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看似神奇的事。比如,当孩子突然考了个100分的时候,我们下意识的会鼓励孩子,带孩子出去大吃一顿。从这一刻开始,你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优秀,考100分的次数也是越来越多。很多人都不理解,为啥孩子只要开了个好头,后面的好事就接踵而至呢?实际上,越鼓励越优秀也是一种心理效应。
越鼓励越优秀是什么效应?
是罗森塔尔效应,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中的实验发现的。它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往往能戏剧性地收获应有的效果。用在家庭教育中依然适合,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寄予厚望,往往能够换来孩子的正向反馈,这便是罗森塔尔效应。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教育大师泰洛齐曾说过,世界是唯物的,但教育是唯心的,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在罗森塔尔实验中,当老师们拿到了“高智商”学生名单时,他们在潜意识里会对这些孩子更加照顾。而孩子们受到老师的更多照顾和鼓励后,也会正向反馈给老师更好的成绩。这样一来,本来是名义上的“高智商”,结果变成了真实的“高智商”。
在家长教育孩子中,这种罗森塔尔效应依然适用。如果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并通过其语言、行为以及态度等方面将这一信息传递给孩子,那么孩子在潜意识中就会认为“我是聪明的”、“我是高智商的”。孩子有了这些心理暗示后,就会用一个“高智商的标签”来要求自己,无论是对于学习还是生活,都处处地体现着他的“高智商”。
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勤奋,专注,面对外界的诱惑也会勇敢的说“不”!正因为孩子的这种心理暗示,使得他的成绩越来越优秀,并获得了家长和老师更多的称赞。这样一来,孩子就更加坚信自己的是“高智商人才”这个论点,曾经只是父母的一个殷切的希望,最终就这样神奇地变成了现实,这便是罗森塔尔效应的神奇。
由此可见,适当的对孩子进行鼓励,你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文字数:2165
阅读时长:6分钟
黄磊曾在给女儿多多的信中写道:
你的出生是我最骄傲的事。我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幸福,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式生活下去,千万记得的是,不要为了赠品而买东西,这样你们的生活会更加快乐。
这样温暖而又恳切的话语,实际上不是黄磊给女儿带来的第一份人生“礼物”。事实上,在多多还很小的时候,黄磊就会亲力亲为地为多多挑选适合她的书籍。他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受到父亲的影响,多多自幼酷爱读书,并常常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其中不仅包括中文版本还包括了英文原版。
在多多二年级时,她和父亲还合作出版了一部翻译作品,叫做《圣诞老人的来信》。在黄磊的培育下,10岁的多多展现出了与同龄孩子不同的 温文尔雅、大气睿智的气质。
黄磊揭示了一流的 育儿 经典: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积极暗示能培养出好孩子 。黄磊在信中表达了他对女儿的希望和认可。这些认同和希望对多多有种 暗示作用 ,让她不断受到鼓励和支持,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者。为了证明他们的理论,他们进入了一所小学,并随机选择班上的普通儿童,对他们进行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告诉校长,说是有十八位孩子通过了智力测试,将来会有很好的发展。
虽然这个测试结果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但六个月后,这些孩子的表现却真的证明了罗森塔尔的猜想: 入选的孩子不仅在成绩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变得充满自信,乐于与人交往,在情商和智商两个方面都有了及其显著的提高。
就连他们的校长也感到神奇。这时罗森塔尔才道出真相,解释了 神奇罗森塔尔效应的原理:利用外界的肯定与期望来改变孩子的成长路径。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 期望效应 ,正确运用在教育中,它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动力。换句话来说, 就是父母对孩子赋予较高的期望,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从而达到期待孩子成功的目的。
人是具有本能性,当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孩子会本能地表现出恐惧,甚至退缩。在这时,如果家长能及时的给他期望和鼓励,孩子就能重拾自信,并逐渐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和挫折。与此同时,孩子会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提高打败难题的成功率。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它能推动孩子的发展,也能阻碍他们前行。消极的话语打击孩子们的自信,积极的话语激励他们勇往直前。只有好好的运用,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积极地作用。
1. 自卑敏感
家长不断地将自己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并夸赞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们就会对自己产生质疑: 我是最差的吗?我真的不如别人好吗? 在反复质疑自己之后,孩子容易感到自卑,并会对自己下一个定义,即 “没用的人” 。久而久之,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对自己和他人之间的差距也很敏感。
2. 产生攀比心理
另一方面,孩子长期与人攀比,将丢失自己的判断能力, 很容易跟风 。
1. 不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而父母经常会根据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给孩子贴上标签,内向的孩子不敢和亲戚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外向的孩子和亲戚开玩笑就是没大没小。这种标签,在教育中是最常见的,他们极有可能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受到标签的影响, 无法正确的进行自我认知,甚至会迷失自我 。
2. 鼓励要具体
家长不要过于机械地使用罗森塔尔效应。特别是在鼓励孩子的时候, 不能泛泛地对孩子进行称赞。 这种无意义的赞扬会使孩子分不清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应该的”还是“有进步意义”的。对此,父母应该 清晰地告诉孩子哪些方面他们做得很好,哪些方面在进步 。这种具体的表扬,不仅可以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还可以让他们知道该在什么方面完善自己,从而找到哪里的方向。
3. 适度的期望
有些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不切实际,而孩子往往也达不成这些期望,导致他们的自信心受损,父母心里也不好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应该 以他们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而不是不切实际。否则,负面影响会更大。家长应在孩子给积极建议的基础上,通过 语言和行为 表达自己合理的期望,使孩子在质和量上都能更好地实现这些期望。
4. 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父母不应该过分要求孩子一定要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总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而忽视孩子的闪光点,这样会让孩子不敢轻易去尝试任何事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去找出孩子的优点,帮助孩子 取长补短 ,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要不断地给孩子心理暗示,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善用罗森塔尔效应,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父母应该及时地对孩子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孩子爬上更高的知识高山。
你了解“罗森塔尔效应”吗?你又是如何使用它来激励孩子的呢?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讨论一下吧!
