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厌恶疗法: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

时间: 2023-08-04 06:01:43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和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强迫症状,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厌恶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建立强迫行为和不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

厌恶疗法: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

厌恶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来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会设计一些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或恶心的刺激,比如闻臭袜子、吃不喜欢的食物等。在孩子做出强迫行为时,治疗师会让孩子暴露在这些刺激中,让孩子感受到不愉快的体验,从而建立起强迫行为和不愉快体验之间的联系。

厌恶疗法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治疗方法,需要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指导和引导。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刺激的选择和强度的控制要适当,以免过度刺激导致孩子的精神承受能力不足,产生负面影响。

除了厌恶疗法,还有其他一些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改变孩子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来帮助孩子克服强迫症。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副作用。

家长在孩子克服强迫症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家长可以与治疗师合作,了解治疗的进展情况和孩子的表现,积极配合治疗和孩子的康复过程。

总之,厌恶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孩子强迫症的方法,但需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和家长的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成因及防治简介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成因及防治简介

强迫症指的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强迫观念是以刻板形式反复进入患者意识领域的思想、表象或意向。这些思想、表象或意向对患者来说,是没有现实意义的、不必要的或多余的,患者明知不必要,很想摆脱,但又无能为力,因而感到十分苦恼。强迫动作是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仪式动作,是患者屈从于强迫观念(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以及强迫动作或行为。可能以一种为重,或几种兼而有之。在儿童的强迫症中,以10——14岁的男孩多见。其症状主要表现为:

一、强迫观念

包括强迫思维,强迫情绪和强迫意向。

强迫思维。

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a.强迫怀疑。患儿有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例如:出门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了,虽然检查了一遍、两遍、三遍……但还是不放心,又如计算题做完后总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同时,常伴有焦虑不安,因而促使患儿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b.强迫性穷思竭虑。患儿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主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树叶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其他颜色?有时达到穷思竭虑的程度,以至食不甘味,卧不安眠,无法解脱。C.强迫联想。患儿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如果联想的观念或语句与原来相反,如看到“白”,立即联想到“黑”等,则称为对立性思维。由于对立观念的出现违背患儿的主观意愿,常使患儿感到苦恼。d.强迫回忆。患儿经历过的事件,不由自主地在意识中反复呈现,无法摆脱,因而感到苦恼。有时这种回忆可到达表象程度。

强迫情绪。

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会表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

强迫意向。

患儿反复体验到想要做某种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的强烈内心冲动。患儿明知这样做是荒谬的、不可能的,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做,但却无法摆脱这种内心冲动。例如,走到高处,有一种想往下跳的内心冲动;与好朋友到河边散步,竟有把好朋友往河里推的意向等。尽管当时这种内心冲动十分强烈,但从不会付诸行动。

二、强迫动作和行为

往往是为减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焦虑而不由自主地采取的顺应行为。有如下一些表现形式。

强迫检查。是患儿为减轻强迫性怀疑所起的焦虑而采取的措施。如反复检查算术题是否做对了,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检查水龙头是否关紧,反复检查衣服鞋袜是否放得整整齐齐等。

强迫询问。强迫症患儿常常不相信自己。为了消除疑虑或穷思竭虑给患儿带来的焦虑,常反复要求他人不厌其详地给予解释或保证。

强迫清洗。患儿为了消除对受到赃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等。有的患儿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他一道生活的人,如父母等也要彻底清洗。

强迫性仪式动作。这是一些重复出现的动作,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的或荒谬可笑的,但却可减轻或防治强迫观念所引起的紧张不安。如有的患儿要求自己上楼梯必须一步跨两级台阶,走路必须走两步跳一下。走路时一定要左脚先出,停下来时一定要右脚先站定等。这类患儿,如不让他重复这些动作,他们反而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一般说来,患儿对自己的强迫行为并不感到苦恼和伤心,只是刻板地重复这些行为而已。强迫性计数,也属仪式动作,如有的儿童反复数课本有多少人物图像,反复数街道旁边电线杆活树杆的'数目,强迫数自己走了多少台阶,强迫计算自己走了多少步路等。

强迫性迟缓。可因仪式动作而行动迟缓。例如,早晨起床后反复梳洗,使患儿迟迟不能出门,以致上学经常迟到。但也可能是原发的,例如,每当患儿看书时,目光常停顿在第一行第一个字,不能顺利地阅读以下的内容。这类患儿往往并不感到焦虑。

上述强迫症状往往使患儿中日纠缠于一些毫无现实意义的观念和行为,妨害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使患儿感到苦恼。

形成的主要原因

由于儿童强迫症的病因,一般认为,与儿童的先天素质、个性特点、父母不良性格的影响、教育方法不当以及精神刺激有关。

1.父母不良性格和教育方式

调查表明,部分患儿的父母往往就有胆小怕事、过分谨慎和拘谨、遇事优柔寡断、事后爱反复检查等不良性格特征。父母对于孩子过于苛求,如对清洁卫生过分要求、生活刻板规矩等,都可能是诱发本症的原因。

2.儿童的先天素质

有人发现一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不平等可能与强迫行为有关,这说明患儿可能有易患强迫症的先天素质。

3.患儿本身的个性特点

患儿本身性格也构成强迫症状产生的中间因素。强迫症患儿常具有如下性格特征:

处事过于拘谨,特别讲究衣饰整洁和个人卫生,酷爱干净,做事井井有条,并严格按程序进行。

平常表情较为严肃,甚至有些呆板,过于克制自己,缺乏一般儿童的兴趣和爱好。

胆怯怕羞、听话,守纪律;对自己缺乏信心,喜欢自我检查做好的事,遇事常迟疑不决。

4.患儿遭受过精神刺激

在一些比较强烈的精神刺激下,如获悉亲人或同学患重病或死亡,考试不理想,受到老师严厉批评或父母的惩罚等情况下,患儿易出现强迫症状。

此外,孩子严重的疾病、头部外伤或长期处于过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心理负担过重等,都可成为诱发因素,促使症状明显出现。

