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被心理咨询害了

时间: 2023-08-04 08:15:21

心理咨询在现代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很多人在面对情感问题、职业困惑、人际关系等方面都会选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然而,有些人在接受心理咨询后会感觉到受到了伤害,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被心理咨询害了,真的是因为咨询师的问题,还是因为自己的问题?

被心理咨询害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心理咨询师的职责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或者指导客户应该怎么做。如果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过度介入,给出了错误的建议或者对客户进行了不恰当的干预,那么客户可能会感到受到了伤害。此外,如果咨询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可能会给客户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咨询师在提供服务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然而,客户在接受心理咨询时也有自己的责任。首先,客户需要自觉地选择合适的咨询师,避免与不专业的咨询师合作。其次,客户需要主动地参与咨询过程,积极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咨询师的问题和建议。最后,客户需要保持一颗开放、诚实和实事求是的心态,不要期望咨询师能够立即解决所有问题或者为自己做出决策。

除了咨询师和客户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会导致客户在接受心理咨询时受到伤害。例如,客户可能对咨询的主题感到不适或者无法接受咨询师的观点,或者客户可能在咨询过程中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客户在接受心理咨询时感到受到了伤害。

综上所述,被心理咨询害了,既有咨询师的责任,也有客户的责任,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和监管,鼓励客户自主选择合适的咨询师并积极参与咨询过程,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原则。

心理咨询4年花40万,想退余款却被威胁,心理咨询行业都有哪些暗藏的乱象?

古话都说:“相由心生”,如果人一旦产生了心理疾病的话,那就需要进行疏导,因此心理咨询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却有人打着心理咨询的幌子,竟然干起了坑蒙拐骗的行径。没有将心理疾病的人治疗康复,反而还让他们有了金钱的负担,更加引起精神问题的加重。可以说乱收费是精神咨询明目张胆的乱象。

心理咨询本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收费说明和制度,就像是去医院就医一样,各项收费标准应该明细化。可是心理咨询的收费却相当混乱,一个小时的费用动辄成千上百。最关键的是价格高,时间特别长,然后效果还不佳。一场心理咨询下来,往往花费了不少钱,却看不见成效。需要多次进行心理咨询才可以见得到疗效。所以,行业里产生了乱收费高收费的现象,还美其名曰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疏导才可以根治。实际上是变相的收费。

其次是设计各种陷阱,让需要心理疏导的人去消费,诱骗他们进行二次或多次消费。从而满足心理咨询师的收入。实际上,这些收费完全没有产品的必要,而且疗效也不见得有多好。最主要的是心理咨询师都不一定具备专业的才能。而一般有着这样坑蒙拐骗行径的心理咨询师,其素质也不见得有多高。

因此心理咨询行业的乱象非常严重,仅仅伤害了那些急切需要心理咨询者的身心,反而让他们加重病情,产品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不应该助长心理咨询行业乱象的滋生。

孩子不想去上学,去看心理咨询对孩子有害吗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不上学,厌学拒学的儿童和青少年已经成为个大、中城市人数不断增加的事实。

家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在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拒学已然成为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那么孩子的厌学是如何开始的呢?

01??从父母的焦虑开始

进入小学,孩子成长的比拼正式拉开大幕,起跑线的高低之争让父母们不得不尽责尽力:每晚盯着孩子的功课,对开小差、写错字、算错题这些行为立即纠错指正,布置额外的课外练习,严格控制孩子玩的时间,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和学习相关的道理经常灌输,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俨然成为了父母情绪的晴雨表……被教育控制的父母们逐渐失去了对孩子原始的爱。

父母们如此焦虑,那么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什么呢?

“我讨厌做功课,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监督我,还总批评我,一会儿说我慢一会儿说我不认真,烦死了!”

“每次测验考试,一看到我就问:考了怎么样啊?她们根本不关心我这个人,只知道关心我学习!”

“学习不就是不停地做功课和考试!考得好,他们就高兴,考得不好,他们就不高兴!”

“我总是不能让他们满意,考了99分,妈妈会说你怎么不考个满分啊!”

“我觉得学习好像是爸爸妈妈的事,不是我的事,反正什么都由他们安排、决定,我只要做就好了!”

“考试成绩出来了,妈妈就会问,谁谁谁几分啊,有几个100分啊,就知道比来比去,真讨厌!”

“我跟妈妈说我好累,妈妈说累什么啊,你这个年纪不就好好学习吗,现在轻松以后你后悔也来不及!”

