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离型人格是指个体内在的情感、思想与行为不协调,对人际关系缺乏兴趣或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特征。这种人格类型的形成与个体的生理结构、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发展历程、影响因素、对人生的影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疏离型人格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生的影响
疏离型人格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婴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和成年期四个阶段。在婴幼儿期,个体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则会形成孤独感和不信任感。在童年期,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对个体的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关系破裂、亲子关系不良等都会对个体的情感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青春期,社会交往开始增多,但由于自卑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个体往往会表现出退缩、不自信等行为,对情感的发展造成影响。在成年期,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但如果在之前的阶段中未能克服疏离型人格的特征,那么在成年期也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疏离型人格的形成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其中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研究发现,疏离型人格可能与某些基因有关,而心理因素方面,自卑心理、自我中心、过度内省等都是疏离型人格的典型表现。除此之外,社会环境也会对疏离型人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如人际关系的破裂、社会压力等。
疏离型人格对人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在情感方面,疏离型人格往往缺乏关爱、温暖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更容易感到孤独和不安。在工作方面,疏离型人格的个体往往缺乏自信、主动性和责任心,导致他们在工作中难以发挥出自己的优点和才能。在人际关系方面,疏离型人格的个体往往缺乏相应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导致其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种种困难。
综上所述,疏离型人格的发展历程和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对个体的情感、工作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疏离型人格的个体来说,应该通过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加强自我认知等方式,逐步改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同时也需要从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帮助。
很多父母以为孩子的人格培养是在孩子懂事之后,因而忽视了婴幼儿早期孩子心理建设
其实,婴幼儿期是我们人格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每个阶段婴儿都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任务。如果这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发展任务未能完成,会对今后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婴幼儿期是我们人格成长的关键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0-1.5 岁):无条件关注
这时的婴儿处于无生存能力的状态,需要妈妈无条件关注。
这时婴儿的世界里只有妈妈,但对妈妈来说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工作、家务或者娱乐等等。在无条件关注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婴儿会在内心深处对妈妈产生怀疑:我对妈妈是最重要的吗?我是值得存在的吗?
婴儿产生结论:我不如你的工作、家务或者麻将重要。因此,随着他的成长,一直无法确认自己是另一个人心里最重要的人。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长大后的影响:
长大后的他若在感情中体会到自己是另一个人世界的中心,会迅速进入热恋。
但是这种状态不能持久,因为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的社会任务。除了热恋期,其他时候他再也无法成为另一半NO.1,所以这种期待一定会落空。
成年的他又一次体会到“原来我真的不能成为另一个人心里最重要的人”,然后会对占据另一半关注的事物(比如工作、电视、游戏、朋友等等)产生嫉妒和愤怒,这背后其实是在表达“我多么希望成为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潜台词是:我希望成为你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人。
当一个人希望从伴侣身上索取安全感时,其实他是无法看到伴侣的真实存在,也会忽视伴侣的需要。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第二阶段(1.5-3 岁):一定的尊重和自由
一岁半左右,婴儿第一次产生了“我”的概念,也进入了第一叛逆期。在这个阶段如果吃饭、睡觉、休息自己说了都不算,都是抚养者说了算,婴儿就会体验到自己任何一部分都不受自己的控制,自己只是个“傀儡”。
当婴儿“做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疑惑 "我能做自己吗?我能替自己做主吗?"当想替自己做主,却无法替自己做主时,就会产生痛苦。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长大后的影响:
与其有需求就痛苦,不如没有需求,于是婴儿会放弃自己的需求。
但在第二叛逆期会发生一些转变:面对很强的外在控制感(来自抚养者),一部分孩子在第二叛逆期(青春期)叛逆成功,逃出了抚养者的控制。这类型的人会变得特别有主见、独立、倔强。
而另一部分人在第二叛逆期叛逆也失败了,不敢再表达自己意见,只会执行任务。在亲密关系中,他会渴望特别多的自由,对任何的控制,产生了天生的厌恶感,因为小时候已经承受太多了,所以长大了不愿意再多承受一点点。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此外,这个阶段也是孩子内化规则的关键时期。父母制定的规则会使孩子产生规则意识。规则意识一定程度上是好的,但是要适度。规定特别多的人,意志力会特别强,但也比较固执、缺乏变通;规定少的人,会比较灵活,会容易轻松的放过自己。
而且,过强或过弱的规则都会让婴儿对控制度产生反感。小时候缺少自由,那么长大了就会拼命从别人要自由;从小一直被妈妈强迫,没有被妈妈尊重,那么他长大后就特别需要别人的尊重,特别讨厌别人强迫他。在亲密关系中他会过度的向对方索取尊重和自由,同时,难以给对方尊重和自由,逼迫对方妥协,对方就会体验到被控制以及不被尊重。
反之,如果婴儿在 1.5-3 岁时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和自由,那么他长大后就是会尊重他人,也能接受伴侣对自己的适度的控制。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第三阶段:(3-6 岁),认可和赞美
孩子在3岁的时候已经不再那么需要妈妈了,开始主动玩游戏,开始主动探索这个世界了。这时他会想要离开妈妈,却又不敢。于是就不断从妈妈那边确认,希望可以得到认可。比如他会问妈妈:我搭的积木好不好看吗?只有漂亮吗?
有些妈妈对孩子的夸奖很不走心,这样的夸奖是“无效”的。婴儿需要妈妈的赞美具体化——对细节的描述,比如具体哪里做的好啊?怎么样做的好啊?
有些妈妈不但没有欣赏能力,还会对婴儿产生否定和批评,导致婴儿产生挫败感,无法从妈妈那内化一部分认可。
认可、赞美的缺失,会让孩子产生疑惑:我的本质是好的吗?如果我不好了还会被爱吗?
