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郁症的早期症状有哪些表现如下:
1、情绪低落
早期躁郁症的情绪低落,与抑郁症人群基本一致,他们对所有事情都失去了兴趣,没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总是认为“我不行”。他们很少去参加集体活动,甚至都不愿意出门,也不愿意与人交谈。
2、情绪高涨
早期的躁郁症,也会出现情绪高涨的症状,他们突然变得很严善变,积极乐观,精力旺盛,这样会让人有一种错觉,他们的疾病已经有所好转。但是,躁狂发作期,患者只是精力充沛,他们的某些活动会很冲动,比如大额投资,对他人进行攻击等,这些冲动的行为也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3、躁郁交替发作
躁郁症的人,表现为躁郁交替发作,他们的间隔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情绪会不断地变化,让人捉摸不透。
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悲观绝望,历史上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曾有类似的经历。这其实是一种名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精神疾病,过去称为躁郁症。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抑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常导致误诊,尤其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造成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较轻的躁狂症状没有被识别。具体来说,多数病人首次发病表现为抑郁症状,随后的发作尽管出现过躁狂的表现症状,但易被患者或医生忽略。
当病人处于轻躁狂状态下,会觉得情绪高,思维敏捷,精力充沛,睡眠需求很少,即使长时间加班也不觉得累。特别是刚刚从抑郁状态转到这种状态时,病人往往认为这是他情绪最好的时期,一般不会主动就医,而到了抑郁发作时,又常常忽略之前的躁狂症状。
正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其实际检出率和诊断率极低。没有正确的诊断也谈不上正确的治疗。双相障碍患者被误诊为单纯的抑郁症不仅会延误治疗,而且使用抗抑郁剂还有可能导致患者从抑郁状态转向躁狂状态。
作为精神科医生,在接诊抑郁症患者时,需要特别关注患者有无躁狂、轻躁狂症状或病史,患者也要在医生的询问下提供相关信息,能否在第一时间把双相情感障碍识别出来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另外,随访研究发现,经药物治疗已康复的患者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率较高。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
本文由北京回龙观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王绍礼进行科学性把关。
躁郁症(manic depressive disorder),又称两极情绪违常(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或bipolar disorder),属于情绪病的一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被归类于第一轴违常。ICD-10编号F31。一般而言是指个体有时出现忧郁的症状,有时又出现狂躁的症状,此两种特征不断的交互出现之情形,因此又称之为双极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说个体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一为狂躁,另一为忧郁。当个体在狂躁阶段,其出现的特征为情绪异常兴奋、自我膨胀,睡眠时数减少,非常健谈、多话,常常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另外他们的思考或想法也经常跳来跳去,称之为跳跃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常常疯狂购物,而不管价钱多少等失控行为特征。当个体处于忧郁的阶段,其特征又显示出心情沮丧低沈、对任何事缺乏反应或兴趣、体重改变、产生睡眠困扰、缺乏活力、负向的认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征。
解释
躁郁症是一种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这种情绪波动因起伏较正常人大,持续时间亦长,且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生活与生理功能。
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跟这样的朋友要怎样相处呢?您可以进一步参考医学书籍了解这种疾病的特性。当您了解病人情绪起伏的特性后,请您包容、关怀并接纳他。这时您自身的情绪比较不会受到影响。您可以协助他赴精神科就诊并劝他按时服用药物,这麼做可以增进其情绪稳定度。您仍然可以与他做朋友,并尽你所能协助他适应生活。但是,这样的疾病确实有必要接受专业医疗的协助。由于躁郁症还有各种型态,到医院看诊时,再针对病患特性请教相对应的相处方式会更好。