防治策略

1.家长与老师应正确对待患儿

小学生强迫行为,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主要在于教育和心理上的支持。父母要正确认识患儿的病态,不要过分焦虑,也不要乱加惩罚。要帮助患儿寻找发病的原因,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分的关注孩子的行为,而是鼓励患儿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是引导孩子从事一项较为紧张的活动(如鼓励孩子参加足球队),把孩子的生活学习安排得紧凑些,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步使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另外,要注重孩子性格弱点的改善。父母和老师要创造条件,使孩子能灵活地、自信地处理各项事情,克服其胆怯拘谨和刻板的个性特点。

2.支持性心理治疗

对强迫症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使患儿了解其疾病的性质,指导患儿把注意力从强迫症状转移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去,有助于减轻患儿的焦虑。

3.暴露疗法和反应防法

暴露疗法是鼓励患儿暴露于引起焦虑的情境之下,直至焦虑近乎消失为止,其目的在于减轻强迫症状伴随的焦虑;而反应防止技术是防止接着出现的强迫行为,即反应预防,其目的在于减少仪式动作和强迫思维出现的频率。暴露与反应防止结合法是对强迫症疗效最好的一种行为技术。

4.厌恶疗法

又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强迫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条件作用,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强迫症行为的目的。极个别症状非常严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孩子,可配合心理治疗给予小剂量的奋乃静或泰尔登,也可选用抗焦虑药,如安定,利眠灵等。;

强迫症最好最快的治疗方法

硬碰硬我们是干不过强迫症的,否则它就不叫强迫症了。
对于是石头的强迫症,我们是鸡蛋,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

治疗强迫症千万不要控制与克制,那样只会更严重, 要允许自己的焦虑、不安,恐惧情绪的出现。
在强迫症中,一切的心理反抗,或者是转移注意力,都是没有效果的
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把心放平顺其自然”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
“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当强迫症来袭时对症状的不理不睬, 或者不抵抗不干涉,或者接纳,又或者不理不怕不对抗-------,而且一定同时要允许强迫症带来的焦虑不安恐惧的存在
在强迫症出现的时候,一定要接受症状产生的焦虑,因为这种焦虑是正常的。只有接纳了这种焦虑,焦虑才会正常的消退,如果对焦虑进行压制与控制,必然会加重焦虑对自己的影响,造成自己更多的痛苦。

你最应该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弹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
再有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 试着去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世界,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建议你区分对待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对于强迫思维要顺其自然,采取接纳的态度,而强迫行为则采取控制不去做的态度。强迫症的复杂和反复就决定了康复之路的漫长,不过贵在坚持,相信一定会有回报的!

再举例说明: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出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究其原因,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不要总是试图反抗或想摆脱它,要学会接受它是你的一部分,因为当你反抗的越激烈,它反而会越容易影响你,因为此时你的脑海里都是它,虽然你想的是摆脱它,但却恰恰提醒了你自己它的存在,反而会更难过。追求完美诚然是好事,但这世上有谁做事能达到绝对完美、丝毫不出错呢?答案是没有。只要是人,就没有谁能达到绝对完美的,我们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你无法穷尽所有意外,那是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所以,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吧,不要被它占据了你的思绪,将它放置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不要去触碰它,即使有时不小心又触碰了它,也不要担心,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要管它是否回到了那个角落,慢慢的你会平息下来。

当你在大脑里不受控制的想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上放松,不要用力控制自己去不想,也不要刻意去追着想,允许自己的焦虑、恐惧情绪的出现,然后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刚开始做或许会有点困难,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就发现自己就不想了,就轻松了!记住,关键是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我就是这样治愈的。 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症状才会慢慢的消失.为什么很多强迫症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把心放平”。学会把心放平顺其自然,一点一点的把心放平,一开始会很痛苦,只要长久做下去,强迫症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所以给你推荐三部疗法以供参考
第一步:看清想法。学会辨别自己的强迫思维,离开想法,坚持不理不怕不对抗,想法只是想法。
第二步:选择行为。停止所有的强迫行为和仪式行为。
第三步:接纳情绪。在停止强迫行为的过程中,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只要你坚持不去做强迫行为,而是带着这些焦虑恐惧等不舒服的感受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绪会按其规律随时间逐步缓解。成千上万次的这样坚持下来,你就赢了。强迫症最终会逐步淡出你的生活。

总之就是在把心放平顺其自然的治疗原则下,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治疗强迫症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经历痛苦的过程是治不好强迫症的,最起码开始的一段时间是会极不适应的,也是极痛苦的。正如我对很多迫友说的,当强迫症成为习惯时,要更正到正常人的思维是很痛苦的
治疗强迫症好比开车,当你刹车时,总有一点惯性车才会停下来

还有一点就是强迫症是任何人都有的,有些人轻有些人明显一些.所以强迫症只要不影响生活就是痊愈的.
你应该认真琢磨我给你的这些建议,刚开始做的时候会很痛苦,一般会有3---6个月的调整痛苦期。以上按我说的坚持两三个星期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的“森田疗法",对神经症尤其是强迫症有很好的疗效,你可以在百度里详细的查一下。

我15岁得强迫症,强迫症整整折磨我20几年,我的人生彻底毁了,痛不欲生,就是依靠上面的方法痊愈的,希望能对你能有所帮助有所借鉴。(以上为我个人治疗强迫症的心血,也借鉴复制了一些网友的治疗经验。)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