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特质,对于一个人的社交交往、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疏离型人格是一种常见的人格类型,这种人格类型的人通常缺乏情感表达能力、沉默寡言,不愿意和人交往,这种人格类型对家庭和婚姻关系的影响非常大。
疏离型人格对家庭和婚姻的影响
首先,疏离型人格的人在家庭中通常表现得比较冷漠。他们很少主动与家人交流,对于家人的感受和需求缺乏敏感度,容易让家人感到被忽略和冷落。这种冷漠的态度容易给家庭带来矛盾和磨擦,影响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其次,疏离型人格的人在婚姻关系中也表现得比较被动。他们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容易让配偶感到他们缺乏关注和参与感。这种被动的态度容易导致婚姻关系的疏离和矛盾,甚至会导致婚姻的破裂。
再次,疏离型人格的人通常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缺乏认识。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的情感需要得到关注和满足,容易让自己处于孤独和无助的状态。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家庭和婚姻关系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疏离型人格的人通常缺乏社交技能和交际能力。他们很难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容易让自己处于孤独的状态。这种孤独感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也会影响家庭和婚姻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总之,疏离型人格对家庭和婚姻关系的影响非常大。这种人格类型的人通常表现得比较冷漠、被动,对自己的情感和需求缺乏认识,缺乏社交技能和交际能力。因此,对于这种人格类型的人来说,需要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等方式来改善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首先我要澄清一点,我们说的“回避退缩型人”和“回避型人格”是两回事。
真正“回避型人格”,不是一种战术,而是一种战略,他们对亲密关系是完全拒绝的。
但是我们生活常见的是“回避退缩型”的人,他们是可以谈恋爱,结婚的,只是一遇到冲突,他们就会在“战术上”撤退而已。
那如果和这样的人结婚会怎么样呢?其实只要你找到和他们相处的正确模式,也是可以很幸福的。
那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和回避退缩型的人相处呢?
1. 你要告诉自己,他不理你,不是人品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2. 回避退缩型人最大的问题在于情商不够。
第一他的情绪承受力差,你一吼,他就怕了,就躲起来;
* 第二他情绪处理能力差,你说的话一多,他就死机了,内存不够,所以需要工作很久才能回应你;
* 第三他情绪共情能力差,他根本没法理解当他“闭关”的时候,伴侣和他失联以后,会有怎样的痛苦。
* 第四他情绪策略能力差,他很幼稚地“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他躲起来,过一会儿,对方就会消气,一切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怕冲突,怕麻烦,没能力理解他人痛苦,更是一根筋地“想当然”,这就是回避型人的内心地图。
如果你的婚姻伴侣就是回避型人,那你就需要学会:把他想象成一个受过伤害的小松鼠。
你手上有几个栗子,它想吃你手上的栗子,但又不敢靠近你,此时你就要一动不动地呆很久,等它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以后,才能到你的手上把栗子拿走。
你需要培养出“回避型”的应对方式
1、你要足够慢,他沉默,甚至想要一个人待着,往往只是为了加工你输入的那么多信息热议。
2、你要足够善意,这样的人特别怕冲突,所以你要不断释放安全感,减轻压力:他们对周围环境很敏感,如果你板着脸,他立刻就进入到防御模式。
3、 你要有足够的距离,告诉他,ok,没关系,你可以一个人待着,我不会轻易打扰你的“个人世界”。
4、 你要有足够的钩子:在咨询中,我看到很多面无表情的男人在妻子痛哭失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她,抱住她。我问他们为什么此时那么主动,他们的回答是:因为她把脆弱呈现出来,于是我就能靠近她了。
你的钩子就是能敢于用你的脆弱和真诚打动他。
注意这里你的脆弱是真诚的,而不是一种道德绑架,如果是后者,他一定会远离你。
微博上看过一个段子说,婚姻其实不是1+1=2,而是1+1>2。
其实这在心理学上是完全正确的,成长是属于自己的责任。
如果一个人没成长好,伴侣也不可能带来真正的完整。
很多女人试图修复与男人的关系的时候,最不理解、最难处理的一句话就是:“我想自己呆着,别再烦我了”,甚至下一步就是分居、离家出走。
这时女人会非常恐慌,因为这代表着——他正在试图拉开彼此的距离,意味着他已经不再爱我了。
要知道,男人是有‘亲密周期’的,就是‘亲密—疏远—亲密’的过程。
一段关系中,当男人获得足够多的亲密感后,他就不会再有对爱的极度渴望,再加上相处的压力和不满,很容易导致感情积聚破裂。
随之而来则会产生新的需求:怀念独处和自由,进而对你产生疏远。
但是,如果你在这段时期用非常巧妙的“拉力”对付他,他就会快速解决好情绪,自动走出自己的“洞穴”,带着无穷的活力和爱意反弹回来,主动过来找你。
就像橡皮筋拉长到一定限度时,会以更强大的能量反弹。
那么这个“拉力”应该怎么用呢?在你和他遇到矛盾而他一直逃避时,怎样做才能让他自动“走出洞穴”呢?