忧郁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两者都是常见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为他们主要的症状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忧郁症和躁郁症又分别称为单极性 (unipolar,因为症状是单向的)和双极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为症状是双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见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轻郁症 (dysthymia, 一种慢性的中度忧郁症),循环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种较轻微的躁郁症)。
为什么会患有这类疾病呢? 一个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环境因子都在疾病的发作及愈后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脚色。现有理论倾向于有些个体先天即比较容易发生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的现象( 和遗传相关),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只是促使发病的近因,所以躁郁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较高罹患躁郁症的比例。
纵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验过情绪上的起起落落,这和躁郁症的情绪起伏并不相同。后者不论是在情绪强度或是持续时间上,都比一般的情绪起伏极端许多。
分类
躁郁症分成第一型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I)与第二型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 II)。 大略来讲,他们的差别在于第一型由狂躁及忧郁组成,而第二型由重郁及轻躁组成(躁期与郁期说明请见下一节)。一般因躁症而送急诊的是第一型。如需更精确的区分标准,请自行参阅DSM的躁郁症诊断判准。
青少年躁郁症,多是从一种轻微情绪交替违常(Cyclothymic Disorder)引起。简单来说,情绪违常跟躁郁症一样具有欣快/忧郁交替的特征,但强度不及躁郁症的标准。一定比例之拥有循环情绪病征的儿童,在青春期会转变成躁郁症。同样的,若需更多关于循环性疾病的细节,请参阅DSM。 [编辑本段]主要症状
躁病
*情绪过度兴奋、愉悦。
*精力充沛,不觉得需要睡眠。
*易怒、喜争论,易与人起冲突。
*过分慷慨、热心,乱花钱。
*自认能力很强或具超能力。
郁病
*情绪低落,表情忧愁。
*失眠、早醒或易惊醒。
*食欲减少、性兴趣减退。
*反应迟钝、动作减少。
*绝望、有罪恶感。
*有自杀意念或企图。
[编辑本段]躁期与郁期 躁期
在“躁期”(manic episode),患者会产生欣快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可能被当事人形容为兴奋的、有活力的、满足的、狂喜的、冲动的等等。除此之外,患者会表现出许多与欣快情绪相关的行为,包括自我膨胀、精力旺盛、多话、性欲增加、失眠,并降低自制力和危机感。
在轻躁(hypomania)时,患者会感觉特别有活力或创造力,且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许多病患留恋轻躁期的感觉。实际上,许多患有躁郁症的艺术家在轻躁时作品的产量与质量都特别好。有些人很幸运地,一生长期处于轻躁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如果没有造成任何令当事人无法忍受的不便,则不需要治疗,严格来讲也不被视为疾病,但仍旧被归类为躁郁症的一种形式。这种精力充沛的人常常变成所谓的工作狂。轻躁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患者会花太多钱、乱交朋友、或进行不切实际的规划或危险的投资,也有可能因为太过兴奋不知自制,导致乱发脾气或乱讲话,而在行为或言谈间伤害到身边的人。
狂躁(severe mania)则会损害患者的认知能力,并可能产生妄想、幻觉和认知扭曲。有些患者在高昂的情绪与幻觉中会产生暴力或自残的行为。有时也会做出不可理喻的行动或决定。躁症若没有被治疗,会越来越严重。反之若在发作初期即受到良好的控制,能保护患者的社会功能受到最小的损害。
郁期
在“郁期”(depressive episode),患者会感到忧郁,包括闷闷不乐、伤心、提不起劲、悲痛等等、如果进入重郁,也有可能感到失去生存的动力。郁期的行为视轻重程度(mild or moderate depression to severe depression)而定,包括不想讲话、睡眠时间变长、哭泣、自杀等等。 [编辑本段]躁郁症的病程*近来的研究发现:躁郁症的发病与脑内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异常有关。
*但病人的情感变化,经常是找不出与环境有什么直接的关联。
*一般而言,躁病的发病年龄约在二十岁与二十五岁之间,郁病的发病年龄则大 约在三十至三十五岁左右。躁病与郁病发作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通常若不加以治疗,躁病的症状可能持续三至六个月,郁病症状,可能长达六至九个月。 [编辑本段]治疗躁郁症能根治吗?
由于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法根治,但能透过药物治疗来控制情绪起伏的强度,患者也能够过谈话治疗来学会面对自己变化过于快速又激烈的情绪。谈话治疗也能使患者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变化如何能影响到周遭的人事物,并且学会处理或弥补它造成的后果。
病患及家属若能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规则的服药,不因病情稳定而自动停止治疗,可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稳定的生活与工作。
协助治疗
症状发生时家人如何协助他
情绪过分高昂时有什么征兆?
