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到尽头,覆水难收。爱悠悠,恨悠悠……”当婉转的歌词从周华健温柔又磁性的声音中缓缓倾泻而出之时,爱情走到终点的爱恨两难之感被表达的淋漓尽致。爱到最后,爱恨交织,似爱还似恨,爱恨两难断。爱情是甜蜜的,但爱凋零时,爱情也是断肠的。如果好聚好散,那也算不枉相遇一场。可往往到最后,爱恨转换,曾经有多爱,如今就有多恨。因爱生恨而在心底怨恨对方,诅咒对方,甚至引发出一些暴力行为。
为什么曾经那么美好的感情最后会变成这样一个难堪的结果,因爱生恨是什么原因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分析。
1、人类感情的本能反应
人的感情,不像是一条笔直的公路,沿着某个方向一直延伸。它更像是一条闭合的环形公路,感情在其中不断循环往复,交替变换。它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具有多度性和两极性。当某种感情到达比较高的程度之时,就会产生与这种感情相反的感情。在心理学上,有专门的术语来描述这种现象。
心理摆效应,即在特定背景的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的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相应也就越大,从而导致情绪很容易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转化。在感情中,往往爱的深的一方,在关系破裂后,恨得也越深,这就是心理摆效应的体现。当爱这种情感愈来愈剧烈的时候,个体心中的心理斜坡也就越来越陡峭,恨也就潜伏在其中,于是随着感情破裂,自然而然地,爱也就变成恨了。
2、人类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会启动心理的自我防御机制,该机制往往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以达到保护自我、使自我免于发生身心疾病的目的。
当处于分手状态,心理极度焦虑之时,人们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启动。往往先是否认,即不认为自己已经分手了,通过这种自欺来缓解自我心理的痛苦。但自欺往往并不稳定,生活中的种种都会使这种自欺状态告破,人们终究会意识到分手已是定局,于是便再次极度痛苦。合理化就会在此时发生作用,促使因爱生恨的出现。想到自己为ta付出了这么多,却没能得到应有的结局,恨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合理的解释,于是便给自己的恨意加上了一个看似很合理的理由,使恨变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3、想保持联系的主观意愿的影响
在网上曾看到一句话“真正的放下是ta再也掀不起你内心的波澜,而恨代表着你还没放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当你不想和曾深爱的对方断的彻彻底底时,爱既已无法存续,恨就成了一种选择。只要恨意仍在,你们的联系仍在。这是个体对现实的一种无奈妥协。
真正的爱情是美好的,即便最后走到破裂,也不影响过程的美丽。希望大家的爱情都可以长长久久,走入婚姻殿堂。但万一结局没那么美好,也希望大家能够好聚好散,相遇不悔。
个人认为在一段爱情中,如若遭遇到对方的欺骗,那么这种情况下被欺骗的一方是很容易因爱生恨的,因为他们越是爱慕对方,就越难以接受对方对自己的爱竟然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很有可能会爱得越深,就恨得越深。
一、被欺骗了的人容易因爱生恨。
如果我们全心全意去爱一个人,去关心和呵护一个人,到头来却发现对方对我们不仅没有爱,反而只是欺骗,这肯定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对于处在恋爱期的人们而言,这种伤害可以说是极大的,而且越是投入得多,就越感觉得到自己出离愤怒的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包围下,一个人很容易就会陷入情感的泥淖中,最终有可能会因爱生恨。谁都不期望出现这样的局面,但是当遇到了,我们就需要积极去破解。
二、因爱生恨的心要尽快痊愈。
虽然我们很有可能在恋爱的道路上不幸遇到了骗子,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一众人,我们只是运气不佳罢了,下一段恋情也许会有转机呢。所以,当发现那个人在欺骗我们的时候,我们果断转身好了,没必要继续陷在过去虚假的恋情中而无法自拔。一个人要学会坚强,要学会有勇气去面对。当遇到骗子时,我们不应当退缩,更不应该对这个世界充满恨意。我们需要做的是尽早让自己受伤的心获得痊愈。
三、情感的付出最好是双向的。
如果我们真的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被欺骗的爱情,这个时候的我们哪怕暂时还没有能力恢复如初的话,我们也不应当去报复社会、报复他人。我们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说我们可以先不谈情说爱,先让自己的心态放轻松。等到我们对那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渐渐地淡忘,再开启下一段恋情比较好。在下一段恋情到来时,我们也不必一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样子,我们该怎么恋爱还当怎么恋爱,要记得,感情的付出最好是双向的,这样的恋爱才更容易获得圆满的结局。
特别在意一个人,在乎她(他)的一切。后来可能由于某些原因,爱就转变成恨了,有多少爱就变成有多少恨。
比起刻意地压制自己的恨,或是任由自己去恨;人们更需要的是在“因爱生恨”正面和负面的体验中寻得平衡 。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产生的恨而自责,认为自己小家子气、不合道德甚至恶毒。但其实“恨”更像是一种受到伤害的保护机制。在“恨”中,人们慢慢愈合-找回力量-最终不再需要来自“恨”的“保护”。
扩展资料 在失去了一个能够释放“爱”的对象的时期,人们需要将爱的能量重新投注在自己身上。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和自己身上,而不是过去和他人身上。
如果最终如果能够放下和原谅,人们能够获得一种比“恨”更强大的力量。这份力量意味着你已不再束缚于两人的关系当中,而是站在比对方更高的层面上赋予了对方“被原谅”的机会。
当人们完全地陷入到一段两人关系当中时,可能会忽视其他人与自己的感情联结。事实上,家人朋友甚至新的人际关系,都能够为我们带来需要的爱和安全感。当然,心理咨询师也能够为我们提供需要的情感支持和帮助。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