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感同身受的能力,是人类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共情能力,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失去了共情能力
首先,失去了共情能力的人会变得自私自利,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种人往往缺乏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会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工作中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的利益和安全,导致事故的发生;在生活中,对他人的困难和痛苦漠不关心,甚至加以嘲笑和诽谤,给他人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其次,失去了共情能力的人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共情能力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失去共情能力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无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情感,容易产生误解和矛盾。这种情况下,即使双方都有好的意愿,也难以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
第三,失去了共情能力的人缺乏社交能力,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情能力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基础,它可以使人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而失去共情能力的人往往难以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和技巧,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失去了共情能力对个人和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积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神经科学研究:掌握权力会导致脑损伤,领导者失去原本让他们得以成为领导的一种心理能力——设身处地理解他人,也就是共情的能力。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达彻尔·凯尔特纳,在多年的实验室和田野实验中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他跨越二十年的研究发现,在权力影响下的被试们,其行为仿佛遭受了撞伤性脑损伤,变得更加冲动,更低风险意识,而且,至关重要的是,更不善于从别人的观点观察事物。
最近,安大略省麦克马斯特大学神经科学家苏克温德·奥博海做了类似描述。不同于凯尔特纳研究行为,他研究大脑。当他将有权和少权的头脑放在经颅磁刺激机下时,他发现,事实上,权力损害了一种特定的神经过程,一种可能是移情作用基石的“镜映(mirroring)”。这为凯尔特纳提出的“权力悖论(power paradox)”提供了神经学基础:我们一旦拥有权力,就失去了某些我们最初获得权力时所需的能力。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得到别人的重视,希望自己的委屈,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鼓励。特别是对于父母来说,为了孩子默默付出,可能是很多家长的常态了,但是家长也会希望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可。可是事实就是,很多时候,想象和现实完全不是一回事。
什么叫做共情能力呢?其实很多人都有,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说出来比如你看到新闻中,年迈的父母被孩子抛弃,你会觉得很伤心,想要帮助他们。这种伤心和同情不一样,是来自你将自己放在和这对年迈的父母相同的位置,这就是所谓的共情能力。
缺乏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有怎样的影响?
共情能力可以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塑造的主要成分。缺乏共情能力,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没有共情能力,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以下几种问题。
第一,社交受损
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共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共情能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缺乏共情能力,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个冷血的人,对于孩子的正常社交有着很大的影响。
第二,情感认知障碍
缺乏共情能力,让孩子无法正确地理解他人的情感,不管这份情感是针对自己还是针对他人的。孩子产生情感认知障碍,很可能变得无法正常地回应他人的感情,或者完全不理解某种感情的意义,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甚至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偏见。
第三,性格问题
缺乏共情能力,也许一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问题,但是随着这种性格逐渐的地发展,很可能让这个小问题慢慢的变成大问题。
孩子逐渐习惯这种不需要带着同理心生活的方式,对所有的一切都无法产生共情的情绪,以致于改变孩子的性格,让孩子真的变成一个冷血无情的人。
第四,成为沉默的帮凶
孩子缺乏共情能力,在成长中很可能变得越来越冷血无情,在面对很多不正确的事情时,也会下意识地沉默,成为一个看客帮凶,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不愿意帮助他人。
而在更多的时候,孩子都把自己放逐在所有人的社交之外,没有朋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也得不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得到他人的帮助,也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没有感激之情。
缺乏共情能力会给孩子带来如此多的问题,相比不少家长都会觉得非常吃惊吧。因为很多家长可能还不了解共情能力是如何养成的,毕竟自己在小的时候,可没有被家长特意培养什么共情能力,这是不是说明共情能力其实是先天性就具备的呢?