王小骞说
我很喜欢《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作者是日本著名的女主持人黑柳彻子。
黑柳彻子的乳名叫小豆豆。这本书中回忆了她小时候在巴学园的童年时光。
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令她印象深刻,所以著书纪念。
看书之前,我有一个疑问, 究竟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孩子记一辈子,甚至要为这位老师写一本书?
读完,我找到了答案,而且对小林校长钦佩不已!如果我有这样的老师,一定也会对他感念终身。
如果我有这样的父母,那就一定是上帝曾抚摸过我的脑袋。
这位小林校长为人称道的例子非常多,在这里我分享几个片段给大家,看看他是如何影响小豆豆和其他孩子们的。
认真倾听
小林校长可以连续听6岁的小豆豆说话4小时,认认真真地听,有来言有去语,绝不敷衍。
6岁孩子的语言对成年人来说,应该是语无伦次、幼稚可笑的吧?
可是,小林校长懂孩子,他能看见孩子、接纳孩子、尊重孩子……小豆豆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位个子不高、长相普通的老师。
在小豆豆的眼里,他那么高大,那么值得信任!
孩子越喜欢谁,谁就拥有对他越强大的影响力。
孩子连喜欢都不喜欢,又怎么会在意那个人说了什么?
这就是孩子的 朴素哲学 ,小林校长深谙此道。
看到巴学园的小朋友,小林校长总是会笑眯眯地说:
“你可真是个好孩子啊。”
他不吝惜对孩子的肯定和赞赏。
听到这句话的孩子,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为了这句“好孩子”,还真的不好意思那么淘气了。
孩子被真诚地认可和赞赏,他们心里就会生出一股劲儿,想要得到更多的认可、赞赏,会变得越来越“好”。
看见孩子
孩子身上的“光明力量”被看见,“光明力量”就会生长;“黑暗力量”被看见,“黑暗力量”就会生长。
小林校长的眼睛总是向光而看,嘴巴总是不吝赞美。
他用教科书般的沟通方法,引导着孩子们的优秀品质不断萌芽。
他把一粒粒自律、自信、为自己人生负责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的内心,让它们蓬勃生长……
孩子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无法决定。
但是, 孩子遇到怎样的父母,我们可以决定,因为,那就是我们自己!
您是否注意过婴儿的眼睛?
那眼神里是散发着光芒的。
在婴幼儿期,我们看不出来每个孩子之间的明显区别。
但是,等孩子长到10岁,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差异。
最初每一个在襁褓里眼睛发光的婴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神中光芒的明亮程度也会逐渐变得不同。
我经常给学生讲公开课,站在讲台上,学生的状态一目了然。
那些眼里有光的学生,他们思路敏捷,反应迅速;还有一部分学生,一副懒洋洋的样子,眼神游离,脑子不转,眼睛里的光已经熄灭了大半,整个人是那样黯淡无光。
每到课堂结束,眼里有光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提问,都能有获得感,效率比其他学生高很多。
而眼里没光的学生,损失了思考的机会、大脑转动的快感、获取新知的成就感。
一堂课、两堂课、一百堂课……学生们开始明显分层。
请看一下上面的两个等式。
孩子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坚持一年365天,都会超越别人一大截。
那么,对学习有着自主驱动、眼睛里有光的孩子,每天都积极接受新知识、提升思考方式、和外界交互,他们一年下来又会比其他孩子成长多少呢?