1.不去索取和抱怨,学会等待和体谅
当你爱的人退后一步的时候,人的自然反应总是追上一步,并问他问什么退后。但两性对情感反应的差异,导致了误解——他的退后其实不是退后,而是想独立解决问题。
此时你也要学会尊重并给予理解,当他们关闭自己的情绪、情感时,你要做的不是一味索取和抱怨,而是不去叨扰他,坚定的相信他,等待他自己出洞穴。
2.适当的关注
男人进入洞穴往往是没有预兆的,无论是他直接面对面的表达自己需要空间,还是通过他的行为间接地告诉你,你能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聆听。
聆听代表着一种关注,代表你相信他的处理方式。给他相应的关注,但不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这对男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但是如果你能退后一步并注意他所要求的东西,比如一个安静的房间,准备简单的水和食物,这样做就可以实质地帮助男人走出洞穴。
3.分开时像磁铁,彼此吸引却又各自独立
你的生活不能为他的需要转变,他的生活也不应该完全满足你的需要。
最平稳的两性关系就是既相互往来又相互独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我们又是单独的我自己。
维系关系中的松弛感,不过分的追逐,也不会再做出一些伤害关系的行为,告诉他你愿意后退给他空间,支持他自己解决问题,不会强迫与他交流。
男人会觉得他的需求得到了尊重,当满足这种需要时,男人更容易从洞穴中出来,并做好准备承担起感情的、或是家庭的责任。
婚姻,靠什么维系?
感情的存在
最能维系婚姻的第一点,首先是要有感情,你想一下,一对没有感情的两个人,却生活在一起,这样的婚姻又怎能不出现争吵与隔阂?而一旦出现争吵,没有感情的两个人,做出的事说出的话,那真是往心口里伤。
父母的祝福
一段美好的婚姻,少不了双方父母亲人的祝福。有多少任性的儿女,选择了违背父母意愿的婚姻,甚至顶着双方父母的巨大压力进行私奔,或闪婚,或裸婚,而一旦进入婚姻,当甜蜜的小情侣进入柴米油盐的夫妻,难免会产生矛盾,那么这个时候,少了父母之爱的两个人,难免不会出现对彼此的怨恨。
稳定的环境
嘟嘟自己选择的婚姻就是颠破流离的,婚姻十几年,搬过好几次家,山一程水一程的走着,渐渐人累了,情木了,心倦了。曾经新鲜的感觉变成了无奈,曾经渴望的走天涯变成心中的恐惧,不安稳的生活环境,势必会造成婚姻的裂缝。
富裕的生活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可能对于热恋的人来说,这样的话就像是唐僧的经文,可是当你真正走进婚姻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宝宝之后,你才发现这句话是多么真实。虽然只有钱的婚姻是最不靠谱的婚姻,但过于贫寒的婚姻,注定得不到想要的婚姻安全感。
孩子的降生
嘟嘟见识过没有宝宝的婚姻,说实话就感觉像是一只美丽的鸟儿竟然没有翅膀。两个人,进入婚姻之后,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话题,当恋爱时,恨不能时时刻刻在一起,有那么多想要说的话,彼此也是从不嫌弃彼此的絮叨。只是进入婚姻的男女,一般来说一天说的话就那么几句:吃啥,干啥去了,不知道,嗯。家里有了孩子的笑声,就会多了太多话题,虽然累一些,但是心是满足的。
基本冲突的第三种倾向,是对疏离的需求,人们由此萌生出独处的愿望,形成隔离型人格。这种人格的基本特征:
1、强调长期的隔离。在这种隔离中,他们从来不敢探究自己的内心深处。他们之所以倾向于独处,是因为在与别人的关系中,出现了无法调和的矛盾,产生了不能容忍的紧张和焦虑,而独处则是他们的解药。
2、不想和任何人靠得太近,会极端地想和所有人保持距离。
3、自我进行封闭。所谓自我封闭,就是对情感麻木,他们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排斥什么、渴望什么、恐惧什么、信任什么又憎恨什么。4、重视自强自立、深谋远虑。为了不依赖别人,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很可能会有意无意地降低自身需求。只为一个目的:绝对不能和任何人或任何事关系太紧密,以防他们变成生活中的必需。
5、有个特有的需求,他们对于个人隐私极具保护欲。门口永远都挂着“请勿打扰"。
6、对独立的需求是盲目的,强迫性的。凡是与约束和义务沾边的事情,他们都会表现出极端的敏感,他们的敏感有多严重,隔离的程度也就有多严重。
看完书后,我被震惊到了,我原以为我是服从型的人,我身上有很多服从型人格的特点,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讨好别人,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当我看到疏离型人格特征的时候,我基本上都全中,长期隔离,自我封闭,不希望与他人亲近,过分强调自强自立,拒绝他人的一切帮助...真是戳心的一刀。
在七八月时做了一个人格的测试,当时只是凭靠简单的回答问题,测出我是疏离型的人,当时还很意外,也不愿意相信,于是也给自己找了个理由,认为很多题目自己没看懂就随便选了,所以也没再去深究这个问题。
直到今天的学习,才发现自己中了疏离型人格的所有特征,我特别地敏感,特别地在意外界对我的看法,即使那件事情不是我的错,我也会将责任归咎于自己身上,而故意地去疏离他人,不想看到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或者疏离,所以自己先自我保护起来,与他人隔离,让自己不被疏离。
? ?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