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大多都有刷朋友圈的习惯。上班累了,刷一刷;回家路上,刷一刷;要睡觉了,再刷一刷。刷朋友圈显然成为了我们的一种生活习惯。可刷朋友圈,会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吗?或许是有的,因为可以看到亲戚、朋友们的动态,体会到他们的生活,增进对他们的了解。但更多时候,刷朋友圈却让我们倍感焦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觉得,有的时候一打开朋友圈,看到大家的生活都这么幸福快乐,内心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焦虑感。倒不是看不得大家的生活过得好,而是反思自己,为什么把生活过成了这样一副惨兮兮的模样?
对比效应,是心理学中一个名词,指的是同一刺激因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感觉差异的现象。放在上述情境中就是,明明没感觉自己的生活过的有多差,每天虽然说忙忙碌碌,但也还算开心满意。可当看到别人的美好生活时,自己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一比较,对比效应就会产生,这种开心满意就被打碎了,于是就出现了,朋友圈越刷越焦虑的现象。
会什么会出现这种对比,他人的生活真的比自己的好吗?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生活都是大同小异的,没有谁比谁的生活好很多,也没有谁比谁的生活差很多,那为什么我们还会产生这种强烈的对比感呢?
因为我们在刷朋友圈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两个误区:知觉选择性和认知偏差。
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有目的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往往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可能朋友除了一些开心快乐的动态,也会发一些表达对生活不满的动态,但后一种动态,往往为人所忽略。因为人们已经先入为主,认为他人的生活比自己好了,于是后续的知觉都是为了验证一个观点:他人过的比自己好。于是,就对朋友那些正向的动态印象更深,对那些负面的动态印象很浅甚至没有印象。于是心中的那个观点就越来越明晰,自己也就越来越焦虑。
认知偏差
我们在推断他人生活时,通常是根据他人朋友圈中所展现的情况来推断的。但我们要知道,人们选择分享给他人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因为大家都想让他人看到自己过得好一面,而不是选择把自己狼狈、糟心的一面呈现给他人观赏。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无伤大雅的虚荣心,通过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幸福,来获得心理满足。如果我们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会容易出现认知偏差的错误。
认知偏差,指人们在知觉自身或外物时,常常因自身或情境的原因,使得直觉结果出现失真的现象。放入上述情境,即我们因为不完备的信息,而错误的知觉了他人的生活,进而使得自己越来越焦虑。
所以,我们平时在刷朋友圈时,务必理性看待他人的动态。欣赏即可,羡慕不必。
想知道你的焦虑水平是否超标,不妨做下文末的《测一测你的焦虑水平有多高?》这个心理测试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