重。

2、到了疾病后期,由于长期不足量的进食,可能出现食欲减退。

3、患者主要以围绕减少体重进行各种活动,如有意节食,严格控制主食量及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增加每日的活动量,以远低于病人应有的体重标准;患者常呈现出憔悴、极度消瘦、严重营养不良的躯体状态,病人不仅不担忧,相反病人对此感到欣慰或安稳;大部分患者仍认为自己或自己的某个部位还是“胖”,而为此不安,坚持“减体重”的活动。

4、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以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贪食,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神经性厌食症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约1/3患者在起病前有轻度肥胖的症状。

6、神经性厌食症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18岁的青春前期或青春早期的女性,30岁以后发病的较为罕见。

7、专家指出,患者常常有体象障碍,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会认为并不瘦。

四、神经性厌食症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不少人都曾经听说过神经炎厌食症这种疾病,但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危害却估计不足。很多人认为现在不少人都在节食减肥,即使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也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就当减肥了,殊不知神经性厌食症是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的。

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造成机体功能的下降,严重贫血、恶液质、心率慢、易感染,因而威胁生命。在低于标准体重65%以下时,病人的死亡率高达10~15%。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发育期,本病使他们的身心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影响性的成熟发育,使日后病人的性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也带来社会适应能力的下降。故应予重视,及早进行治疗。

病情较轻者对性行为将采取消极态度,她们的性心理发育较慢,结婚较迟,性欲低下,婚姻关系不成熟,害怕阴道检查和分娩疼痛。对自己的性感受和性行为常常感到内疚和自责,出现心理冲突,能参与性活动但多无反应,不能享受性快感,对男子的依赖性强。如果保持活跃的性活动,她们可能因为盆腔区域脂肪的减少而出现性交疼痛或不适,性交时也将缺乏润滑。这种疾患也见于男性,说明这些病理变化并无性别依赖性。

神经性厌食症的表现是怎样的?怎么治?

神经性厌食症
的表现:
(l)好发于女性,特别是12~
18岁的青春
前期或青春早期者。30岁以后发病罕见。
(2)约1/3患者起病前有轻度肥胖。
(3)近半数患者起病前有社会心理因素。
(4)故意节制食量为必要症状。进食量远较常人为少,或仅选择低能量食谱。部分病人在病程中不能耐受饥饿,而有阵发性
贪食
。呈少食或禁食和贪食相交替。
(5)
体重减轻
。较以往或常人低25%以上,严重者可达消瘦程度。
(6)极度担心发胖,常采用过度运动、致吐、导泻、服用食欲抑制药或
利尿剂
、藏匿或抛弃食物的方法减轻体重。
(7)有
体象障碍
自觉过胖,或部分躯体过胖。即使已明显消瘦.仍认为并不瘦。
(8)有性功能及
性发育
障碍。
女性闭经
,男性性敏感减退或阳痿。青春前期者,性心理和生理
发育迟缓

(9)有
下丘脑
一垂体—
性腺轴
障碍。如
黄体生成素
周期变化
缺如,
氟美松
抑制实验呈脱抑制。
可的松

生长激素
水平升高。
(10)严重者伴有营养不良、毛发呈脱发祥、浮肿、低血压、
低体温

心动过缓
,甚至
水电解质
和酸硷平衡紊乱。
(11)可伴强迫性症状及
抑郁情绪

(12)拒绝承认有病,不愿配合诊治。尤其是不承认体重过低和进食过少是病态,患者就
诊的原因常为闭经等继发症状。
(13)多数患者社会、生活功能基本正常。
预防:日常饮食及生活请多注意:
1.多注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补充,如多吃肉类、蛋、奶类及蔬果等。
2.三餐定时定量进食,必要时上下午可各加一次点心。
3.饭后不独处,以防催吐。
4.保持生活规律、心情愉快。
5.培养自己正确的审美观,不要盲目追求时尚。
6.无法自制时,须及早就医治疗,或住院控制

