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强大需要爱的支撑,孩子从小就被军事化管理,想要一个很乖不会闹的孩子,带起来省心省力,用这样方式教育大的孩子,外表是很坚强,但是内心真的坚强吗?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这样的孩子内心是缺乏安全感的,用高冷坚强的外表掩饰脆弱的内心,那么如何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呢?下面将会详细的阐述其方法。
教育专家李玫瑾曾说过:“12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父母都想给给孩子一个快乐的性格,其实12岁之前,父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会影响着孩子。
2岁时期,给足孩子安全感
2岁时期的孩子容易哭闹,这个时期家长如果正确的引导孩子,给予孩子正确的关爱方式,那么孩子在以后的性格发育方面也会有很好的基础。
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一定要抱住孩子,让孩子在无助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爱,每次当孩子哭,一定要第一时间去问孩子怎么了,2岁这个阶段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情绪。
小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情绪的,他们的心理活动更是复杂,所以家长一定要给足孩子安全感,孩子性格才会变得开朗活泼。
4岁时期,家长应该和平沟通
这个时期经常看见的就是孩子在地上打滚或者是哭着要一样东西,大部分家长会一直说孩子,甚至会用威胁的语气跟孩子讲话,但是明智的妈妈都会等孩子哭完,把孩子拉起来,跟孩子讲道理,把妈妈不让孩子吃的原因说清楚,4岁的孩子是可以听明白道理了,所以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孩子会明白不是哭闹就能解决问题,学会了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
6岁时期,家长要适当的理解鼓励孩子
这个时期的孩子,内心是很敏感的,所以要多鼓励孩子,也要理解孩子,父母引导正确,孩子性格会变得积极自信、会换位思考。
比如比赛赢了,父母要肯定孩子的成绩,那么孩子的自信心会爆棚,在孩子做了错事,首先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讲清楚原因孩子会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7岁时期,养成善良的内心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吃汉堡,但是门口看见一位老奶奶在啃大饼,孩子问妈妈为什么老奶奶在啃大饼,妈妈回答说也许是老奶奶可能是没有拿钱,如果你以后忘了拿钱,一定希望被人帮你的,所以在他们走的时候,妈妈给老奶奶买了一个汉堡,从此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善良,知道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要帮助别人。
10岁时期,培养孩子用于接收失败
这个时期的孩子好胜心强是正常的,比如在运动会上,比赛失败不重要,要鼓励孩子找到自信,才能面对下一次挑战,如果一味的打击,孩子会很沮丧,在之后的比赛中也很难有自信,其实自信是做事情的动力呢。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文章,性格决定命运,但是父母决定了孩子的性格,所以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孩子性格(人格)健康发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可以指挥控制的工具,所以孩子的命运一直掌握在父母手中,以上就是本文总结的如何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相关内容,希望对家长们有帮助。
现在的孩子,在家备受宠爱,致使心理相当脆弱,动不动就哭鼻子,脆弱得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甚至是只言片语都会对他们造成伤害。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Part1分析孩子脆弱的成因,反思和调整家教方式
孩子为什么这么脆弱?是父母保护过度,把孩子养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还是父母的期望过高,把孩子的腰压弯了?家长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接近孩子,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脆弱的起因,从而对症下药,同时也可以让孩子的因为脆弱产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
Part2坚持给孩子的心灵“补钙”
给心灵补钙,就要让孩子走出温室,到烈日和风雨下接受生活的洗礼。创造机会让孩子到生活在困境中的人群中去感受、体验一下,从而了解什么是艰辛、贫困、失败和磨难; 假期让孩子去打一点工,磨炼一下筋骨;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感觉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比如参加班级竞选,到游乐场去玩一次自己害怕玩的项目等。经过努力成功完成挑战的孩子会发现,原来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可怕。最可怕的其实是害怕本身。
Part3改变认知方式
家长要帮助心理脆弱的孩子变消极思维倾向为积极思维模式。告诉孩子:任何问题都有两面性,失败或挫折会带来痛苦也可能会带来契机。提醒孩子:“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方法总比问题多”。遇到挫折和问题,正确的做法不是一味悲伤和苦恼,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想不出好方法,家长可以给予建议,或让他向老师、朋友请教,然后从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让孩子立即去实行。不久,孩子就会发现,如果你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最终也会回报你以灿烂的笑容。
Part4家长要做好表率
父母遇事要乐观,如果孩子在场,请对孩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会想出办法来解决的。”然后想办法解决,并让孩子看到你们努力的结果。有些伤心的事没办法解决,也让孩子知道一切都会过去的。家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孩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