当你察觉到病人突然显得过分兴奋,精力充沛,好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过分慷慨、热心,这就是情绪高昂的开始。
如何「协助」它呢?
此时病人会变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斤斤计较,爱批评、易怒又固执,甚至会出现不合理的要求及行为,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是症状,对于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态度,诚恳的倾听,但不立即给予答复,来暂缓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动得无法接受劝解及转移时,可以肯定、坚决但不责备的态度告诉他:「我们很关心你,但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达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家人该注意些什么?
因为活动量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顾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须要------
*布置一个简单、安全的环境。将剪刀、烟灰缸收起来,防止作为功击的武器。
*协助注意营养的摄取。因为耗费大量体力,须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须的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的处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换,须定期提醒。
情绪过分低落时,有什么征兆?
病人呈现出忧郁情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沉溺于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事,活动减少而缓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态是易惊醒或早醒时,就该注意了。
家人该注意些什么?
*用简单、直接、重复的语句来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态度来鼓励他。
*注意营养的摄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准备,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品。
病人大多不会主动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绝,就把食物取走。
*个人卫生的处理协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换。
*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协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动运动。
*注意周围的环境减少吵杂声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动,并鼓励与人接触。
*为预防病人因忧郁而产生的自杀行为,故须避免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或单独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绪与言行举止,并应遵从医师指示,按时给药,必要时须接受住院治疗。
如何来预防自杀行为?
*60--80%自杀病人,都曾直接或间接提过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杀的警讯,不要认为宣称自杀的人绝不会自杀。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发现有自杀前兆,随时陪伴病人
*自杀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绪与行为突然改变,如严重忧郁病人转变成开朗或活跃;或怨恨、攻击转变成退缩或拒食;或言语中有想死的暗示。
*发现自杀前兆时,应给予充份的关心与支持,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仇视、愤怒与哀伤。
*安排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除去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须特别注意的时间是清晨与深夜。
*耐心倾听病人痛苦的心声,让他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与了解他,愿意帮助他。
*不要否定或讥笑病人所说的,也不要与他争论。
*发现自杀前兆,最好能协助、鼓励病人就医。
*情绪改善后,至少三个月内仍有再度自杀的可能性,仍须注意即预防。
药物治疗
躁郁症患者对锂盐有正向反应,而其他的精神病患没有,因此临床上会以来测试患者罹患的是否为躁郁症。作为一种情绪稳定剂,能协助稳定躁郁症患者情绪起伏。不过,由于锂盐会造成许多不舒服的副作用,因此目前多用在急性狂躁发作或对其他药物反应不佳的病患身上。目前又有许多新的药物能代替锂盐,和帝拔癫(Depakene,成分Valproic Acid)对患者副作用的痛苦,如果患者对过去药物有不良反应,可试着请医师开立如Topamax(成分topiramate)等抗躁剂。
其他可用的抗癫痫药物还有癫通(Tegretol,成分:Carbamazepine),乐命达(Lamictal,成分Lamotrigine)等。
至于也可用来抗癫痫的利福全(Rivotril,成分Clonazepam),则是早期某些个案的用法,目前的抗癫痫药物药效显著, 并不需要使用此药。(Clonazepam属于BZD类镇定剂
