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泛化是一种心理学专业术语,它是指,个体在某种刺激下所产生的应激反应,通过不断地被增强,会泛化成对和这种刺激相关的刺激也会产生类似的应激反应。
简单的来说就是,当你被一个东西刺激到了,出现泛化后,会对和这个东西相关的其他东西都产生恐惧。
在巴普洛夫的狗中,当狗对铃铛和食物产生了条件反射后,只要一听到铃铛响,即使没有食物,也会不自觉的流口水,这也是一种刺激泛化。
刺激泛化在现实里很常见在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创伤后应激障碍,也可以解释这个现象。当一个人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后,因为影响太过深刻,所以便会对和这种创伤有关的一切事物都产生恐惧。比如一个人曾经在童年受到过校园暴力,他在成年后会对和讲述校园暴力相关的电影、电视以及其它一切和暴力有关的事情都产生恐惧,害怕去接触他们。
所以,他会尽力的去避免接触这些东西。
1.刺激分化和刺激泛化区别在于对刺激的反应不同。
2.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和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3.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的行为反应,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4.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CS和和CS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刺激分化。
5.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过程。
6.借助于刺激泛化可以将学习扩展到原初的特定刺激以外,而借助于刺激分化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泛化。
7.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狗学会对一个高音产生唾液分泌反应以后,一个稍低一点的音调也会诱发它的唾液分泌反应,这种CR自动扩展到CS以外的其他刺激上的现象,叫做刺激泛化。
8.刺激泛化不只是一种实验现象,它在解释条件性情绪反应和习得的恐惧时都有重要的作用。
9.小孩如果曾在牙医那儿有过痛苦的体验,就会对牙医,看牙时坐椅子,相关的器械以及牙医的白外罩有一种恐惧。
10.激泛化所引起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的,因此需要刺激分化。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