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里捉弄他人的事情时有发生,比如有的孩子把写着不雅词语的纸条贴在别人背上,有的孩子故意把脚伸出去把同学绊倒,还有的孩子在同学午睡的时候把同学的脸画成小花猫等等。对于孩子的恶作剧,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只是小孩子的玩笑,无伤大雅,一笑了之。如果不重视,可能引发让人后悔不已的不良后果。
我们先来看看孩子恶作剧的行为是怎么来的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人的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孩子恶作剧的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可能在电视、网络或者生活中看到有人捉弄他人,引得大家哈哈大笑,觉得这样很好玩,于是自己也去捉弄他人。
如果孩子捉弄他人时,家长一笑了之,觉得这样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有时候孩子捉弄爸爸,妈妈还会夸奖孩子,觉得孩子的点子很赞,这会让孩子变本加厉,通过不断捉弄他人来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和家长的称赞。这就导致孩子时常捉弄他人,一不小心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家长想要改变熊孩子的恶作剧,可以这样进行疏导
1、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
孩子不可避免地看到一些恶作剧的行为,家长需要引导,让他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正确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即使看上去很好玩,也不该用在他人身上,让孩子能分辨出错误的行为,同时知道错误的行为不能去模仿,让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和认知习惯,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2、实时监督,及时制止
有些孩子可能表面上答应家长,背后却又偷偷捉弄他人。家长要加强外在监督,一旦发现孩子有类似的行为,就坚决制止,并且把握时机进行教育。不断给予指导和纠正,父母应明明白白告诉孩子,恶作剧看上去是小打小闹,但结果难以预料,往往会给对方造成一定伤害。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爱恶作剧的孩子,别人都不喜欢和他做朋友,他会处于孤立境地。
3杜绝打骂,正面管教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行为已经发生了,首先想到的是批评、警告、指责。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下次再犯决不轻饶。”上来就觉得孩子太坏了,对孩子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脾气暴躁的家长还会把孩子打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孩子并没有什么束力。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打骂式教育,常常唤起孩子内心的逆反,孩子虽然嘴上服气,内心却有抵触情绪,他们会用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恶作剧。家长应该让孩子承担恶作剧的后果,主动承认错误,并且真诚道歉。
王女士:我儿子在读高一,上高中后,他和同学关系一直不太好,常有全班同学针对他一个人的感觉。前些天中午,我去学校看他,见他一个人在教室生闷气,一问才知道,上午有同学当同学和老师的面叫他绰号,全班哄堂大笑。在这之前,也有男同学针对他。有一次课间,他上厕所回来,有同学对他做鬼脸:“臭死了,臭死了!”他觉得很窘迫。儿子数次向老师求助,但没有什么效果。我也找过儿子的同学,和同学说希望不要叫孩子绰号,那同学却说儿子也经常叫他们绰号。儿子来自农村,性格内向,如今同学的恶作剧越来越升级,我害怕儿子会和同学发生更大的冲突。怎样才能和儿子沟通,帮助儿子梳理情绪呢?崔清华:王女士的困惑是许多家长曾经遇到或正在面临的难题,就是孩子如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对于王女士来讲我有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了解事件的全貌。现在王女士看到儿子郁闷,听着儿子叙述,站在儿子的角度看问题,难以给儿子提出建设性建议。所以要王女士从儿子的角度抽离出来,了解一下在学校里儿子发生了什么事,什么起因,什么过程,什么结果。第二,不要代儿子处理同学关系问题,越俎代庖的结果是儿子不能获得能力上的成长,被人讥笑,更加退缩。你的儿子已是高中生,有一定的与人相处的经验,家长帮他分析事情的性质,保持中立的态度。比如,儿子从厕所回来,同学说“臭死了,臭死了!”可能是逗他,是调侃,如果能这样理解,儿子也可以往他们跟前凑凑,调侃他们“臭死你,臭死你!”这件事情就在玩笑中过去了。第三,启发儿子反省自己的行为模式,你的什么行为回应和强化了同学的玩笑和调侃行为?从妈妈的叙述中以可看出,儿子是一逗就急的样子,而这正是恶作剧的同学想要的结果,是儿子对恶作剧的反应强化了恶作剧的行为。如果逗了没有人理,几次恶作剧后,就不会再继续了。第四,是什么让儿子对恶作剧有如此严重的反应?深层的原因来源于儿子内心的信念系统。如果经常有被欺负的感觉,那是因为自己内心有卑微感,没有把自己和同学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所以,自卑才是情绪问题的核心原因。