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虚假同感偏差的例子

时间: 2023-07-17 07:25:20

现实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对于我们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一个人不能站在他人角度为对方考虑,那么,我们会觉得这个人没有同理心,不愿意和他深交。换位思考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虚假同感偏差的例子来验证。

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加收李·罗斯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让志愿者选择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乔伊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溜达半小时。

而这些志愿者中,有一半的人同意,还有一半的人则不同意。然后,罗斯教授让志愿者猜测其他人的选择。

结果发现选择了同意的人,有60%左右的人觉得其他人也同意了。而选择了拒绝的人,则只有30%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

这个例子说明了虚假同感偏差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经常会高度或者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和行为的普遍性。这也告诉我们,在和其他人交流时,尽量站在客观角度去认识对方。

常见的知觉偏差有哪些

1、晕轮效应;2、积极性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的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也称宽大效应)3、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的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4、后视偏差,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上更为精确。如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5、虚假一致性偏差,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例如,吸烟者总觉得自己身边的人中烟民多与非烟民。6、自我中心偏差,人们常常夸大自己在某种事情中的作用的倾向,例如,夫妻两个人各自都认为自己在家务中作用的事情更多。至于四种还是六种,乃至更多种的说法,不同教材会有所不同。

影响“虚同感偏差”的那些因素具体该怎么理解?

虚同感偏差这个名词有很大问题:虚是假的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不实只能这么解释,虚假这个名词其实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首先分析发现事物的不实之处再与真实的事情进行对比也就是这里的同感所表达的两个概念的意思进行对比被第一个概念充分的否定后面的肯定。之后又产生一个同意反复,虚同感就是不实的同感也就是有差异的同感也更就是有偏差的同感,倒推导的结果是有偏差的同感是不实的,只有这种近乎废话的倒退才能找到这个词的存在理由。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