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孩子在家里老是觉得无聊怎么办

时间: 2023-08-04 06:58: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有。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在家里容易感到无聊,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个问题需要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孩子在家里老是觉得无聊怎么办

一、家庭教育不足

孩子在家里觉得无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不足。家长们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开始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有趣的,什么是有意义的,让他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比如,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练习书法、绘画等,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孩子们兴趣爱好的方式。同时,家长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聊或者不重视他们的感受。

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们在家里觉得无聊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时间表,没有规划,自然就容易觉得无聊。家长们应该教育孩子们要有自己的时间表,规划自己的时间,从而让孩子们知道该做什么,何时做什么,避免无聊的发生。

三、缺乏社交能力

孩子们在家里觉得无聊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社交能力。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朋友,没有人交流,自然就会觉得无聊。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孩子们结交更多的朋友,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同时,家长也要注重自己的社交能力,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的社交技巧。

四、缺乏兴趣爱好

孩子们在家里觉得无聊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兴趣爱好。很多孩子在家里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然就会觉得无聊。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多尝试不同的兴趣爱好,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综上所述,孩子在家里觉得无聊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但是家长们可以通过教育、自我管理、社交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来帮助孩子们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家长们引导得当,孩子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6岁的孩子整天说无聊、没劲该怎么办?

“无聊”“没劲”之类的词一般是跟大人学的,首先父母尽可能地不要再孩子面前反复说这样消极的话。6岁的孩子,应该培养一两个爱好了,可根据孩子自身的优势,或者借助父母等身边人的特长,帮助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由浅入深的进行探讨,练习。兴趣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父母长期的,正面的引导,从一开始有浓厚的兴趣,可能中间要经过一段瓶颈期,单单靠孩子自己是很难坚持的,这个时候父母的引导、陪孩子共同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相信孩子学会探索,有自己感兴趣的爱好之后,就不会整日无聊,没劲了。

幼儿园回家后小孩老说很无聊,没事做,怎么办呢?

是男孩,还是女孩?估计你平时也不用心陪他,小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你如果想引导他走那个方向,你用点心找一些那方面的东西(不一定非得是玩具)让他接触,给他一个开始,音乐啊、故事啊、图画啊、高科技等都可以的。比如,我有个朋友就叫她女儿玩水:让她的女儿在卫生间,放3个盆,再加一个小勺子,然后在一个盆装半盆水,让她女儿吧水从一个盆舀到另一个盆,还告诉她不能溢出来哦,他女儿一边舀一边数数,一个人可以玩一个半天,不亦乐乎。
我这只是举个例子你也可以想想别的招,但一定要用心滴!!!而你也会越来越快乐的哦~

当孩子觉得无聊时家长该怎么做?

相信很多成年人都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无聊无趣没意思,并且几乎每天都在和这种情绪作斗争,常常叫苦不迭。

“无聊”这件事确实有点难搞,不过我们今天要聊的是关于孩子的“无聊情绪”,常能听到母婴群里有宝妈抱怨:不怕孩子哭也不怕孩子闹,就怕孩子突然“喊无聊”,当妈的一下子就手足无措了。

家里有那么多玩具绘本,孩子小小年纪怎么就会无聊呢?这可不行,我得做点什么啊!



曾有专家就孩子“喊无聊”这件事问过一些父母的感受,反应大概有两种:

1. 愧疚、自责:父母觉得孩子之所以无聊,是因为自己没能给孩子足够丰富有趣的生活环境和物质条件。

2. 担忧、焦虑:父母甚至会开始担心孩子的情绪问题,害怕孩子一度陷入不良情绪的漩涡,而变得越发消极悲观。

这些感受都不无道理,也都是关心孩子的表现。可是专家建议,当孩子“喊无聊”的时候,并不是父母的错,父母没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解决无聊这件事。是不是有点超乎父母们的意料呢?别急,我们来慢慢剖析以一下这件事:



一.为什么我们建议父母不要去帮孩子解决“无聊”1. 无聊是正常情绪,不需要特别去解决

当孩子开始喊无聊的时候,无论父母表现出的是愧疚还是焦虑,都在表达一个认知:无聊,是不应该有的情绪!必须立刻马上摆脱它!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人类所有的情绪都不是无意义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不应该被直接否定。

所以请父母们不要戴“有色眼镜”来看无聊这种情绪,你自以为的解决也许刚好适得其反,对孩子无益



2. 你的解决只会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

当孩子向父母抱怨无聊的时候,他们实际上想表达什么呢,父母有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我想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就直接拿来玩具或者打开电视了。

可是这样的解决只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只要我觉得无聊,父母就会来帮我解决问题,父母有义务有责任替我排解无聊。

可是再亲密的亲子关系,都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都应该存在“界限”,调节情绪本应该是孩子自己学会的事。如果父母总是代劳,只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感,永远学不会对自己负责,以及自己解决问题。这对孩子来说只会有害。


3. 孩子其实是能自己解决无聊这件事的

当电子产品还十分匮乏,娱乐项目总是有限的年代,我们也常会遭遇到“无聊”。

那时候我们从未觉得无聊是什么大问题,躺在草坪上看看蓝天,或者听听鸟鸣,心里也就安静了。

无聊并不可怕,学会享受无聊也并不难。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如何正视无聊这件事,并引导他们更好地解决。而不是有求必应,一味代劳。



二.体会无聊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多好处无聊这种情绪,乍看起来有些可怕,总想让人急于解决掉它,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种情绪所能带来的好处。其实换一个角度看,无聊是个很不错的情绪。


1. 无聊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和自己相处

在都市快节奏中生活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容易得一种病——“空心病”,这种“病”的特点就是孩子们总在寻求各种外界的刺激,却忽视了内心的充实。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应对的外界诱惑太多,时间就会被安排的很满,以至于极少有能够停下思考的独处时间。

