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病”是什么?有人说懒病是一种心理疾病,从心理学角度看,“懒病”和心理学上的拖延症相类似,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拖延症。严格意义上来说,拖延症并不是某种精神疾病,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会给我们带来消极体验的行为习惯。
可能有的人会说:“一时拖延一时爽,一直拖延一直爽。”但是你有没有回想过,当你每一次拖延之后,都会出现一些强烈的自责情绪和负罪感。比如“我又拖延了,真不该这样做,要是我早点完成就好了”。
心理学认为,严重的拖延症的确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除了自责和负罪感,还可能会伴有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意识。
关于懒病,也就是拖延症的原因,有一种观点认为拖延的习惯可能和个体人格特征有关,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拖延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
我们可以说懒病是一种心理疾病,但严格意义上拖延症并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
懒惰是从小我们就学习克服的一件事,我们总是羞于自己的懒惰散漫,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下,我们知道勤劳勇敢才是正确的事,但是你要知道,很多“懒惰”就像是血液里的元素,怎么也挣脱不开,因此活得十分痛苦,每天都在自责的想,为什么自己不能像别人一样勤劳呢?其实我认为懒惰无关品德,懒惰更像是自己的私事,诚然人生需要进取,但更需要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和建立自信,有时候懒惰并不一定等同于不进取,也许那只是你天然的生存方式。
再退一步说,勤奋就一定对吗?勤奋的前提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勤奋并不是首要的,同样,懒惰有时候只是一种状态,在找对了方式和方法的前提下,懒惰一点并不是坏事,也许是一种休整,也许是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同样,也有自己的命运,我这么说并不是在说懒惰等同于消极的认命,只是说“懒惰”仅仅只是一种状态而已,并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当然也不是为了给懒惰找借口,给懒惰正名,我认为懒惰就只是一个状态而已,如果你是一个勤奋的闲不住的人,你可能比别人做了更多的尝试,获得了更多的人生经验,但不代表你就比懒惰的人更高贵,人生其实无法比较,每个人只能过自己的人生,也只能过一次,谁又能说得清对错呢?
我也认识很多懒惰的朋友,这件事太麻烦?那算了吧。今天不急着要?那改天再说吧。他放慢了自己生活的节奏,有时候跟外界碰撞,难免会显得让人难以接受,但却促使了我的反思:我忙忙碌碌做的那些事,真的有意义吗?是不是也该想朋友那样,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兴趣上呢?所以我慢慢认识到,懒惰也许也不止是你看到的那样,也许他的精力都用在别的关键点上了呢。
这段时间在朋友圈有一篇文章特别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叫做《安藤忠雄等大师工作室=“垃圾场”,我为我的邋遢找到了理由!》,文中列举了当今著名的大师自己的办公室,而这些人的办公室都是乱的,但是乱并不能说明他们的邋遢,他们在乱中找到了自己的节奏,所以乱并不是病。
所以当你纠结于自己的懒惰,不如想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果你就是想要在未来也能舒舒服服的不紧不慢的就好,那就不要太过为难自己,如果你发现你想要的不是这样,而且一种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快节奏生活,那么去做你想做的事,你就不再是一个懒惰的人了,总之一切都追随本心,懒惰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选择。
懒似乎在现如今成为了很多人都面临的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事情已经不需要人们亲自动手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的双手,让人们变得更加的轻松,自在,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放纵很多人也更加不愿意自己亲自去动手做某些事情,拖延症懒病成为了现在很多人推词来解释自己不愿意做事情的原因。
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懒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都不愿意自己上厕所,从自己想要上厕所,到自己真正的踏入厕所中间,隔了很长的时间,不到非不得已,都不愿意下床,很多事情都不用自己亲手去做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种不同程度上面的表现例如很多人懒得做饭,还有很多人懒得吃饭,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去做运动,这样就会导致自己身体的健康严重下降,影响到自己的免疫力。
戒除懒病也成为了现在很多年轻人所面临的问题,想要戒除懒病,首先一定要让自己动起来,让自己有更多的目标,首先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给自己制定一些小目标,去完成才能让自己更好的贴近生活,让自己行动起来更加的有动力,除此之外,你可以让自己远离一些,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东西,例如一些电子产品,远离这些电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会帮助我们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再者也可以找一个跟自己关系不错的亲近的人来对自己进行监督,身边能够拥有一个监督自己的好朋友,也是非常不错的,对于自己的进步也是非常有用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想要真正彻底的意义上戒除懒病,就一定要学会坚持只有不断的坚持,才能让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
感谢各位的阅读,此篇文章仅表达的小编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够给您带来帮助,希望您能喜欢。
对此,您还有哪些看法?欢迎在下方进行评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