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时间: 2023-07-17 06:35:52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中本我遵守的是快乐原则。

本我即是原我,意思就是原来的自己,本我包含着基本的生存欲望、性冲动和攻击性。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一切力量的源泉,也是人类一切行为的驱动力。

本我所遵循的快乐原则,不会理会社会道德、法律等外界约束,本我唯一追求的就是快乐,就像婴儿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一样,他们不会考虑到养育者的心态,只会在意自己是否被满足了。

本我的目标是追求个体最好的发展,舒适和愉悦、生育和反之。

本我是无意识的,它不易被个体所察觉,每个人都有本我,只是本我受到自我和超我的约束,被许多规章制度给压抑了起来。

如何理解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自我”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所分为的三部分,即本我,自我,超我构成了人的完整的人格。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他们之间的联系中得到合理的解释,自我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和本我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需要进行调节。

若个人承受的来自本我、超我和外界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时,自我就会帮助启动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有: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等等。

自我的相关意义:

自我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

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本我,自我,超我

头脑中的博弈(摘自李峰)

文 | 李克富

对我而言,心理咨询的很多实用技术并不来自于书本,也并非他人的传授,而是我根据相关理论的创造。比如,为了提升理性自我,我所采用的“描述头脑中的战争”这一技术。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并指出本我遵守快乐原则、自我遵守现实原则、超我遵守道德原则。其实,任何一个行动,都是这“三个我”被三个原则指挥着参与战斗的结果,我们的头脑就是战场。

在威海连续讲了几天课,昨天回家后感到非常疲倦,今晨醒来就“是立马起床双盘”还是“再睡一会”,我清晰地听到甚至是看到了头脑中的那场硝烟弥漫的战争。

自我命令我:“5点了,赶紧起床!”

本我对我说:“再睡一会儿,已经劳累好几天了,得休息一下。”

超我则严厉地批评我:“意志力怎么这么薄弱啊!平时的决心白下了,怎么给孩子和学生做榜样啊!”

由于对这种“战争”我已经非常熟悉,而且不止一次地深刻体验过自我胜出后所带来的价值感,我就毫无犹豫地起床了。

接下来的一个半小时的双盘,在最后的5分钟,当那种剧烈的腿疼出现时,我又听到——

本我的哭泣:“赶紧把腿放下来吧,我实在疼得受不了了!”

自我的坚定:“坚持!以往能够坚持下来,这次也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决不能在最后放弃!”

超我的评判:“能够承受这最后5分钟的剧痛,今晨就是英雄,否则就是狗熊!”甚至它会逼我喊着口号:“宁向西天一步死,不退东土半步生!”

就像起床一样,这“三个我”遵循着各自指挥官的命令在我的头脑中博弈,依然是自我胜出,一个半小时坚持了下来。

当我舒展双腿的时候,我又听到我的本我说“好舒服”,自我说“又经历了一次胜利”,超我说“好样的”。

当然,我的自我也有失败的时候,而且远不只一次两次。可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我把“我”和“我的自我”分开:胜利了,归因于我的伟大;失败了,则只是自我的失败!

自我不是我的全部,但自我有时候能够代表我,有时候根本就不能代表我。

于是,我的自尊能够得以很好得维护,自信也就越来越强。

作为一种观察理性自我的方式,在经过了自己亲身实践并觉得深为受益后,我早已将其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运用到求助者身上。具体,就是让求助者在准备做某件事情过程中,详细感受并记录自己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博弈。

运用这个技术的前提是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给求助者讲解清楚什么是本我、自我和超过及其各自遵循的原则,通过(让求助者)反复举例的方式,使其在咨询室内掌握后再变成家庭作业,最终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

就节食减肥这件事,一位求助者是这样记录的:

本我:“我饿,我饿。”

自我:“不能吃,吃了就长肉!”

超我:“人生苦短,何必对自己太苛刻?”

结果:又放开吃了!

再次咨询时他沮丧地说:“我这人意志薄弱,总改不了。”

我告诉他:“不是‘你’的意志薄弱,‘你’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现在‘你的自我’还不够强大!”

告诉他:“请坚信,通过练习,任何人的自我都可以强大起来!”

当然,也可以帮他分析原因:“你的自我之所以失败,可能是你的超我太强,把目标定得高了一些……是否可以先尝试着有人帮着吃饭时吃几口就离开饭桌?”

