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自我服务偏差有哪些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时间: 2023-07-17 13:18:55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我们倾向于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我们自身,而把消极的结果归因于外在环境。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服务偏差对于我们的意义有好有坏。

自我服务偏差的积极影响在于这种归因倾向,可以让我们受损的自尊心受到保护,也可以在我们成功的时候获得更强的信心。

比如,我考试考砸了,我可能会认为是我没睡好导致的,这可以减轻因为考试失败而带来的挫败感。而下一次我考试考的很好,我会认为这是我自己的努力和聪明所获得的结果,这可以让我在下一次考试时更加自信。

而自我服务偏差的消极影响则体现在我们容易因此忽略自己的缺点,陷入到盲目的自信当中,失去成长自我的机会。

此外,自我服务偏差还会扭曲我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知,让我们对于未来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你其实并不了解自己,也没你认为的那么客观

一个人的认知的片面性,其实也就是认知偏差,以及偏见,这不仅跟客观因素有关,也跟自己主观因素有关。

关于认知偏差,心理学家们已经做过很多的研究,得出了很多的理论结论。关于产生这种认知偏差的主要原因有:自我的认知偏差、社会知觉偏差以及归因偏差。

一、自我认知偏差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其实一直都不是全面的,很多人都会有一种错觉:我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我已经全面的了解了自己,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社会心理学中,提出的13个与自我有关的概念,可以充分说明我们对自己是有认知的偏差的。

【自我概念】就是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是自我的认知方面,也就是我们对自己各方面认识和信念的总和。它包括了三个层面:

①自己对自己存在的感知和认识,比如自我意识、自我觉知。

②一个人对“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与众不同的人”的认识,比如自我认定、自我认同。

③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好坏评价,是不是喜欢自己,对自己抱有什么样的态度,比如自尊、自我肯定。

而自我概念的构建过程呢,是从四个方面找寻线索进行整合的:①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②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③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④通过自我意识推断自己。

【自我觉知】一个人对自己的形象、态度以及价值观等众多方面的知觉,分为内在自我觉知和公众自我觉知。前者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内部特征和感受比较重视,常常坚持自己的行为标准与信念,不太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后者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外在方面比较在意,更看重外界他人的影响与反馈,常常在乎外在的行为标准。

【自我差异】一个人觉知到的自我概念包括三个部分:理想自我、应该自我和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使一个人关注目标和成就,指引着自己对目标的追求。

应该自我使一个人关注责任和义务,回避一些目标。

当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时,人们会感到抑郁沮丧;当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不一致时,人们会感到焦虑激怒。

【自尊】自我概念中与情绪有关的内容,指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是自我评价的重要维度。拥有自尊是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我提升】也叫自我美化,指一个人以一种有利于自己做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自我确认】一个人寻找和解释情境,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人们通过自我提升使得他人对自己有一个高的评价,从而有助于自己自尊的建立;通过自我确认使别人对自己有一致性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自尊。

【自我效能】一个人感到自己能够胜任和有效的感觉。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所做出的显露。常用的策略有:自我抬高、谦虚、恳求、逢迎、恫吓等。

【自我障碍】人们提前准备理由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的策略。

【自我检控】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别人自我表演的线索,来对自己的自我表演加以控制,也就是说根据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高自我监控的人善于自我表演,能根据情境和他人的需要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低自我检控的人不善于在别人面前表演,不看重情境与他人的影响,表达的是自己真实的态度和感受。

【自证预言】也叫自我实现的预言,指人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到对方的行为,使得对方按照自己对他的期望行事。例如,罗森塔尔效应。

【体像】用来描述与个体对自己躯体知觉有关的现象的总称。社会与人格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和态度与自我及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躯体经验是自我的一部分。例如,一个人其实并不胖,但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很胖,这就是他与外部世界的界限不清。

【自我参照效应】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指记忆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记忆效果优于其他编码条件的现象。也就是说,在我们接触新东西时,如果它与我们自身有密切关系,学习的时候就有动力,而且更不容易忘记。

二、社会知觉偏差

【社会知觉】社会心理学把对人的知觉称为社会知觉。它具有主观性,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

【社会知觉偏差】

首因效应:由第一印象导致,在总体印象上形成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适用于不熟悉的人。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晕轮效应: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其他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评估其所有的特点。

预言自动实现效应:对一种情景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观念变成了现实。例如,霍桑效应。

认知启发: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常用的启发策略:①表征性启发②可用性启发③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4个因素:

①知觉者的情绪状况。

②投射作用。

③内隐人格理论。

④知觉者对被知觉者的熟悉与个人情感卷入。

三、归因偏差

1.基本归因错误

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

2.自我服务偏差

又称自利偏差,指人们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

3.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观察者则会更多的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4.自我贬损

为了解释自己的失败,行为者还可能用各种消极的方法来逃避个人的责任。这可以使失败者不必面对自己缺乏某种优良特质的难题,也是自我服务偏差的一种。

5.习得性无助

在不断受到挫折后,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让人们自设藩篱,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基本归因偏差和自我服务偏差的区别

区别是基本归因偏差是将其归因于其个人特质,而自我服务偏差是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
基本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普遍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其个人特质,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看到某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时,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不文明、没教养,而忽略了这个人可能是因为某种原因情绪失控或者被混乱的环境所影响。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在解释自己的行为时,普遍倾向于将其归因于外部因素,而忽略了个人特质的影响。例如,在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时,可能会认为是因为工作量太大、时间太紧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忽略了我们自身的能力和行动的决策。

四种常见的归因偏差

1、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又称自利偏差,是指个体一般都对良好的行为采取居功的态度,对不好的、欠妥的行为则会否认自己的责任。自我服务偏差往往随自我卷入的深浅而不同,自我卷入越深,自我服务的程度越高。

2、活动者—观察者效应

活动者—观察者效应是指行动者对自身行为归因不同于他人对此行为的归因:行动者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为个人,把失败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会更多地把成功归因于情境,把失败归因于个人的特质。

3、基本归因错误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又称主要归因错误,是指在对他人行为进行归因时往往将行为归因于内部稳定的个性特征,低估了情景的作用。

扩展资料:

1、产生自我服务偏差的原因:

(1)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贡献更容易被注意;

(2)回忆自己的作用和贡献比回忆别人的要容易,因此会觉得自己做得比别人多;

(3)接受信息的差异可能导致我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大;

(4)某些动力因素的存在促进了自利偏差。

(5)印象管理理论:人们总是试图创造一个特殊的、良好的印象以使他人对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评价。当别人问原因时,人们会尽量让对方相信,成功完全是由于自己本身,而失败则不能怪自己,如此才能使对方给自己较高的评价。

2、产生活动者—观察者效应的原因:

(1)行动者和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

行动者很难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深人的直接的观察,而由于外在的情境因素很容易观察到,它们成为知觉的对象。反过来,观察者则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行动者身上,因此行动者的个人特质就成为主要知觉对象。

(2)行动者和观察者的信息来源不同

行动者对自己过去的行为比较了解,而且行为者可能对自己当时的情绪状态、态度和能力非常清楚,于是活动者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某些短暂的因素。而观察者对行动者当时的状态和过去的行为方式不是很了解,他们就会假定行动者当前的行为和过去的行为方式是一致的,因此会归因于内在因素。

-归因误差

-归因偏差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