0-6岁是人格成长的关键期
长大后的影响:
长大后的他会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人喜欢,“我是好的吗?”“我是真的可以的吗?”没有自信,目标感比较弱,也不具备赞美和认可他人的能力。同时,他特别需要别人对他的认可,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指责和批评,却特别擅长打击和否定别人,就像当年妈妈对他做的那样。
家,是幸福的港湾,是温暖的依靠,是安全感的源泉。父母可以给孩子带来幸福,也是可以给孩子带来痛苦。恰当的爱,科学的养育,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为自己;不恰当的爱,对于孩子而言是一种沉重的伤害,甚至很多伤害造就了孩子今后一生的不幸福。
人类拥有安全型、痴迷型、疏离型与恐惧型四种不同的人格分类,而在这其中,疏离型的人格形成与早期依恋关系的建立有很大的联系。也就是说,疏离型人格的形成与孩子时期和主要抚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是有重大关系的。对于疏离型人格来说,在成年后会表现出抗拒与他人接触,但是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正常人际交往有着渴望与追求。其实很多人身上都存在一定的梳理现象,并不会对人们是社交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而疏离型人格如果想要在亲密关系中良好相处,就需要先弄明白几件事情。
(1)是否只对特定的人产生抵触与拒绝。
如果是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只对特定的人产生抵触与拒绝,而对于其他大多数的人拥有着正常人际交往的渴望。那么这并不能准确的属于疏离型人格,在这种情况下,仅需要按照正常的方式与他人相处即可。不必过多的考虑,因为这只是很多人身上都会出现的疏离现象,但是并不会严重到影响人们的社交。
(2)如果意识到自己是疏离型人格,就需要跨越自己的情绪无能,重新建立起对感情的知觉。
在亲密关系中,疏离型人格带给他人的感受是痛苦的,但是这并不是他有意义所要做的。只是由于曾经的经历让他形成了这样的人格。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是这类人时,需要及时进行调整,防止伤害到身边的人。首先就是要意识到自己与情绪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可以通过日记、读书、绘画,戏剧表演等使着自己的情绪能够与本人建立联系。然后勇敢地与亲密关系中的其他人讨论自己对于情绪的感受与理解。这样能够帮助树立型人格的人重新获得对于情感的知觉。
在处理亲密关系的过程中,疏离型人格往往会对自己和他人都造成伤害。所以要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尽量克服,如果实在无法做到就去进行心理咨询。
温馨提示:
整篇文章1300字左右,需要你3分钟阅读。
每个人都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人类的共同需求。这样没什么不好,只是有些人和别人太疏远了,对自己的另一半来说大概不是什么好事。
有很多女生遇到一种恋爱中的男生。他为什么突然消失了?怎么突然不回消息了?但是下次见面,他还好,好像也没有什么矛盾。
这个问题很复杂,除了男生是渣男或者你因为表现差而被扣分之外,很小的可能性对方是亲密关系中的异化人格。
当一个性格顺从的女生爱上一个性格疏离的男生,你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痛苦。
性格顺从的人认为自己和别人没有距离,这是因为他们需要亲近别人。所以当他遇到一个性格疏离的人,越想靠近,对方越退缩,那么他们就会感到害怕,不安全,恐慌。
梳理性格,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和别人保持情感上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会被侵犯。
更准确地说,他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能够继续与他人交往,但实际上已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决定与他人进行任何形式的情感联系,比如恋爱、合作、竞争。就像把自己放在一个没人能进入的空间。一旦有人进入他的安全空间,就会感到担心,担心,想要逃离,继续和别人保持距离。更可怕的是这个。
为了不与任何人或事务有太密切的接触,他们必须自给自足,这是他们的优势之一,但这种优势被他们过度操纵了。
例如:
疏远别人之后,他们会在独处的空间里感受到真正的快乐,但他绝不会让这种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付出之上;
他们不喜欢社交,但偶尔和几个朋友共度一夜,他们也很开心。
对于人际关系中的合作与斗争,他们往往会选择逃避;
疾病是他们最讨厌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会需要别人的照顾;
他们不愿意告诉别人自己生活的细节;
他们相信自己亲眼所见所闻,会坚持亲自学习了解,而不是相信别人说的话,等等;
这些态度可以帮助他形成宝贵的独立人格,但绝不允许发展到过分的程度。例如,当他们去陌生的地方时,他们从不向别人问路。
相反,性格顺从的人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害怕被别人打扰。至于从音乐、电影、旅行或与他人交流中获得的快乐,他们当时不会感受到,以后会感受到。性格顺从的人在过程中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他们基本上想要绝对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他们不想被束缚,不想承担任何责任和义务,所以可以说是消极的。所以对他们来说,结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因为这会让他们和别人产生亲密的关系,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危险的,所以他们总是试图避免长期的关系或者结婚。
但是,为了避免冲突,表面上他们会遵守这些东西,即使别人和他的建议和他想的一样,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那么他都会在行为上选择拒绝,因为他会觉得这是对他的一种控制。
不同于顺从型人格,在遇到朋友的时候,顺从型人格会想:他会喜欢我吗?性格疏离的人想的是:他会打扰我什么?他想干涉我的生活吗?
在情感生活中,顺从型人格的人追求爱、亲近、爱,有积极的目标,所以有固定的情感生活模式。然而,人格异化的人有一个消极的目标。他们不想介入,不想让别人参与,不想被别人干涉或影响。所以,要想和性格疏离的人谈恋爱,就必须接受他们的框架。
发送“锦囊”,我就送你一份女生恋爱36计。
商务合作或转载。
请通过电子邮件联系我们:1264721681@qq.com。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