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疑病症的病因是什么,它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时间: 2023-07-17 05:48:05

一、疑病症的护理

一、病情观察医护人员或者家属要掌握病人情绪变化规律,对行为异常者加以监护。有的病人有藏药,吐药,护士发药时应发药到手,见药到口,服药检查口腔,还要经常进行并室的搜查、清理。严重不配合者,必要十予保护性约束,严重自杀倾向的病人,要重点观察护理,不能令其脱离视线。二、安静环境将患者安排住到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尽力避免刺激因素,安排在护士易于观察的地方,以观察病情动态。三、安全护理医护人员要定时安全查房,全面掌握病人病情特点,深入了解病人思想情况,对病人作到心中有数。四、饮食与生活护理由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正常摄取营养,甚至丧失排泄功能,因此给病人日常生活照顾,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协助病人进食,对拒食病人应给其鼻饲或输液,以保证和维持病人营养的摄入。注意调配,给有营养和无骨刺,易消化食物,安排病人参加集体活动,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疑病症的预防措施

1、保持情绪稳定。预防疑病症,需要远离那些精神创伤和长期的情绪不良状态,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的稳定愉悦。2、完善性格。平时过分敏感、谨慎、固执、多疑的人,往往具有典型的疑病性格,甚至已经存在疑病观念,当出现应激刺激时,转为疑病症的可能性极大。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善于思索、自信、自尊、随和的个性。3、减少对自身关注。疑病症患者总是太过把自己的身体状况放在心上,预防疑病症就要避免对身体健康投入过多精力,将之应用到发展几种爱好,广泛结交朋友上去,在紧张儿忙碌的生活中,充实感和成就感会让人感到安全,远离疑病恐惧。4、培养科学的态度。要准确地判断自己的健康状况,还必须有一定的医学常识,张冠李戴、无中生有,都源于无知。学点医学常识,坚持科学的态度,遵从医瞩,就不会患疑病症了。5、常做感知训练。感觉过分敏感,就会脱离现实,就会把生理的感觉疑为疾病的过程,把轻微的小病体验为大病、重病。学会忍耐痛苦的人,轻微的疼痛刺激并不能引起他疼痛的感觉,而对于对疼痛过分敏感的人,轻微的疼痛刺激足以使他寝食不安,如患重病。6、学会宣泄压力。心理压力过大,是诱发疑病症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孩子因不愿上学而患病,疑病症也是成年人因为无法承担过重的责任而转移焦点的一种潜意识方式。

三、疑病症的病因

1.人格基础孤僻、固执、内向、过分关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恋、兴趣狭窄、胆怯、脆弱、暗示性强的人格特征可成为疑病症发病的人格基础。2.社会环境因素得知自己亲属或朋友死于某种严重疾病,就会怀疑自己也步其后尘。见到别人得肝癌,就会觉得肝区不适。医生的不恰当言论,过多的医学仪器检查,不必要的过分治疗,不必要的手术等等都可能促进疑病观念的产生。3.躯体因素处于青春期或更年期的人容易出现一些躯体感觉上的变化和自主神经不稳定的症状,如心悸、潮热、生殖器官的发育或萎缩等,对这类生理现象的不合理认知会促成疑病观念的产生。4.心理因素有人认为此病起因于知觉和认知异常。患者的认知系统会对一些躯体感觉和变化做出不恰当的解释,导致疑病观念。

四、疑病症的临床表现

本病的基本特征是持续存在先占观念,认为自己患了某种或多种严重的进行性疾病或目前尚未被认识的躯体疾病。患者表现为过分关心自身健康和身体的任何轻微变化,并做出与实际健康状况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释。疑病症状可为全身不适、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碍,甚至是具体的疾病。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的定位清楚,描述清晰如肝脏肿胀感、胃肠扭转的体验、头部充血感、咽喉部堵塞感等,有的则体验到定位不清楚、性质模糊的不适感。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就部位而言,以头、颈、背、胸部居多。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不同器官,如恶心、反酸、腹泻、心悸、胸痛、呼吸困难等。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别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状异样,还有诉体臭或出汗等。常伴有焦虑、忧虑、恐惧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患者对各种阴性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解释保证不能相信和接受,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和治疗。由于患者的注意力大部分或全部都集中于健康问题,以至于明显影响到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