但是实际上,共情能力并不是天生就具备的,也是需要后天培养的,所以家长要重视关于孩子共情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1,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对于人的情绪没有太大的印象,甚至说,孩子对于他人的情绪没有准确的感觉,父母的伤心和自己的伤心,在孩子的脑海中是不一样的感情。
如果父母总是隐忍、伪装,孩子在这种虚假的环境下长大,就无法接受家长任何的情绪,慢慢的,也会失去共情的能力。
所以父母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产生共鸣感,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能够让孩子把他人表达的情绪,和自己表达的情绪联系起来。
2,以身作则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想要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家长也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表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了解共情能力的意义和正确的表现方式。
比如家长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时,主动地帮助他人,再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引导孩子去思考。
3,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所谓的共情能力,其实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去更好的和他人相处。
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就不会只想着自己,在很多需要配合的事情上,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
4,让孩子思维更开阔,格局更大
有些时候,思维也会局限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因为生活在狭窄的环境当中,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很多时候都会有点自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想到更长远的地方。
所以,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见世面,让孩子的格局变大,这样一来,孩子对人和情感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共情能力。
家长自身的共情能力更重要其实共情能力很多人都是拥有的,但是说到特意去培养,大部分人又开始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因为很多情况下,人类的共情能力是如何产生的,自己也没有办法说清楚。
但是孩子没有共情能力,绝对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每个人的性格都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塑造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需要家长的刻画。所以孩子没有共情能力,家长要先考虑自己的问题,考虑自己是不是遗漏了这方面的教育。
共情能力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长自身也需要注意这一点,不要以为孩子自己可以学会就放松警惕,共情能力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也许一开始,孩子只是缺乏共情能力,但是家长不加以注意,慢慢的就会演化成真正的冷血无情。
共情能力从另一种方面来说,也是来自于孩子内心的善良和同理心,因为在生活中能够考虑到别人的想法,能够去理解他人,这样孩子也能生活得更加快乐。
家长也需要共情能力,不仅仅是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更加需要,共情能力能让家长更好的和孩子沟通,让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想法。
但是现在很多的家长在面对别人家孩子的时候,就充满了同理心,动不动就心疼人家的孩子多么辛苦,一转到自己孩子身上,就失去了这种共情的感觉,认为所有的磨难都是孩子必经的。
想要孩子感恩于自己的付出,父母就要找到一个孩子能理解的角度,并且永远不要忽视交流的重要性。想要让孩子能够跟自己共情,父母就先从自己做起吧。
这种共情,实在有些矫情。
共情,情感同频,感同身受,但不至于不开心,或者内耗。好与不好,要看在什么条件下。或者说,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快不快乐?有些时候,标准是自己定的。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么呢?我看过很多关于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说这是天生的,有人说这是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说这是善良的体现。
后来我又去搜了一下专业的名词解释,共情又分为情绪共情和认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过强的情绪共情能力可以让人体会到丰富的情绪,运用的好的话,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认同的感觉。
但是物极必反,过于强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注在没有与之能力相匹配的躯体上,这对共情者本身将会是一种伤害。强烈的情感如果没有及时疏导的话,这种伤害会造成成倍攻击,因为这本来就不是ta应该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这种伤害到底有多么的大,但是我知道这会很难受,而这是出于我的认知共情得到的认识。
我妹妹的情绪共情就比较强,但是与之而来的是她的早熟,会失去很多快乐。我印象很深刻,有一次她突然对我来一句:姐,你是不是压力很大啊。还有一次她突然来一句:感觉你经历了好多坎坷啊。但是实际上我当时本身并没有任何感觉,这时候她就承受了不该承受的情绪。至于我的压力大不大,大,但是我真的没有感受到。但是我身体做出了反馈(长了满脸痘痘),不过也说明了这在我的心理承受范围内(毕竟心里没有感觉但是身体的感觉都表现出来了)但是没有意识到就无法进行情绪疏导。。。也就只能反馈到身体上了……
现在长痘痘想来这应该属于身体的保护信号。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这对当时的我本身来能说是一种好事,毕竟造不成心理伤害,不过担心的到成了她了,想想都感觉她很无辜。
现在可就不一样了,情绪感知不强可不是一件好事,说明这是盲区,潜在的麻烦事儿就会出现了。
突然想到边城里面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共情能力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就是保护作用,用的不好就是刺伤自己。
不过能拥有很强的共情能力在我看来可以说是非常棒了。人生嘛,就是要体验人世百态呀,体会到了才能说这好还是不好嘛。
我能感受到近段时间自己的情绪感知力变强了,这种感觉很复杂,挺棒的。也挺快乐的哦!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