这个答案恐怕会令人非常震惊。
其实,这个对比恰好印证了 社会 心理学中一个叫作 “马太效应” 的理论。
简单来讲,就是 好得更好,差得更差。
如果我们经常鼓励孩子,帮助他认清自己的长项和优势,他就可以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变得越来越优秀。
而如果我们经常批评、指责孩子,他会逐渐自我怀疑,变得越来越差。
恰当鼓励
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很简单,其实就是发掘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像一根蜡烛,每根蜡烛上都有一根灯捻,如果我们想让蜡烛的火苗更旺,可以拿一根小棍挑一下灯捻。
这根小棍就是 恰当的鼓励 。
而且,我们的肯定,一定是基于真实行动以及这个行动所代表的优秀品质所做出的肯定,而非笼统的归纳。
比如,我们可以夸奖孩子:
做事认真是行动,努力是优秀品质。
而不是“这次演出大家都给你鼓掌,我闺女真棒!”
就像《窗边的小豆豆》中,小林校长的做法一样,当我们持续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就会不断放大他的优点,孩子很难不走入一个积极正向的成长轨迹,眼睛里的光也会越来越亮。
反之,我们要浇灭孩子眼中的光芒同样容易。
如果我们把孩子比作酒精灯。只需要把酒精灯的灯罩简单扣在燃烧的酒精灯上,隔绝外界的氧气,火苗就燃不起来了。
这个扣的动作,指的就是父母生活中对于孩子的否定、批评和打击。
如果我们经常批评、指责孩子,总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不放,这些恶劣的态度和语言就会对孩子形成毁灭性的打击。
孩子眼睛里的光,也会逐渐熄灭。
所以,父母是想当挑灯捻的小棍,还是当熄灭酒精灯的灯罩,这是一道选择题,您选A还是选B,请选择。
王小骞
著名主持人,亲子教育专家,“王小骞亲子说”创办人,中科院心理所“婚姻与家庭心理辅导师”,中国妇女基金会“家庭成长计划”爱心推广大使,“爱育未来”家庭早期教育公益项目专家顾问。深入研究自我、家庭系统与孩子的发展规律,持续 探索 实用、可操作的儿童养育理念及家庭解决方案。因在家庭教育领域的践行和强大的使命感与践行力,深受百万爸爸妈妈信赖。
鼓励、肯定孩子会孩子的成长会有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让孩子在面对自己事情总是充满自信,也愿意去面对挫折,毕竟鼓励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但鼓励孩子也要讲究方法,不是所有的鼓励都能给孩子带来正面的效果。
不要什么事情都鼓励
比如,有的父母经常把鼓励放在嘴边,孩子刚一做什么事情,张口就说:“孩子好棒!”一个六岁的孩子早晨起床,自己穿好衣服,还需要鼓励吗?当然不需要,这种鼓励、赞美毫无意义。还有可能让孩子盲目自大,觉得自己了不起,以后遇到一点困难,都会情绪失控。
鼓励需要具体,更强调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
孩子这次考试成绩不错,正确的鼓励夸奖方法是,”孩子,你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好孩子”,而不是说“你太聪明了,考得太棒了。”用后者得鼓励方法,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他甚至 会觉得自己不需要好好学习,就能考好,因为自己聪明啊!
做一个正能量的父母
比起鼓励,我认为做一个正能量的父母更重要,一个正能量的父母总会在潜移默化、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影响孩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是鼓励,而不用把鼓励总挂在嘴边上,而且这种影响会更有效果,因为正能量的父母传递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是积极向上的,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维模式和情商,有些孩子之所以自卑,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负性思维模式的影响,正能量的父母带给孩子的往往是正向思维,孩子自然就会积极向上了。
另外不仅鼓励的方法要得当,早教识字教育也很讲究方法,人们对于画面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相比起枯燥的文字,需要一行一行进行练习,比如【猫,小,帅学汉字】是一款采用图片演化成汉字的软件,让孩子在好奇快乐中学习汉字,我家闺女从三岁开始接触汉字,现在用了一年认字300多个,是一款免费的好软件。
【猫,小帅,识汉字】中的图片演化汉字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让孩子感知世界同时学习知识,这种学习方法 思维能力 对以后繁重学习任务有重大帮助。
为什么表扬和鼓励会造成天壤之别的效果?
FreeMan
做正确的事情
来自专栏前端学习笔记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什么是表扬。
表扬就是夸奖别人聪明,有天赋。即对这个人内在属性的评价。
而鼓励呢,是在别人干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对他说,你一定是很努力,所以才把事情做的这么好。这是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
虽然看起来很平常的两个积极词汇,但是所产生的效果却是千差万别。
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做了个相关的实验。
研究人员将400名五年级的孩子分为两组。
首先第一次实验时,研究人员让两组孩子去完成一个智慧拼图的游戏。
当第一组孩子完成的时候,研究人员会对这一组孩子说,你可真聪明。
当第二组孩子完成的时候,研究人员会说,你一定很努力,所以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然后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一次实验研究人员给了两组孩子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完成和第一次实验一样简单的任务,第二个选择是比上一次更难的任务,孩子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完成这个任务。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