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李玫瑾10条家规有哪些不知道的家长赶紧看看!

时间: 2023-08-03 17:56:55

李玫瑾教授的育儿讲座一直被家长们奉为“育儿宝典”,其在各平台的家庭育儿短视频也广受家长们的欢迎!作为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专家,其在育儿讲座提出的观点常常令人醍醐灌顶。那么,李玫瑾10条家规有哪些?下面小编整理了其在讲座上提到的10条家规,家长们有兴趣可以一起学习下!

李玫瑾10条家规有哪些?

1、见人一定要打招呼,这是最基本的礼貌

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一定是人人都喜欢的,不管是多调皮的孩子,只要懂礼貌,都不会做出让人反感的事,毕竟孩子的心思还是很单纯的。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微笑,就是无形中的礼貌,简单纯粹,招人喜欢。

2、不要浪费食物

没有哪种吃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他们都是农民伯伯辛苦的劳作种出来,加工以后才变成现在的样子。每一道工序都很辛苦,我们不能这样无视别人的劳动成果。

3、守时不要迟到

守时要从小培养,宁愿自己等别人一会也不要让别人等你。

守时是往往是成功路上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不要把别人等你当成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没多理所当然的事情。

4、主动并勇敢的承认错误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错误,勇敢的承认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勇敢的承认才更有可能得到别人的原谅。

5、在公共场合不要影响他人

说话的音量尽量小一点,换位思考一下,我们有时候很在外面听到动不动就哇哇乱叫的孩子就感觉特别讨厌。

6、不要撒谎

孩子撒谎是会成为的习惯的,刚开始你觉得小小的说一次谎话没有造成什么影响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当谎话说成一种习惯,慢慢的你说真话会觉得很不自然,说谎反而更真实,那时候想改也改不了了。

7、对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全力以赴

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只要过程不要结果的年代了,如果不是为了那个结果要过程有什么用?

8、学会宽容

别人如果不小心伤害了你,要学会用一颗宽容的人对待别人,允许别人犯错和一时的不小心善良是这个社会急需的品质,也是善待自己的最好方式。

9、不愿意告诉妈妈(爸爸)的事,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但是不要都不说

我们经常用人小鬼大来形容孩子,他们年纪虽小,但是内心潜藏着很多你想象不到的秘密,但是不管什么样的秘密,都要引导孩子说出来。沟通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

10、遇到危险时可以不遵守任何规则

因为生命是最宝贵的,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放弃一切原则,因为没有哪种原则比生命更重要,这个是最重要的!

好了,以上就是关于李玫瑾10条家规有哪些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李玫瑾:孩子适不适合读书,3个“特质”明显,父母要留心

如果家长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真得是有学习的天赋,同样是0起步,却学的非常好,而有些孩子不管怎么努力也只能排个中等,跟学霸还有很远的距离。

李玫瑾教授就曾说过: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读书的,就像一些特长生一样,难道选择 体育 或者音乐就没有未来吗?

李玫瑾教授拥有自己独特的 育儿 观念,深受家长的喜欢,她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各位家长:孩子适不适合读书,3个“特质”特别明显,父母要留心。

1)是否喜欢思考问题

孩子是不是学习的料,适不适合学习,从他们愿不愿意思考问题,提问题就可以看出。

如果孩子平时经常向父母提问题,那么说明这个孩子喜欢思考,思维能力较强,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分析、总结能力非常好。

更主要的是,思维能力较强的孩子,在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上都会要领先于其他孩子。

2)孩子的自律性强

“自律”这两个字在如今的 社会 是非常火的,自律的人往往离成功都不会太远,而事实上能做到自律的人却少之又少。

如果孩子从小自律性较强,那么做事就会比较专心,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干扰,这样成功的概率就会增加许多。

3)有专研精神

这项特质就很好理解了,当孩子从小就有专研精神的话,那么以后在学习的道路上会更加轻松。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就可以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看他们做事上是不是有专研精神,比如玩玩具的时候,能不能做到把玩具拆开在装上,跟父母下棋的时候,是不是有想赢父母而做出的能力,这些都是专研精神。

有些父母会说,自己的孩子要没有这些特质是不是以后就不适合学习读书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父母可以通过外界进行培养。

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眼界和阅读能力,在阅读的同时大脑还会进行分析,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家长也要给孩子立家规,让孩子按照规矩去行事,每天有固定的起床时间,睡觉时间,以及 游戏 时间等等。

最后,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家长也可以从玩上入手,多陪孩子玩一些对大脑开发有益的 游戏 ,有数据显示,经常玩益智 游戏 的孩子比不玩 游戏 的孩子,智商要高出11分左右,由此来看,爱玩 游戏 的孩子还是很聪明的。

孩子是不是有读书的天赋,适不适合读书,从3个明显的“特质”就可以看出来,因此父母要留心,哪怕孩子没有这3个特质,家长也不要担心,也可以从外界进行培养的。

李玫瑾教授说:对孩子实行“两不管,三不惯"原则,怎样理解

对于很多家庭来讲,孩子只有一个, 小的时候爱得不行, 让孩子养成了 我行我素 的性格。

结果等孩子慢慢长大,从小养成的坏习惯逐渐显露,这时候家长就开始着急了。

但这时候,孩子已经不把你说的话当回事,就是说 对你没有敬畏感了 ,毛病自然也就改不了了。

这也正是反映了现在大部分中国家庭教育孩子的现状有很大的问题,在发现孩子有一些小错误的时候没有 及时的进行纠正、引导 ,逐渐导致孩子养成许多坏毛病, 长大后父母后悔莫及也迟了


其实家长可以对孩子实行“ 两不管三不惯” 原则,这样可以避免走弯路,将来父母也会省心带娃。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现象屡见不鲜: 帮孩子穿衣、背书包、系鞋带...

殊不知,家长若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会使孩子失去了 很多锻炼的能力 ,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很大不利。因此,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教 会他们先学会自我服务,再逐渐为他人服务,孩子的进步是可喜可见的


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 缺少挫折经历,缺少抗挫折能力,只要遇到失败,就会闹情绪和哭闹 ,常常还会拒绝再次尝试这件事。

所以对于孩子能承受的困难和失败父母尽量不要插手,也许今天家长帮助他解决了一个困难,可是以后还有还有无数个困难在等着他,难道家长能次次帮助孩子解决吗?

有不少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大的,而家里的老人和父母的教育自然会有偏差,老人更加容易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给孩子。

但是长时间下去,孩子就会养成 骄纵的性格 ,稍微有点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向大人动手,做出不尊重大人的行为。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孩子,把他这种性格扼杀在“摇篮”中。


原则就是父母给孩子立的规矩,如果对孩子触碰原则的问题视而不见,会导致他今后犯的错越来越大。 明知道偷拿别人东西不对,还不去说教,将来后果可想而知。

一定要孩子明白触碰原则性问题的严重性,否则,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正了。


遇见事情就喜欢推脱责任的孩子就是没有责任感, 如果孩子并没有养成这样的意识,就会逐渐成为一个肆意妄为、毫无担当的人

家长一定不要惯着孩子这种坏习惯,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这些只靠家长的一己之力似乎是很难完成的,这时家长就可以利用一些绘本,让孩子从绘本中懂得如何什么是自己需要改正的,以及需要做到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