文章不错,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科普向: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我、自我、超我”

这三个名词,相信不管是不是学习心理学的都应该听说过。弗洛伊德在描述人格时,创立了结构模型,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

这是人最自私的一部分,只关注个人的欲望、本能而无视道德伦理,遵循”快乐原则“。弗洛伊德认为,人在出生的时候是只有一个人格结构的,也就是本我。这也非常好理解,婴儿有什么特点?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好奇的东西就去抓,丝毫不会顾及东西是否安全、其来源是否合法。这种本我的冲动贯穿于我们的一生,也是最原始的动力。

自我:

随着婴儿长大,其与环境的互动渐渐增多,人格结构的第二部分“自我”逐渐得到发展。这部分最大作用就是在当前情境下以现实的方式满足本我的冲动,遵循”现实原则“。举个例子,当你感到饥饿时,本我的冲动会让你直接吞咽旁边货架上的食物,而自我知道这种行为如果被发现会遭受惩罚,便会思考如何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吃到食物。

超我:

第三部分的形成大约在5岁的时候,最开始时,“超我”主要代表了父母的价值观和标准,随着年龄的长大,受社会的影响逐渐增多。“超我”对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有更多的限制,对于违反道德的行为会进行惩罚,主要手段是使自我产生罪恶感。有人将其直接译为良心,通俗地来讲,就是我们内心“圣母”的那部分。在上一段的例子中,“超我”会让我们乖乖拿着食物去前台结账,甚至会对心中曾有过的“不想付钱就吃到食物”的想法而感到愧疚。

总结一下:

理解这三者的基本概念后,我们结合实际生活就会发现,过强的本我和超我都会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当一个人“本我”过于强势,他可能做出恶劣的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当一个人“超我”过于强势时,他会因为过分自责而长时间处于焦虑的状态,严重时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我们熟知的抑郁症。引用书本上的一句话“在健康人的身上,强大的自我不允许本我或超我过分地掌控人格。三者的斗争永不停止,每个人意识之下的某处,永远存在着自我放纵、考虑现实性和强制执行严格道德准则三者之间的紧张状态。”

终于搞懂了人格理论的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

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

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三个我—“本我、自我、超我。”被很多地方引用,相信很多人与我一样,分不清楚这三者的意思。今天上了一节课,终于搞懂了。分享一下。

一、不同的原则

本我:快乐原则。任性,像孩子一样不懂事。最原始、最隐秘、最模糊,不易把握的部分,处于潜意识的深层。弗洛伊德说:一大锅沸腾汹涌的兴奋。

自我:现实原则。凡事考虑是否符合现实

超我:道德原则。如同权威、警察,死死盯着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

二、怎么来的

(1)本我

从内容的来源上看:一方面是遗传,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另一方面,本我由于受到压抑而想与自我分隔,并从自我那里接受被压抑驱赶进来的内容。

从基本特征上看:本我是人本性的自然性或动物性的一面,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处于潜意识的状态,完全无视外在世界,不能容忍内外刺激所形成的紧张状态,要求立即释放能量已消除不愉快,恢复原来的舒适状态。

从追求的目标上看:本我的唯一目的就是寻求满足和快乐,就是趋乐避苦。

(2)自我

个体出生后,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和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协调物),遵循现实原则。(从妈妈那里开始分化出来)

特点:1)用逻辑解释事物的因果关系 2)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3)情感有细致的分化

(3)超我

超我:道德原则。如同权威、警察,死死盯着本我不允许他干坏事。

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通常讲的良心、理性等,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高的监督和惩罚系统,又称理想自我。

三、三个我的关系

自我是处在本我、超我、外在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要干三件事,同时要满足三者的要求,并且在三者之间进行协调,同时还要抵御这三者的过分要求,维护自身的自主权,保存其自身的组织,如果抵御不住就会导致自我焦虑,甚至导致自我的解体。

弗洛伊德说:我们有一个格言说一仆不能同时伺候二主,可怜的自我其所处的情境更痛苦,他必须伺候三个残酷的主人,且需尽力调和此三人的主张和要求,这些要求常常互相分歧,有时候相互冲突。自我觉得自己处在三面包围中受到三种危险的威吓,当被逼迫的过紧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