当孩子放学到家,父母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考几分啊?第几名啊?最高分几分啊?”这会让孩子也越来越关注结果,小小年纪就充满着竞争感和焦虑感,一旦没有别人好就压力山大;

当孩子状态不好父母还逼着写作业,孩子对学习仅存不多的兴趣也被磨没了;

当孩子碰到难题不知所措,父母却批评孩子不认真不努力时,孩子的委屈和愤怒转换成的是对学习过程的痛恨;

当孩子考得不好心情低落,父母却一脸嘲讽“谁叫你平时不好好学!”,父母阻隔了情感的流动,孩子已经无法体会到真切的爱。爱是人成长最重要的内在动力,当爱缺失,成长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父母们的高焦虑和高期待转化成对孩子们的高压、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动,孩子就要落后,而这种弥漫性地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传递给了我们的孩子,让孩子们把学习和痛苦联系在一起,日积月累后,也许孩子就会以厌学、拒学作为对学习无奈而沉重的回应。

02??从孩子否定自己开始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对学业成就和未来成功过度关注的社会大背景下纷纷倒下。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过程痛苦而无趣,父母们的倾力安排让孩子们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感(一个人长期无法获得掌控感容易变得悲观抑郁);

孩子们感受到哪怕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成绩考得已经很好了,父母们却依然不满意,学习结果带来的总是挫败感和自责感,似乎只有100分、前3名才能让父母们喜笑颜开,孩子们越来越体会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没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学习上无法感受到自我价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们有条件的爱。

这份包裹了各种条件的爱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让孩子去做让父母满意的事,另一方面当孩子总是做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持续的内疚感和挫败感,从而让孩子失去积极的内在学习动力,进而开始不断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不值得别人爱、自己笨、自己没有能力,甚至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内在不断否定自我的声音会转化成孩子长期低落的情绪、越来越糟糕的成绩、越来越疏离的同学关系,越来越多的掩饰和情感隔离。

一个小学期间年年都得第一的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后,面对几次考试的失利变得非常沮丧,觉得自己不行了,其它同学都比自己牛。父亲对他说:“下降是暂时的,没关系,下次会考好的!”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内心压力更大了,安慰的背后,孩子清清楚楚地看到的是父亲对成绩、对结果的重视,孩子觉得下次可能还会让父亲失望。

在巨大压力面前,这位从小‘只能上不能下’的孩子被击垮了,他不愿再去学校,他用‘不愿学习’来挽回自己的尊严。


03??从家庭缺失爱开始

有这样一个家庭:爸爸和妈妈长期感情不和,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更是存在很大分歧,经常当着孩子的面不加控制地争吵,孩子有时因为害怕而大声哭泣,可正在气头上的父母却因为心烦而对孩子大发脾气,呵斥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恐惧。

有时候为了让自己想法在家里得到实施,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又都来讨好孩子,或是在孩子面前诋毁另一方。在这样忽冷忽热近似分裂的环境里,这个孩子到了小学以后,根本无心学习,成绩倒数,个性胆小懦弱,害怕人际交往。

后来,父母觉得孩子问题越来越严重才来咨询,可就算在咨询中,他们还再互相指责谩骂,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他们共同营造的可怕的家庭氛围害了这个孩子。

每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相亲相爱,希望父母无条件地爱自己。在爱温暖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可以安心地做自己、发展自己,而在爱无法流动的家庭中孩子充满着不安全感、不信任感和深深的恐惧感,试问一个长期心神不宁的孩子如何去好好学习?

原本应该是父母给予孩子积极稳定的情感和精神支持,而在家庭氛围压抑冷漠、父母剑拔弩张的家庭里孩子根本不敢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孩子带着超出年龄可承受的巨大负面情绪,如何有力量去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

一个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最基本的快乐、满足和幸福,你要她/他如何去构想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又如何有动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会被强大的无力感拉进心灵的深渊,最后也许一根稻草压下来,厌学拒学可能就成为了孩子的一种呐喊。

如果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们放下焦虑,让孩子感受到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不好的表现父母都是爱我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好的、是有能力、有潜力的、是值得被人爱的;

希望天下所有的家庭都充满舒服温暖的爱、充满欢声笑语。

那么,也许厌学就不再存在。

愿每一个人都能焕发出七彩的光芒。

在温暖的阳光下,每个生命都会焕发出内心七彩的光芒!我们内心拥有什么颜色,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会焕发出什么色彩,我们的内心拥有七彩世界,我们的生活就有七彩阳光芒!