厌食症如何康复?专家揭厌食症原因与症状

【编辑部】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通常与持续的消化问题有关,许多患者明明想吃东西,却没办法让自己吞下食物,体重自然直线下滑...严重的厌食症甚至会导致死亡,长期厌食症的死亡率高达20%!厌食症往往不自觉中发生,周边的人帮助及早注意厌食症警讯,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协助,有利成功康复、回复正常体重。 厌食症原因 怎样的人容易厌食?日本东京大学医学教授吉内一浩在节目中提出,升学考试压力、环境变化、遭遇霸凌、事业失败、失恋、挫折等,都可能成为厌食的契机,「一直很努力的资优生」和「不善表达意见、喜欢隐藏不安与不满的人」,是特别容易厌食的类型。 厌食症症状 厌食症可能让食量极端减少,最常见的便是即使体重不足,仍恐惧自己很肥胖,有些患者发病时连水都喝不了!吉内一浩教授提到,事实上也可以根据以下征兆提早警觉厌食症的发生: 开始不和家人一起吃饭突然开始细分食物、挑食明明没吃多少东西,却突然开始剧烈运动体重变化极端注意力不足、经常疲劳 美国饮食障碍基金会(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指出,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神经性厌食症诊断标准包括: 摄取的热量低于需求,且考虑年龄、性别、生长轨迹、生理健康状况下,导致显著的体重下降。即使体重过轻,仍对于体重增加或变胖有严重的恐惧感。对于体重或体型的感受受到干扰;自我评估受到体重或体型的严重影响;拒绝承认体重过低的严重性。 此外,即使没有符合DSM-5的厌食症标准,也可能有饮食障碍问题。非典型的厌食症也包括符合厌食症标准、体重显著下降但非过轻的人。 神经性厌食症的危险征兆、症状

情绪、行为方面

剧烈的体重下降用多层次的穿着保暖,或是掩盖体重减轻关注且担心体重、食物、热量、脂肪含量、瘦身相关议题拒绝食用特定食物,甚至渐渐拒绝整个类型(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即使体重减轻,仍时常谈论对肥胖、过重的感觉,或对于变胖、体重增加有强烈的恐惧感抱怨便秘、下腹疼痛、无法忍受寒冷、精神萎靡或嗜睡等否认饥饿的感觉对饮食有特定的仪式,例如特定的顺序、大量的咀嚼、对食物摆盘的要求等为他人下厨但自己不吃持续找借口避开用餐时段或有食物的场合,对于在众人面前进食感到忧虑认为自己需要将吃进的热量「燃烧掉」坚持过度、僵化的运动准则,无视天气、身体疲劳、疾病、受伤等因素主动参与社交的频率降低,减少与朋友的相处、不喜欢参加活动,变得更为孤立、神秘兮兮无法或不愿意维持与年龄、身高、体型相符的体重青春期后女性生理期异常、月经不来有强烈控制欲

生理方面

胃痉挛,以及各种常见肠胃不适(便秘、胃酸逆流等)检测数值异常,例如贫血、甲状腺与荷尔蒙过低、血钾过低、心跳过慢等晕眩、昏眩、晕厥总是感觉寒冷生理周期异常,包括闭经、经期不规则,或是服用避孕药时才有月经催吐导致手指关节出现老茧、伤口口腔问题,包括珐琅质侵蚀、蛀牙、牙齿敏感、牙齿染色等皮肤干燥、头发变细、指甲毛发干燥容易脆裂,身体长出细毛唾腺周围肿胀肌肉衰弱无力如果食用过多胡萝卜,会出现黄疸(皮肤发黄)手脚发冷、长出斑点,或是足部肿胀皮肤伤口不易愈合免疫功能受损专注力下降睡眠障碍【编辑部】厌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通常与持续的消化问题有关,许多患者明明想吃东西,却没办法让自己吞下食物,体重自然直线下滑...严重的厌食症甚至会导致死亡,长期厌食症的死亡率高达20%!厌食症往往不自觉中发生,周边的人帮助及早注意厌食症警讯,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协助,有利成功康复、回复正常体重。 厌食症原因 怎样的人容易厌食?日本东京大学医学教授吉内一浩在节目中提出,升学考试压力、环境变化、遭遇霸凌、事业失败、失恋、挫折等,都可能成为厌食的契机,「一直很努力的资优生」和「不善表达意见、喜欢隐藏不安与不满的人」,是特别容易厌食的类型。 厌食症症状 厌食症可能让食量极端减少,最常见的便是即使体重不足,仍恐惧自己很肥胖,有些患者发病时连水都喝不了!吉内一浩教授提到,事实上也可以根据以下征兆提早警觉厌食症的发生: 开始不和家人一起吃饭突然开始细分食物、挑食明明没吃多少东西,却突然开始剧烈运动体重变化极端注意力不足、经常疲劳 美国饮食障碍基金会(National Eating Disorders Association)指出,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神经性厌食症诊断标准包括: 摄取的热量低于需求,且考虑年龄、性别、生长轨迹、生理健康状况下,导致显著的体重下降。即使体重过轻,仍对于体重增加或变胖有严重的恐惧感。对于体重或体型的感受受到干扰;自我评估受到体重或体型的严重影响;拒绝承认体重过低的严重性。 此外,即使没有符合DSM-5的厌食症标准,也可能有饮食障碍问题。非典型的厌食症也包括符合厌食症标准、体重显著下降但非过轻的人。 神经性厌食症的危险征兆、症状