Lamictal抗忧郁效果比抗躁症效果强,是目前美国德州规范建议的双极性忧郁期的首选药物。 其他的抗癫痫药物或锂盐或抗精神病药物多半以抗躁症的能力较强。
抗精神病药物,也常被用来控制躁症,甚至是郁症。如思乐康Seroquel(Quetiapine)、金菩萨Zyprexa(Olanzapine)、理思必妥Risperidal(Risperidone)等。由于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长期使用后,容易导致忧郁的倾向,所以上述的这些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便显得相当重要。
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rapamil也有人认为有效,不过目前健保不给付此药。 事实上,以乐命达为例,其本身即具备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阻断的效果,至于其他的药理作用,则包括减少glutamate产生,以及阻断NMDA受器。(NMDA受器活化后的传讯路径产生之NO会对神经细胞有毒性) 而锂盐则是抑制磷酸肌醇(phosphoinositol)路径,并有一些促进GABA受器的功能。
举例:越狱第二季登场的马洪探员患的就是躁郁症,在第三季中马洪探员在第一次在SORA监狱中会见他的律师时提到那白色的药丸(varatril)能够抑制躁郁症。
躁狂抑郁症,我们又说是躁郁症,双向情感障碍,患者往往因抑郁好了而忽略躁狂的发作,所以没有针对治疗的为数较多,看你的情况,也是服用了抑制精神方面的药物时间较长,由于药物和本身疾病症状的影响,失眠必将越来越严重。
1、抑郁发作
单相抑郁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躯体症状等。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虽然看起来有点麻烦 但这个是介绍躁郁症最全面的了
希望你能有耐心
躁郁症
所谓「躁郁症」(manic-depression),一般而言是指个体有时出现忧郁的症状,有时又出现狂躁的症状,此两种特徵不断的交互出现之情形,因此又称之为双极性疾患(bipolar disorder),也就是说个体会出现两极的情绪反应,一为狂躁,另一为忧郁。当个体在狂躁阶段,其出现的特徵为情绪异常兴奋、自我膨胀,睡眠时数减少,非常健谈、多话,常常是滔滔不绝讲个没完,另外他们的思考或想法也经常跳来跳去,称之为跳跃性思考(flight of ideas),易分心,在行为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常常疯狂购物,而不管价钱多少等失控行为特徵。当个体处於忧郁的阶段,其特徵又显示出心情沮丧低沈、对任何事缺乏反应或兴趣、体重改变、产生睡眠困扰、缺乏活力、负向的认知或看法等等的特徵。
躁郁症在有效持续的药物及心理治疗下,是能有效的治愈。根据现有的研究,这样的病症还是有遗传的可能性。
躁郁症是一种双极性的情感疾患(bipolar mooddisorder)。此种疾病的特性是躁狂发作(manicepisode)与忧郁发作(depressiveepisode)交互或混合地出现。其中躁狂发作的特性为:高昂、开阔、多话、易怒、自夸、自大、注意力分散、意念飞跃、不寻常的快乐、盲目的投资或采购、活动量增大、睡眠时间少等等。忧郁发作的特性为:心情沮丧、失去兴趣、活动力降低、食睡习惯改变、疲累无活力、自责、自杀等等。由此可知,躁郁症的朋友在情绪上的变化会很极端,可能前一周还「快乐得不得了」,下一周就忧郁得想自杀。甚或混合型的发作,更出现喜怒无常、阴情不定的特性。
跟这样的朋友要怎样相处呢?您可以进一步参考医学书籍了解这种疾病的特性。当您了解病人情绪起伏的特性后,请您包容、关怀并接纳他。这时您自身的情绪比较不会受到影响。您可以协助他赴精神科就诊并劝他按时服用药物,这麼做可以增进其情绪稳定度。您仍然可以与他做朋友,并尽你所能协助他适应生活。但是,这样的疾病确实有必要接受专业医疗的协助。由於躁郁症还有各种型态,到医院看诊时,再针对病患特性请教相对应的相处方式会更好。
忧郁症(major depression) or clinical depression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两者都是常见的情感性疾病 (affective disorder or mood disorder),因为他们主要的症状是影响个体的情绪。忧郁症和躁郁症又分别称为单极性 (unipolar,因为症状是单向的)和双极性(bipolar or manic-depressive,因为症状是双向的) 的情感疾病。其它常见的情感性疾病尚包括了轻郁症 (dysthymia, 一种慢性的中度忧郁症),循环性情感疾病(cyclothymia, 一种较轻微的躁郁症)。
为什麼会患有这类疾病呢? 一个人的基因生化以及环境因子都在疾病的发作及愈后上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脚色。现有理论倾向於有些个体先天即比较容易发生脑部化学物质不平衡的现象( 和遗传相关),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只是促使发病的近因,所以躁郁症患者的手足和子女有较高罹患躁郁症的比例。
纵使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经验过情绪上的起起落落,这和躁郁症的情绪起伏并不相同。后者不论是在情绪强度或是持续时间上,都比一般的情绪起伏极端许多。
以下是躁郁症忧郁期的症状:
长时间的悲伤或者无法解释的哭泣
食欲及睡眠上的明显改变
易怒,容易担心,躁动或焦虑
悲观或者冷漠
丧失精力或持续的嗜睡
觉得罪恶,没有价值
无法专心或无法做决定
无法从以往有兴趣的活动中得到乐趣或是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无法解释的身体疼痛
反覆的自杀念头
"我彻底的怀疑我的能力,我没有办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我的头脑似乎完全的停顿了,它根本就没用了。我完全的绝望。别人说这只是暂时的,这一切都会过去,但他们完全不了解我的感受 ( 虽然他们说他们可以)。天哪,这样活著有麼意义?....."
