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内向和外向哪个好内向一定要改变成外向吗

时间: 2023-08-03 18:45:32

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好坏的,比如大家总说,性格内向的人不好,因为他们不擅交际,不爱说话,走到哪都容易吃亏,还容易患上心理疾病。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内向和外向哪个好?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认为,性格外向比内向好。在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性格的定义。所谓的性格,是一个人对于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对性的行为方式。性格是后天形成的,并非一尘不变,它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人说别人的性格不好,觉得性格有好坏之分。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性格并不好坏之分,每一种性格都是你的天赋,你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性格不存在好坏之分,内向与外向也没有所谓哪个更好一说。

内向一定要改变成外向吗?

许多人都认为内向的性格会让人吃亏,所以他们都想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并且还希望身边的人都很外向。那么,内向的人就必须改变成外向的人吗?大可不必!首先,内向的性格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只是内心比较敏感,对于情感的表现比较细腻。内向的人往往比较的安静,他们不太愿意和人相处,喜欢一门心思专注做自己的事。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种性格不太好,但是专注力强也是他们的优势。性格内向的人,更容易成为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一类的人物。因为他们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所以,他们更容易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好成绩。

内向的人不一定很孤僻,他们可能只是不喜欢与人聊一些无关痛痒的东西,但他们依然可以成为朋友心中所敬仰的人。所以,内向的人不必强迫自己变得外向,除非你想改变自己的现状,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法,性格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相对的适应。

内向需要变得外向吗?

谢小秘书邀;

性格内向的人往往表现在少言寡语,或只是被动的迎合话题。

这并非说明他(她)愚钝或空洞无物,也并非说明他(她)对周边事务熟视无睹,缺乏是非评判能力,只是他(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已。

比起夸夸其谈,显示“天上的事知道一半,天下的事全知”的哪类人,性格内向的人会更容易被身边的人接受,他们也更适合干一些需要沉稳心细、不受无端干扰的工作。例如内务、秘书、程序员、内务、保密、仓储管理、艺术创作等。

内向的人需要改变吗?这要因人而异

若你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要善于表现自己,主动与周边沟通关系,增进了解。就需要显示你对问题的思维和判断能力,说出你的见解和看法(不要胆怯于不被周边人接受和认同)。

例如要从事团队引领、营销、宣传、具有挑战竞争性质的工作,必须抛头露面的工作,性格内向的人就必须要作出一些改变,变得积极主动,善于影响和鼓动你身边的人。

在这个崇尚自我表现、自我奋斗的激烈竞争 社会 ,有句直白的话叫“吃不赢就得死,说不赢就得输”。

而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不会大胆主动表现自己,会在工作场所、社交朋友圈的沟通交流中处于被忽视的被动吃亏状态。

要使自己变得外向,不在于表现在肢体动作上,而在于锻炼语言谈吐。

这需要对问题要分析判断能力,有语言归纳和表述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可具备的。需要通过学习、模仿、借鉴、讨论获得。若你要试图将内向性格向外向转变,则需要充实语文知识上多下功夫。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优缺点,有这样的想法,那你是觉得内向不好对吧?这个问题其实要先问问自己,自己觉得好不好,自己过的快乐吗?自己喜欢外向的人吗?自己要去改变能做到吗?先学会认识自己。

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不管是哪样的性格都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不必纠结自己的性格好不好,不用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夫妻之间,如果两个人性格都差不多,那双方经常会在同一件事情上产生分歧和矛盾,又或是两个人性格一样,对外在处理事情上的方法也差不多,不利于事情的发展,同时可能错失一些机会,这样讲应该能理解吧。

内向性格的人大多都不是很好动,也不善于表达,心里有千万种想法就是说不出来,为什么说有千万种想法,这样说是比较夸张,但也确确实实是这种性格最大的缺点。因为内向,很少会和别人面对面交流,多数三言两语就把主要事情办完,期间不会谈及别的事情,长此以往就造成和养成了一种习惯,不愿意用过多的话去和别人交流,好像连话都不会说了。这样也给别人造成了一种假象,就是内向的人老实,认真,心思缜密。我想真正性格内向的人都赞同我这个观点。我在这里顺带提一下,性格内向绝不等于老实或软弱可欺。

性格不是两三天养成的,是常年累月通过接触的人与事塑造出来的,不是一朝一夕想改就能改的。人生不同阶段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的多了,教训多了,环境改变都或多或少会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所以,不要怀疑自己,顺其自然。

性格脾气天生的,想变也变不了。

“内向”还是“外向”,有那么重要吗?

一说到“内向”,很多人会觉得不是个好词,毕竟,我们似乎觉得在社会生活中,“外向”的人似乎更容易与人沟通,更容易被人喜欢,工作中更容易出头取得更好的成就。

相对的,“内向”就显得到了一个对立面去了。

比如,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没出息,内向的孩子更容易被欺负,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没朋友,内向的孩子通常很柔弱。

我们在谈到“内向”“外向”的时候,总爱贴一个好坏对错的标签。认为“外向”的性格相对好一些,而“内向”的性格则有诸多缺陷。

于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看到孩子不能像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那样伶俐处事就很着急,也非要让自己的孩子去锻炼口才,练习演讲,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变得外向起来。

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

其实,这些练习并不能改变孩子的性格特质,只是让孩子锻炼了一种技能。

每种性格都有好的方面,也有各自的欠缺。

而这个所谓的“好”和“欠缺”,也仅仅是相对于我们所认为的在社会生活中是否“显得”更得心应手来判断的。

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天性,不论孩子是哪种性格,都一定有他的用武之地。

有些技能是可以训练的,但并不是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而且,人的性格并没有绝对的“外向”和“内向”,每个人都有内向的部分和外向的部分,只是相对来说,“内向”更显现一些,还是“外向”更显现一些的问题,或者是在某些方面呈现出“外向”或者“内向”。

我们看看现实生活中,那些“内向”的成功人士都有谁?

爱因斯坦、比尔盖茨、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等都是内向性格的人。

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

看到这个结论,有没有感觉到一丝丝惊讶和意外?

对孩子来说,多学一项技能不是坏事,可以多维度锻炼孩子。

但是,如果家长总是当着孩子的面说,“你看看那个谁,人家多外向啊”、“你得向谁学习,你也得在同学们面前多表达自己”、“你见了大人得打招呼,这么害羞可不行”。

“害羞”竟然变成了一个负面的词汇。

这样的一些评价,给孩子的印象就是,自己的这种性格是不好的,是不如别人的,这样一种灌输对孩子的成长能有什么好处呢?

这种思想长时间占据孩子,那么在他应该形成自我评价的阶段,就会比较不容易形成恰当的自我评价,会有偏颇,它会让孩子对自己形成低评价,总觉得自己是有性格缺欠的,需要修正的。

每个孩子,出生以来的性格气质都是独特的,没有必要非让孩子像其他孩子这样或者那样。

拥有一个有自己思想,有恰当自我评价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