第五,如何解决儿子人际交往中的自卑心理,重要的是让他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成就感。比如前面说的帮助孩子调整看事情的角度,选择更合适的应对方法,让他在人际关系中获得平等自如的感觉。有一个也是高一的小女孩就和我说过这样的话:“有绰号好啊,同学们会记得我比别人更深些,还有人在班上叫我小胖子呢,我就冲他们挤挤眼,看我可爱吧。”如果认知角度转了方向,会有许多新的应对方式可以选择。因为孩子的周围本就有许多不同的行为方式可供参考,只是他的心被坏的情绪占据的时候,就看不见了。 女儿和同学打架了 李女士:我女儿小宇上三年级。前段时间学校老师告诉我说我女儿在学校跟同学发生矛盾了,要我去学校一趟。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上午下课后,女儿叫同学出去玩。当时同学正在写作业,女儿碰了一下同学的胳膊,结果本子上一下子被划了黑黑的一长道。同学当时很生气,要女儿赔她的本子,但女儿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同学还不依不饶的。就这样,两人开始推打起来。老师进来时,女儿正举着凳子。把女儿领回家后,一进家门,我就骂了她一通。女儿用不吃饭来威胁我!崔清华:首先妈妈要知道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妈妈处理小宇问题的方式是无效的。小宇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后自己很气,也觉得很丢人。妈妈要理解到这一点,才能够处理好小宇的问题。但妈妈听了小宇的事情后,更关注的是自己的情绪。其实小宇已经在情绪的泥坑里期待有人把她拉出来,先是老师推了一把,再是妈妈又推一把,也难怪小宇会在消极情绪里越陷越深。其次是妈妈责备小宇的同时却没有提出建设性意见来。就像做选择题,小宇的状况是一道选择题,只有错的选项,没有对的选项给她。发生问题后,妈妈及时地教会小宇正确有效的行为方式,才能让小宇从问题中有所领悟,得到成长。第三,小宇处理情绪的方式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妈妈自己处理情绪方式对小宇的成长很重要,要想小宇能够健康成长,妈妈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方式、不断地学习成长是很重要的。因为,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如生气、哭闹等都会给家长带来无尽的烦恼。
可家长们想过吗,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比如,我们没有给孩子买他需要的东西,孩子这时就开始不高兴了,若你对他还很凶的话,他会更加的不开心,虽然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是内心充满了愤怒。若这些不良情绪不及时排除掉,对他内心是有极大影响的。
那么孩子的不良情绪我们如何正确的帮他疏导呢?
首先,千万不要对孩子随意发火,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谁都会有不良情绪的时候,辱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陪孩子聊聊天,引导他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才能帮孩子释放内心的积怨。这种不良情绪在内心若积压太久,终有一天会引发心理疾病,让孩子无法承受。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唱唱歌,一起画画或看看书讲讲故事等,让他不再为之前的事而继续纠结,聪明的家长都知道在这块上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再者,要告诉孩子,人生很多时候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刻,你经历的每一个失败或挫折不一定是件坏事,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你对失败的态度是什么,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关键。凡事都要积极想办法应对,告诉孩子方法总比困难多,要学会解决方法。
在孩子世界中,可以引发别人剧烈反应的方法,便是证实她们并并不像别的人口数量中叙述的那般糟心。但事实上,恶作剧是一种消沉个人行为,只会使孩子铸成大错。
喜欢恶作剧的孩子不一定是''熊孩子'',不过掌握不太好规格,会使孩子的恶作剧越来越令人厌恶,有时候甚至是烦人。因此家长在发觉孩子恶作剧时,先不要急着责骂孩子,反而是开展多方面的思索孩子为何喜欢恶作剧,最终再协助孩子解决困难。
由于朋友们的欢笑声,大人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声,都是让她们得意非凡。假如这时家长趁机高声斥责一顿,孩子反倒感觉获得很大的达到。
家长在面临这样的事情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而且用柔和语调与孩子讲明白风险所属,让孩子了解到刚刚恶作剧的个人行为并不好笑,并且含有危险因素,不管是对自己或是别人。这种作法会使孩子了解恶作剧的不良影响,进而让孩子塑造优良的品行观念。
在这里一个时间范围,家长可以找一些有意思的主题活动让孩子跟随一起做,比如散散步、手机游戏、打篮球等。这种作法会使孩子认知到家长一直都在时时刻刻关注她们,那孩子也不必须在寻找此外的方法去引发他人留意。
表现优异,能够换取小奖赏,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一趟,或是买他喜欢的小玩具等,让孩子有事儿可做,来消磨岁月。长期出来,会使孩子养成好习惯,不会再将时间精力都放到恶作剧上。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