以下是躁郁症躁期的症状:
高昂的情绪,过度的乐观和自信
减少对睡眠的需求而且不会感到疲倦
自大妄想,膨胀的自我意识
身体和心理活动的增加
说话速度快,思考快速和冲动
判断力差,容易分心
莽撞的行为
在极严重的情况下可能有幻觉
轻躁期(hypomania): "我觉得很愉快,一切都棒极了。我的头脑清澈思考迅速,所有的害羞都不见了。我觉得轻松自在,充满了自信,以往无趣的人事物也都有趣了起来......."
狂躁期(mania): "我的思绪越来越快,快到我无法掌控。有趣的事开始荒唐走样,朋友们开始害怕我.....我极容易生气,但是又很害怕,我无法控制自己......."
备注: 以上是典型躁郁症的症状 (Bipolar I),不同的亚型有不同的表现 (请参照进阶篇躁郁症的分类) 。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躁郁症患者并非一定同时表显出所有的症状,症状的表现是一段时期一段时期的。此外,症状的严重程度也依个体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
躁郁症的分类(based on Young & Klerman, 1992):
躁郁症第一型 (Bipolar I) – 躁狂和重度忧郁 (mania +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二型 (Bipolar II)- 轻度躁狂和重度忧郁 (hypomania+ major depression)
躁郁症第三型 (Bipolar III)-循环性情感疾病 (cyclothymia)-轻度狂躁和轻度忧郁
躁郁症第四型 (Bipolar IV)-因为抗忧郁剂引发的狂躁
躁郁症第五型 (Bipolar V)- 家族史中有躁郁症的重度忧郁
躁郁症第六型 (Bipolar VI)-单极性躁症 (unipolar mania)
躁郁症第一型是在诊断上最不具争议性的,同时它也是最被广泛研究的一型。躁郁症第二型近年来被认为应该比以往所相信的更为普遍,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所 以忧郁症患者都应该经过筛选看是否是躁郁症第二型。循环性情感疾病可能一辈子都表现出相同的症状,而不会演变成典型的躁郁症 ( 通常指第一型)。至於由抗忧郁剂引发的第四型躁郁症,目前并没有共识认为它的躁期是抗忧郁剂的副作用,抑或是揭发 (unmasking) 了个体躁郁症的潜因。有一部份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是以忧郁症为表现,尤其是年轻的患者,所以躁郁症和忧郁症有时并不易区分。至於单极性的躁症则十分罕见,如果是发生再四十岁以后则需要考虑可能是神经学及其它生理方面的病变。
躁郁症的伪装
躁郁症有可能伪装成 (或是同时罹患两种疾病)行为违常 (conductive disorder),过动症,酒精滥用及其它物质滥用,强迫症,恐慌症,人格异常..... ,所以在诊断上十分困难。
躁郁症发病的年龄
躁郁症通常在青春期或是成年期早期发病,但是通常在发病和前往治疗之间常常有许多年的延误,也因此造成个体在人际. 课业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重大影响。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者的延误就医和该个体的预后较差相关,但是躁郁症并没有证据显示亦有此现象存在。
早期发病通常是指在25岁之前发病,通常越早发病者的家族病史较重。通常较早发病的躁郁症患者一开始多以忧郁期为主,并且通常会经历多次忧郁期之后才会有轻度狂躁。这类患者通常对Divalproex反应较Lithium佳。大部分的躁郁症患者会经历多次发病,而且无症状期(symptom-free interval)的长度通常会随著年龄的增长而减短。
心理治疗
躁郁症的心理治疗通常著重於阴极并引起的生活调适困扰(因此病通常对生涯规划有重大影响),提供患者及家属情绪支持. 教育. 应对技巧. 监控症状和治疗的持续。
其它
有时对於在急性躁期或是自杀意念强烈时,强迫住院事并需的 。有时自伤行为会以间接的方式表现,例如: 开快车 . 滥用药物 . 挑衅他人.... 。
躁郁症能根治吗?