这就导致他们无法体会生活中最简单的美好,缺乏更细腻的观察和感知,也就难以构建好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有专家说过,要想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就需要学会享受无聊,珍惜无聊的时间。



2. 无聊可以激起孩子的创造力

疫情期间,时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各种普通人对付无聊的“奇招妙想”,都非常有趣甚至可谓神奇,这都要归功于无聊。

当孩子无聊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可能被激发的时候,为了解决无聊,他们可能就会换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也许就会给你一些惊喜。


3. 无聊可以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

当孩子感到无聊的时候,其实他正面临着一个挑战自我的机会——尝试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自己满足自己。

一旦父母插手,这种让孩子挑战自我的机会就会被白白浪费掉;而如果父母选择等一等,让孩子自主活动,就意味着帮助孩子离学会“对自己负责”更近了一步。



三.孩子喊无聊时,父母的正确应对之法1.不要事事安排好,故意给孩子一些时间去无聊

当孩子感到无聊时,父母不要急于安排事情给孩子做,要尽量让孩子自己试着对抗无聊,自己想办法。

为了锻炼孩子这方面的能力,还可以故意安排一些时间让孩子感受无聊,比如在妈妈开车送孩子去学校的路上,可以和孩子说好这段时间妈妈要专心开车,你自己找点事情做,看孩子会如何打发时间;又或者告诉孩子妈妈要午睡,你可以自己选择做一些事,但不要吵闹……这些要求其实并不过分,孩子也一定会尝试自己找事情做。


2. 不要论断和干涉孩子找的“乐子”

既然决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找乐子,就要放手到底,不要看孩子在做一些无聊没营养的事就忍不住又插手和论断了。

比如孩子选择躲在桌子底下看大人们走来走去,这对父母来说可能十分无趣就是浪费时间,但孩子可能不是这样想的,也一定会有他的收获。



3. 和孩子一起做一个“无聊宝盒”

父母可以找一个时间,和孩子一起想一些有趣的事情,写在纸条上放入一个小盒子。

这样当孩子喊无聊的时候,就可以拿出这个宝盒,抽取一件事来做。过一段时间后,当孩子能慢慢学会自己寻找乐趣后,父母们就可以放手不管了。

孩子暑假太无聊该干什么

孩子暑假太无聊该干什么?孩子的暑假时间比较长,可以好好利用起来,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乐趣,每当暑假到了,很多家长又开始烦躁了,孩子在家一整天,不是看电视就是玩电子产品,不给他们玩吧,家里的玩具和书本来来去去就那些,都玩腻了,也看腻了,那么该怎样打发孩子的漫漫暑假呢?

给孩子做家务啊!

对!你没听错,就是让孩子跟你一起做家务。

很多父母完全没有意识到要让孩子做家务,家里的所有家务事都包揽了,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觉得自己是要分担父母家务事的。

让孩子做家务是帮助孩子成长的最好机会,它不仅可以增强孩子做事能力,更可培养其责任心。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爱干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收入比后者高20%,犯罪率是1∶10。

爱干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的调查也表明:做家务的家庭比不做家务的家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高了27倍。

另有专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务劳动与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责任感的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刚开始让儿子帮我做家务的时候,他会问我:“为什么要我做?”

我跟他说:“家务不是妈妈必须要做的,你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你和爸爸都需要去做的。”

有一次在外婆家,外公玩笑说:吃饭最慢的人负责洗碗哦!

不用说,肯定是儿子了。

没想到他竟然很乐意做这个工作。围上围裙,在外婆的帮助下,把碗洗干净了。

之后,在外婆家,他都承担了洗碗的工作,还特别有成就感呢!

我一直觉得,会做家务的男孩子特别帅,特别自信。我也是一直这样鼓励我家儿子的。

会做家务的人,便拥有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而且更有家庭责任感,乐于打理自己,也乐于帮助别人,更有爱心。这样的人,即便日后成为父母,组成家庭,也能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得很好,幸福感也更高一些。

“会做饭的孩子以后到哪里都能生存。”这句话一点不假。会做家务是一种生存本领。

那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做什么家务呢?看一看下面这个清单就一目了然了!

家务清单是列好了,但是,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做呢?

很多孩子刚开始没做过家务,没有这个意识,父母叫他去做的时候,他会很抗拒;家务的难度,也会增加孩子的受挫心理,就更加不愿意参与进来了,那怎么办呢?

爸爸妈妈们不妨试试下面的办法!

给孩子一个仪式感

跟孩子说:现在你已经可以做很多事情了,是爸爸妈妈的好帮手了,可以帮忙做很多家务了。

告诉孩子:你作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现在有能力为家里做点事,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

并送给他一些孩子使用的劳动工具,例如小围裙、小手套、洗碗盆等。

这样一来,他也会特别重视家务事。

用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孩子

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永远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生硬的命令只会让孩子无所适从,难以接受。如果是让做家务变成一个游戏,那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孩子对家务事的兴趣也会大大提升。

安排小任务,分工合作

刚开始做家务,孩子会选择退缩、具有抗拒心理,是很正常的。

我的做法是,把一整件家务活分开几个小部分来让他尝试。

例如洗衣服、晾衣服、收衣服这些事。

我刚开始让他学会按洗衣机,教会他“控制洗衣机”,他觉得很好玩。

接着,我收好了衣服,让他把衣服拿进房间里。

最难的是挂衣服这一步,刚开始,让他把衣服拿给我,我来挂。

后来,他会想尝试自己挂衣服。

父母适当示弱,给予机会

父母适当地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感觉自己的重要性,也感觉到自己的家庭地位,他会更快成长,更愿意接受家务事。

只有父母舍得放手,舍得让孩子做家务,孩子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尝试。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