情绪、行为方面

剧烈的体重下降用多层次的穿着保暖,或是掩盖体重减轻关注且担心体重、食物、热量、脂肪含量、瘦身相关议题拒绝食用特定食物,甚至渐渐拒绝整个类型(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即使体重减轻,仍时常谈论对肥胖、过重的感觉,或对于变胖、体重增加有强烈的恐惧感抱怨便秘、下腹疼痛、无法忍受寒冷、精神萎靡或嗜睡等否认饥饿的感觉对饮食有特定的仪式,例如特定的顺序、大量的咀嚼、对食物摆盘的要求等为他人下厨但自己不吃持续找借口避开用餐时段或有食物的场合,对于在众人面前进食感到忧虑认为自己需要将吃进的热量「燃烧掉」坚持过度、僵化的运动准则,无视天气、身体疲劳、疾病、受伤等因素主动参与社交的频率降低,减少与朋友的相处、不喜欢参加活动,变得更为孤立、神秘兮兮无法或不愿意维持与年龄、身高、体型相符的体重青春期后女性生理期异常、月经不来有强烈控制欲

生理方面

胃痉挛,以及各种常见肠胃不适(便秘、胃酸逆流等)检测数值异常,例如贫血、甲状腺与荷尔蒙过低、血钾过低、心跳过慢等晕眩、昏眩、晕厥总是感觉寒冷生理周期异常,包括闭经、经期不规则,或是服用避孕药时才有月经催吐导致手指关节出现老茧、伤口口腔问题,包括珐琅质侵蚀、蛀牙、牙齿敏感、牙齿染色等皮肤干燥、头发变细、指甲毛发干燥容易脆裂,身体长出细毛唾腺周围肿胀肌肉衰弱无力如果食用过多胡萝卜,会出现黄疸(皮肤发黄)手脚发冷、长出斑点,或是足部肿胀皮肤伤口不易愈合免疫功能受损专注力下降睡眠障碍厌食症治疗 美国梅约诊所(Mayo Clinic)资料指出,治疗厌食症通常需要多个专业团队合作,包括医师、心理专家、营养师等。

住院治疗、专业医疗协助

针对性命垂危的患者,可能需要急诊或立即住院,以治疗心跳异常、脱水、电解质不平衡、突发性精神疾病、严重营养不良、拒绝进食等问题。医疗处置上,由于厌食症可能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可能需要频繁地监测身体状况,危急时可能需要鼻胃管灌食。 治疗厌食症的其中一个重点,即是重新建立正确的饮食与营养观念、并维持健康的体重。医师能够帮助追踪热量摄取与体重的增加;心理师可以协助建立正确的饮食行为策略;营养师会提供恢复正确饮食型态的方针。

心理治疗

家庭共同治疗:对于青少年厌食症患者来说,这是唯一有证据力的治疗方法。厌食症的青少年很难对食物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这个治疗方式能够让家长帮助孩子重建正确的观念、恢复健康体重。独立治疗:对于成人来说,认知行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饮食型态与行为正常化,帮助健康增重,也有助扭转严格限制饮食的信念。

药物

目前没有药物在治疗厌食症上被证实有效。不过,抗忧郁剂等药物,则可能对于忧郁症、焦虑症等其他与厌食症相关的疾病有效。

生活型态、居家疗法

除了接受正规治疗,以下重点也可能有助对抗厌食症: 坚持治疗计画,不随便跳过治疗阶段,即使饮食内容让人感到不适,也不轻易尝试改变饮食计画。与医师讨论是否需要额外使用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品。不要孤立自己,接受家人、朋友的关心与帮助。避免一直量体重、照镜子。如何陪伴厌食症患者? 针对厌食症的治疗方式,除了就诊寻求医师协助,也可以适度陪伴患者,此时自身态度就很重要,吉内一浩教授说明,人的身心结构本就复杂难解,厌食症不一定是单一理由造成,更多时候是多重因素交杂,比如环境、人际、压力等,此时应先平静,绝对不要强迫患者进食,以免患者感到不安,可能让状况更糟。 他认为,最重要的是让患者知道,不论病况如何、体型变化多大,身边的人会温暖地守候他、等待他,不会轻易把爱收回,双方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可以尽可能陪伴患者一起看医生,比独自一人面对难关更有帮助。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