由於病因不清楚,因此目前尚无法根治,但可以药物治疗,减轻症状或减少发作次数。病患及家属若能及早接受适当的治疗,规则的服药,不因病情稳定而自动停止治疗,可使病人能维持正常稳定的生活与工作。
症状发生时家人如何协助他
情绪过份高昂时有什麼徵兆?
当你察觉到病人突然显得过份兴奋,精力充沛,好争论,易与人起冲突,过份慷慨、热心,这就是情绪高昂的开始。
如何「协助」他呢?
此时病人会变得敏感,容易受周遭环境的影响,斤斤计较,爱批评、易怒又固执,甚至会出现不合理的要求及行为,我们必须了解这些是症状,对於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不合理的部份要用接受的态度,诚恳的倾听,但不立即给予答覆,来暂缓他不合理的要求。假如他激动得无法接受劝解及转移时,可以肯定、坚决但不责备的态度告诉他:「我们很关心你,但这是不可以的。」如此可达到限制的目的,也使病人感受到安全与信任。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因为活动量过大,注意力不集中,而易疏忽照顾本身的安全、起居,所以必须要------
*布置一个简单、安全的环境。将剪刀、烟灰缸收起来,防止作为功击的武器。
*协助注意营养的摄取。因为耗费大量体力,须少量多餐以补充所须的营养。
*注意个人卫生的处理因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忽略漱洗、沐浴及衣服的更换,须定期提醒。
情绪过份低落时,有什麼徵兆?
病人呈现出忧郁情绪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沉溺於不说一句话,不做任何事,活动减少而缓慢,食欲不振,睡眠型态是易惊醒或早醒时,就该注意了。
家人该注意些什麼?
*用简单、直接、重覆的语句来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态度来鼓励他。
*注意营养的摄取少量多餐,在旁陪伴。食物的准备,要易咀嚼消化且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品。病人大多不会主动要求,不要因病人拒绝,就把食物取走。
*个人卫生的处理协助漱洗、沐浴及衣服更换。
*给予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协助病人按摩四肢,做被动运动。
*注意周围的环境减少吵杂声音,以避免刺激,但仍可安排病人活动,并鼓励与人接触。
*为预防病人因忧郁而产生的自杀行为,故须避免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或单独居住,多留意病人情绪与言行举止,并应遵从医师指示,按时给药,必要时须接受住院治疗。
如何来预防自杀行为?
*60--80%自杀病人,都曾直接或间接提过想死的事,因此,要注意自杀的警讯,不要认为宣称自杀的人绝不会自杀。
*密切观察病人言行,发现有自杀前兆,随时陪伴病人
*自杀前兆包括病人的情绪与行为突然改变,如严重忧郁病人转变成开朗或活跃;或怨恨、攻击转变成退缩或拒食;或言语中有想死的暗示。
*发现自杀前兆时,应给予充份的关心与支持,鼓励病人说出心中的仇视、愤怒与哀伤。
*安排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除去周围环境中的危险物品,须特别注意的时间是清晨与深夜。
*耐心倾听病人痛苦的心声,让他感觉到有人在关心他与了解他,愿意帮助他。
*不要否定或讥笑病人所说的,也不要与他争论。
*发现自杀前兆,最好能协助、鼓励病人就医。
*情绪改善后,至少三个月内仍有再度自杀的可能性,仍须注意即预防。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