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家长群为什么变成压力群你怎么看心理学这样解释

时间: 2023-08-03 19:04:27

现如今微信已经基本普及全国,几乎每一位大人都会使用。在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社交方式。相信家长群大家并不陌生,他们是学校老师创建的一个微信群,群体都是学校的老师、家长和一些孩子。可能我们身边有许多家长会抱怨,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一些老师经常会在家长群里对一些学生指指点点的,比如:

XXX的孩子上课总是睡觉,你们家长是怎么教的?

XXX的孩子考试又不及格……

XXX的孩子上课总迟到,还不讲卫生……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家长在群里面互相攀比,炫耀。

许多家长都倍感压力,家长群成了压力,家长群为什么会变成了压力群呢?从心理学应该如何解释这个现象?

1、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攀比心理

现在许多家长之间的攀比对象就是自己的孩子,在家长群中,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夸赞,被其他家长羡慕。所以他们特别期待老师的表扬,并害怕老师的批评。一旦老师对他们家的孩子进行批评和否定,将会严重影响到家长的自尊心。所以,家长们才会倍感压力,生怕一个不注意就被老师点名了。

2、孩子间对比产生的落差感

如果老师在家长群里表扬了一个孩子,又批评了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对比,会让父母之间的落差感越来越大。一些家长也因此抬不起头来,在群里不敢说话,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群对家长群的恐惧,甚至退群。

3、杀鸡骇猴式的群体效应——社会干扰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活动的时候,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但是杀鸡骇猴式的群体效应也可能因为他人在场,反而会影响到个体的工作效率,这种现象便被称之为社会干扰。

老师在家长群中批评一个学生,本意是让家长督促自己的孩子。但是,因为这种社会干扰,使得被批评学生家长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进而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正确教育。许多家长因为受到了老师在家长群里的批评,而将怒火发泄给自己的孩子,导致孩子叛逆,最后再反作用于家长。这也是家长群变成压力群的一大原因。

总的来看,家长群变成压力群的背后,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因此也呼吁各位家长和老师,尽量不要在家长群里点名道姓的批评某个学生,给学生以及家长留点自尊。

怎么看待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1,人生在每个阶段和每个时间点都是有压力的,只是每个人的压力有大小,所以对压力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压力不是只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压力也不会是是必须的。
2,例如生活的压力,工作的压力,一切足以引起我们的内心世界发生反思的时候,说明我们的压力已经足够的大,正确的面对压力,可以使我们摆脱压力的困扰,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是我们获得足够大的正能量,是我们看到新的光明,新的道路。就像冬天的天气,在气候变化下雪,下雨前,天都是黑色的,没有光明,但这是短暂的,迎接您的是阳光灿烂。
3,人际关系和工作的压力要寻找正确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沟通方式,现在图书馆这这方面的书籍也没不胜举,可以多多读书,就算所有的书籍都不适合你,但是只要你有看书的计划,总会有那么一本或者某个详细的生活名和道理使你受到启发和思索,那么他在一点点地销毁你的压力堡垒,或许你在不知不觉中,压力已经得以释放和休市。
4,面对压力要学会释放压力,不能因为的压力而是自己消极对待,这样只能是压力不断的夸大话,就像不好的习惯,如果变成了你生活的组成,那就会使你的情况更糟糕,保持的良好的压力心态是一个人走出压力的正确路径。

家长群有1000条未读消息,为什么你不点开反而退群了?

连续鸣响一分钟的新消息提示??你会有什么感觉

吃着饭、洗着澡、拉着翔,突然工作群的视频链接就进来了??你会有什么感觉?

你是否也像我一样,感受着来自工作群、家长群、亲戚群等等,24小时的轰炸,深感压力与疲惫呢?

?家长沟通群?变成?马屁群??请安群??压力群?

近日,江苏一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的短视频,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占领了微博热搜。而微信群里出现的?问题?引发不少人的共鸣。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许多家长纷纷表示这位爸爸说出了自己想说却一直不敢说的话。

本来是为了家校沟通方便的家长群,变成了家长的?早安打卡群?、?睡前晚安群?、?老师马屁

而家长和老师本应作为?合作者?,共同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努力,却为何成为需要在群里?斗智斗勇?的?对立者??

为了提高沟通效率的?群聊?,为何反倒成为压力和焦虑的来源?

为什么?群?能给打工人们这么大的压力?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一个小小的微信群,就能带来压力了?只有像是失业、离婚、升学、找工作这样重大的生活变故才能称得上是压力。

然而,事实上,当人们面对重大生活变故时,会激活心理防御机制,就像是遭遇事故导致伤残的人反倒会更加具有?韧性?,以比正常人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而日常琐事带来的烦恼,才是压力最主要的来源(Kohn & Macdonald,1992; Lazarus,1990; Ruffin,1993)。比如上班高峰期的拥堵、食堂和商店长长的队伍、把东西放错地方而找不到、难以相处的舍友,以及源源不断且永远都处理不完的微信消息。

前段时间,一位爸爸就因为没有及时回复家长群的微信消息,情绪崩溃大哭。

由于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信息,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这位爸爸解释说不是不接电话,是总开会没办法接,说着说着,突然情绪就失控了,边哭边说自己加班、开会又要盯着孩子,怎么看得过来??

能让一个成年男人在公众场合嚎啕大哭,?被老师点名批评?恐怕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许多人都表示对他特别理解:刚结束了一天来自领导或甲方爸爸的暴虐,顾不上喘口气,又得?爬楼?去看家长群,看老师有没有布置作业,生怕漏交晚交了作业让孩子在老师那儿为难,生怕老师看孩子不爽。

"工作的时候一刻不敢松懈地盯着工作群,害怕领导布置点什么工作没看见,生怕领导在群里Cue我没看到。但宁可让领导看我不爽,也不能让老师看我娃不爽!?

作为一个?都市打工人?,真是太难了!

甚至许多还没有成为家长的人也深深体会到其中的压力:?一份工作搞十几个微信群,还得有两三个QQ群,动辄满屏的红点,及时看消息也成了工作的一部分。?

上周还看到一位设计小姐姐的吐槽:?每次甲方发消息,我们都要第一时间回复,即便当时手上有事做,都要停下来先回答甲方提的问题;不仅要及时回复,回复态度还要好,尤其在面对无理要求时,觉得自己兼任了半个?客服?。?

最气的是,光是要求我们秒回,我们发的消息,他们经常不看,过段时间突然想起来,又说是我们没说清楚。被要求?五彩斑斓的黑??五光十色的白?简直是家常便饭,还都是长语音,坚决不打字??这一切都会通过微信群,24小时带来强烈的压迫感和恐慌。

而这种现象已经从工作中逐渐侵蚀到日常生活中,被一波接一波的信息大浪裹挟的时代,即使没有明面上的996,但是随时手机上弹出的工作群消息,就像悬在头顶的剑,让人时刻不敢放松。

微信群从一个便捷工作的工具,变成了每日烦恼的主要压力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