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

时间: 2023-07-17 21:00:49

产生逆反心理的四大因素有: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

3、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比如在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观、出风头、唱反调者就使一些本来正常的青少年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容易使其逆反心理形成。

4、 大众传播及社会文化的影响。比如朋克、嬉皮士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间接影响并辐射着我国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什么是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呢?逆反心理又有什么表现呢?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孩子到十二三岁的时候,往往产生与父母一种相抵触的情绪。他们心里有什么话也不愿向父母说,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甚至产生抵触、不顺从的情绪。人们把孩子的这种现象称为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你要求我这样,我偏不这样。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老师、父母的恼火。而老师、父母越是恼火,对于他(她)越发训斥,这样就使他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父母老师之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孩子逃学、离家出走,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一是青少年正处于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希望能摆脱成人的监护和束缚。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看作小孩,要求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情倾向于批判态度。当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无视自己的独立存在、自我表现欲望受到妨碍时,他们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确立自我与外界对立的情感。二是社会因素,如老师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等。

逆反心理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

那么,如何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呢?

1.理解: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也就不会有逆反心理了。

2.把握自我:经常提醒自己,要虚心接受老师父母的教育,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另外,还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教,这样多了一份沟通,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3.学会适应: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的一种正常现象。由于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强调自尊,所以个性叛逆,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以及对物质追求新潮,青春期大多数的孩子们在父母对他们提出了不合己见的看法时都会强烈的反抗。

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某班同学在上课时看小说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小说收缴,该学生便一不做二不休,在课堂上睡觉。老师也拿他没办法。

逆反心理并非一种异常现象。它与青少年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相连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青少年时期是大脑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的时机,他们的脑机能越发达其思维判断和分析能力就越强,思维活动范围就会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都已经超出了童年时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进而使他们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都从得过且过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正在接受文化教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学产生了逆向思维的模式。因此,逆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使青少年产生的逆反心理。

2.不切实际的愿望。随着现在社会的全方面发展,大多数父母都期盼“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部分家长从来不考虑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根据自己的意愿强迫青少年学些不感兴趣的课外培训班。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使青少年产生强烈反抗的情绪。

3.父母的管教过于严厉。有的家长信奉传统的教育方式,抱着“不打不成才”的观念,来挖苦、讽刺甚至打骂孩子,家长们本以为这种教育方法会激励孩子们的成长进步,但结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在于父母这种不正当的教育严重地伤害到了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使青少年为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产生反抗的心理。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

1、一般社会成员反抗权威、反抗现实的心理倾向。如“唯上是反”、“唯制度是反”、“唯先进是反”等等。作为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反抗性、偏激性、自发性、盲从性等特点。

2、青少年成长中为求自我独立对父母或师长所表现出来的反抗心态。

如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你让他做,他偏不做;你不让他做,他偏要做、对正面宣传作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对先进人物、榜样无端怀疑,甚至根本否定;对不良倾向持认同情感,大喝其彩;对思想教育及守则遵纪的消极、抵制、蔑视对抗等等。

扩展资料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

1、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

2、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

3、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二、缓解孩子的逆反心理的方法

1、 尊重孩子

当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他们是最需要得到他人认同与他人尊重的时期。。应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将内心的感觉表达出来,然后给予完全的重视和关心。让别人觉得他的反对意见是很独特的见解,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确与众不同。

2、注意语言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与用词。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辞令,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欢被命令、被驾驭、被强迫或被规定做任何事。有些字像“应该”、“必须”、“务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绪的祸源,命令会引起抗拒的心理。

3、委婉的纠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出现错误时,不要过份的指责与强调,应该委婉的提出。如果你毫不留情地揪出他们的错误,就等于激起他们反对你。

4、学会聆听

当问题出现时,家长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

—逆反心理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