学心理咨询的好处与坏处

眼下,心理咨询已经成了一个热门行当,许多人不惜放弃自己原来的职业,掏出大把银子,挤出大块时间来学习它,希望能在这个行当中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人们为什么乐于学习心理咨询?这背后的动机是非常复杂和有趣的,这里我只想说说学习心理咨询的好处与坏处。

学习心理咨询的好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功利层面也有非功利层面的。

首先 ,它让你有了一份新职业,你可以靠它挣钱吃饭。至于能否吃饱吃好,这要看社会对这个行当是否认同,当事人对你这个咨询师是否认可。心理咨询的职业化是大家都在努力的事情,你要上这条船,就要有掌舵张帆操桨的本事。www.zhlzw.com中华励志网

第二 ,由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急剧转型,各种危机和事端不断出现,你会发现自己很容易就被媒介当成专家,有些时候你不当都不行。如果你善于利用媒介,或媒介善于利用你,你很快就能成为当地的名人。

第三 ,心理咨询和别的行当不同,它是一个助人的专业。这就给了你一个机会,让你觉得自己对别人还是有用的,你会因此而感到自身的价值,有那么一种满足感。

第四 ,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人?是多么复杂的动物。与叫做?人?的高级动物共同探索其遇到的困境,无异于心灵领域的探险,这个过程充满了刺激和挑战。它逼着你不停顿地学习,逼着你一刻不停地开动大脑,逼着你时时觉察和反省自己,你也因为这样的刺激和挑战,不断地丰富着、提升着、发展着自己。

第五 ,学了心理咨询,你显然会比一般人对人性和人生的理解得更多一点,更深一点。虽然你遇到的麻烦和坎坷并不会因此就比别人少,但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还是有可能使你活得更未雨绸缪一点,更清楚明白一点,更从容坦然一点。

第六 ,学习心理咨询你会更清楚自己是谁,自己为什么成为现在这样,你那些不好的毛病是从哪来的。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人,你会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个案,不时照个X光,做个CT,甚至来个核磁共振。你对自己的了解和理解,会帮助你与自己和解,更喜欢和接纳自己,而不是整天和自己过不去。当你更爱自己的时候,你的脸上会有更多笑容,体内会有更多活力,你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和健康。

第七 ,你当然也会通过学习对周围的人更多一点理解,知道人并不是用?好?与?坏?就能划分的,也知道在不同时候,人出现不同的反应,使用不同的防御机制是多么的自然。你由此可以变得更加主动,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去应对一些冲突。你的人际环境会因此变得更温暖,在你需要的时候,也能得到更多的帮助。

学习心理咨询也有很多坏处:

首先,当人们知道你在做心理咨询后,他们可能会乐于向你?请教?。如果你觉得为别人排忧解难让你感觉很好,你就会倾向于尽量多地为他人提供服务,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休息,不管时间场合是否合适,不管对象是谁。其结果是,你很容易就会出现耗竭症状。你的家人、同事最先深受其害,他们要承受你的烦躁、叨唠、抱怨和暴跳如雷,尽管你在当事人面前表现得是那样和蔼可亲。你自己和你的当事人也是受害者,因为你已经变得分裂不整合,你不得不用一部分能量来努力?扮演?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这样你就不可能全身心地关注当事人,也就不可能达到好的咨询效果。而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包括当事人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学习心理咨询的第二个坏处是,你会被别人当成心理健康的典范。你不能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你不能有处理不了的问题,你不能有家庭中的矛盾冲突。不仅你得这样,连你的孩子都要比别人的孩子快乐、健康和优秀。总之,这是一个你不知不觉就被?非人化?的过程。如果你非要当什么典范,而不把自己当作会崴脚会摔跟头会走弯路会找不到北的人,你可就惨了。你心里有苦不敢找人诉说,你需要帮助还非得装成硬汉,你感到困惑却要显得明白,你就像那玻璃花瓶无比美丽无比坚硬,可终有一天会变成一地碎片。

学了心理咨询,你会更敏锐地洞悉人的内心,更容易看到别人的弱点。你可以从夸张的笑容、神经质的动作中看到对方的焦虑紧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人的防御和掩饰。这可能会使你沾沾自喜,觉得别人不过如此。特别是当你缺乏自信时,这种?发现?会让你感到极大的安慰。这就好像一个矮子,把高个的人推到了台阶下面,发现人家头顶是秃的,心里就平衡了。这种靠别人的弱点来获取自我肯定的办法,不过是一种错觉和幻觉,它能使你好过那么一点,但别人的许多优点和长处你都看不见了,遑论向他学习?

学习心理咨询会让你掌握一些人际动力,你也能知道更多的心理把戏。有时,你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动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原来就比较善于操纵别人,这些技术会使你?如虎添翼?。比如,你可以利用当事人的脆弱、孤独,来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结果心理咨询变成了心理陷阱。

以上四点学习心理咨询的坏处,其实并非心理咨询本身具有的,而是没有学到家的表现。几乎所有的大师都认为,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工具是咨询员自己。咨询员必须对自己的需要、感受、状态,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有敏锐的自我觉察,不断进行反省和调整,因为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咨询的效果。

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不断成长的人。不是有人说吗,大约有15%的心理助人者会变得非常宁静祥和。也许,这就是学习心理咨询的最大好处吧。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