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巴普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暗示也是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指的是人接受外界或者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以及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接下来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心理暗示的神奇力量。
从心理学上说,自我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心理暗示一般指的是他暗示。自我暗示和他暗示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自我暗示有点类似于自我催眠,通过不断重复自己的显意识来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这样,个体的个性和人格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给自己的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来改变。
自我暗示对人的影响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两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够对人体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实验是这样设置的:将两组同学分为着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同学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暗示),对照组的同学在朗读前,主试没有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以后主试立即让两组同学默写刚刚朗读的诗。结果发现,实验组同学的记忆率比对照组同学的记忆率高。也就是说受到权威暗示的同学记忆率更高,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
积极心理暗示
根据这一点,人们可以通过利用积极心理暗示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就工作来说,如果你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产生了职业倦怠,工作积极性降低,那么你可以通过积极心理暗示的方式(比如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告诉自己,自己可以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坚持,这份工作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帮助,自己能够在这份工作中得到很大的成长)来帮助自己尽快调整状态,从职业倦怠的心态中走出来,认真对待工作。
就学习来说,通过暗示的方法提升记忆力来帮助学习是一个方面。事实上,暗示对学习的积极作用远不止如此。通过暗示的方式可以帮助缓解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负面情绪,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增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举个例子,如果学生在预习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时候预感它会有点难,这个时候如果学生暗示自己,就算难自己也一定能够攻克它,自己上课的时候会认真听老师讲解。这样多暗示几次以后,这个学生最终一定能够将这个难点知识弄明白。
消极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体现在如果一个人去医院体检,因为医生的疏忽拿错了体检报告,体检报告上显示自己得了绝症。自己在知道结果的时候,将错误的体检结果与自己这段时间的身体不适联系在一起,并将自己的身体不适不断放大。受错误体检报告暗示的影响,原本只是小的身体不适,经过他的不断催化,最近真的扩大成与该“绝症”一般严重的程度。最后虽然医院发现了这个失误,他拿到了正确的体检报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身心因“症状”受到的伤害却不容忽视。
总之,对于个体来说,对待心理暗示最好的方式便是发挥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尽量规避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
心理暗示其实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不仅有正面影响,还有负面影响。当我们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给自己一定的心理暗示,想要通过这种心理暗示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与紧张的情绪,而往往这种心里暗示确实会改变我们一个人的心态,会对我们起到一些积极的正面影响。
首先,当我们想要去做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或者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很难完成的目标,但是我们心中对于完成这件事,完成这个目标有着强烈的渴望,一直在心中给予自己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够达成所愿,那么自己再去做这件事,或者是去完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充满着自信,即便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不会让自己产生动摇。
其次,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哪怕是我们一时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只要是自己在心里面给自己一种明确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眼下的困难不算什么,自己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那么在这种状态的驱使下,自己就一定能够发挥出身上最大的潜力,让自己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摆脱这些挫折与困难的困扰,让自己真正的获得一种成就感与满足感。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重视心理暗示的影响。
心理暗示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有的只是“可乐喝百事还是可口”这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事,也有的却是决定人生走向,甚至生死存亡的。有时,它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口可乐多年来营业额稳定超过百事。后来,神经科学家经过fMRI实验发现是由于可口可乐包装,标语吸引了年轻人对潮流的追求,造成他们在品尝味道时只要受到framing就会被暗示认为可口可乐味道更好。事实上,有这25%的人,单尝味道却坚定地选择百事。
那是海马体和前额叶的兴奋。
心理暗示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
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由于“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使得病情症状得到舒缓。出于主观的期望,我们会倾向于去“感受”到理想的结果。即使告知病人“安慰剂”的真相,这样的效应仍在被观察到。
更明显的是,甚至医生的语气态度,诊室的环境,药剂的颜色都能影响效应的程度。
心理因素导致人们近乎“迷信”这种治疗,并不停地去依赖它,进行自我安慰。心灵得到满足的同时,身体会开始自愈。
激素和神经递质是其生物基础。
更不用说本来就是由情绪因素引起或占一定影响比例的疾病。
根据调查,患有慢性疼痛,抑郁,某些心脏疾病,胃溃疡,或某些胃炎,以及很多功能性疾病的病人,高达50%-60%的可以仅仅因安慰剂得到症状缓解。
由于自我的心理暗示,人们去相信一种没有任何作用的药剂的神奇疗效。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自我”完善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
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那么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不够成熟、坚定的话,这个人就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有科学的基础和功效,对一些心因性疾病有一定的疗效,如口吃、厌食、哮喘、高血压、心动过速、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更年期综合征等。积极正确的暗示疗法,通过调节人的神经内分泌,可以促进脑中有益的激素分泌,增强人的身体健康。而恶性的心理暗示,不仅不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使受暗示者产生心理障碍,严重的会出现幻听、幻觉和幻视。在生活中,我们要多运用积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一些观念或环境等的影响,从而造成情绪上的变化。心理暗示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如果为了避免一些痛苦的发生,可以运用一些自我暗示的方式,从而让自己可以对挫折有承受能力,并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么,心理暗示有哪些积极的作用?第一、心理暗示可以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不应该为自己的缺点和过失来责怪自己,而应该客观地审视和认识自己,思考自己的长处和潜力,以激发出自信心。现实中,自信并不一定会让你成功,而失去自信必须会导致失败,所以,多进行一些正面的心理暗示,让自己增强信心,也许才会有成功的可能。第二、心理暗示可以优化自己的情绪情绪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事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情绪也会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改变问题的视角,情绪自然可以得到调整。我们应该学会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最好的状态,当你心情紧张时,可以听轻音乐、或是唱一段小调和歌曲等,或到户外散步,听听青蛙的叫声,通过一些行为可以调整我们的心理,优化我们的情绪。第三、心理暗示可以减轻压力心态决定了我们对于不同事物,采取怎样的看法。如果感觉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遇到无法解开的难题时,这会让我们产生很大的压力。而如果这时调整好心态,给自己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激励自己迅速调整好心态,以一种平和的态度投入。第四、积极的暗示可激发潜能积极的暗示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消除麻烦。消极的暗示刚会降低人们的信心,只会增加忧虑。所以当遇到困难时,应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自己能做到。我能做到是很大的潜力激发,从而可以让自己取得很大的进步,迎接一些很大的挑战,不会担心解决不了问题。总而言之,积极的心理暗示是非常有必要的,何况我们正处于一种竞争激烈的时代,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如果能进行自我暗示,把我们的心态和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就可以让自己冷静地处理问题,并且可以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