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领域,斯金纳强化理论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它解释了人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在这个理论中,行为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行为链。
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行为链
强化理论是指人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斯金纳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类行为是一种被强化的结果,而强化可以分为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正向强化是指一种愉悦的体验,它可以增强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负向强化是指一种不愉悦的体验,它可以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
在斯金纳的理论中,行为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行为链是指一系列行为的组合,这些行为在一起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例如,当一个人要学习游泳时,他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能,如踩水、划手臂、换气等等,这些技能在一起就形成了游泳的行为链。
行为链的形成是受到强化的影响的。当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完成一条行为链时,他会感到一种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增强该行为链的出现频率。相反,如果一个人在行为链中遇到了困难,他会感到一种不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减少该行为链的出现频率。
行为链的形成还受到了模仿的影响。当一个人观察到别人成功地完成一条行为链时,他会尝试模仿这个人的行为,这样他也能够成功地完成这条行为链。相反,如果一个人观察到别人失败了,他就会尝试避免这种行为,这样他就不会遭受同样的失败。
除此之外,行为链的形成还受到了反应后果的影响。当一个人完成了一条行为链时,他会受到一定的反应后果,这些反应后果可以是正向的或负向的。如果反应后果是正向的,那么这个人就会更愿意完成这条行为链。相反,如果反应后果是负向的,那么这个人就会不愿意完成这条行为链。
总之,斯金纳强化理论中的行为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解释了人类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行为链的形成受到了强化、模仿和反应后果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行为链的形成原则,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达成自己的目标。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 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 不利时, 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 从而修正其行为。?
比如:有些儿童喜欢咬手指,当他不咬手指时,家长可以给他一块糖或者别的礼物,这是一种正强化。而当他咬手指时,家长既不给糖块,也不给他表扬,这就是属于负强化。
当行为出现消退迹象时,如果连续强化也消失,那么此时消退速度会非常快;反这,当出现消退时,连续强化变为间歇强化,则消退速度会慢一些。
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一行为的分类? ?
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应答性行为(或应答性学习)
第二类是被斯金纳称为操作性行为(或操作性学习)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刺激激发,而只是有机体自身时不时发出的行为。在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后,如果有一个作为强化物的事件紧随其后发生(称为“强化依随”)那么这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可能提高。被强化了的操作行为在类似的环境中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有的行为,不管是习得的,还是非习得的,都是个体强化史与其遗传素质的产物。
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与其他操作行为主义者对行为的定义有三个特点
①操作行为是自发的而绝不是由刺激引发的。②操作性行为的研究不去考察那些机体内部可能会影响行为发生但又无法直接确定的因素。
③操作性行为不是一个单独的反应,而是一类反应。
二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
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强化是操作行为主义的核心概念,所谓【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之分。此外强化还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所谓积极强化又称“正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某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所谓消极强化又称“负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个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其结果都是增强反应的概率。需要指出的是,消极强化作用不同于惩罚,惩罚是为了消除行为,两者的目的不同,因此斯金纳建议以消退取代惩罚,提倡发挥强化的积极作用。
三儿童行为的变化
斯金纳把人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作【塑造】又称【接近法】
为了控制儿童的行为,研究工作要具体地考虑四种条件的变化:
①第一基线。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如入园哭泣)
②第一实验期。即给予一定的刺激。(如老师对刚入园的幼儿表现出亲切,或组织游戏吸引儿童,使他们安静下来、适应环境。)
③第二基线。即取消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以检查第一实验期的作用。(如看幼儿每天入园后是否还哭泣、不合群。)
④第二实验期。将第一实验机给予的刺激再度施予儿童,从而确定第一实验亲所给予的刺激的作用。
根据以上的实验处理可以画出儿童行为变化的曲线,找出行为变化的规律。斯金纳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儿童生理的各个方面的发展。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行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对儿童不良行为不加以强化,予以忽视,便能逐渐消退不良行为。但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发现单纯的忽视并不能消除不良行为,尤其是攻击性行为,因为忽视容易被当作默认,因此攻击性行为和严重的犯规行为应坚决地予以阻止。至于一些有严重的行为问题的儿童斯金纳利用渐进强化时间安排制定塑造行为的程序 以食物奖赏、独处、准假和给予看电视时间等手段进行强化,其结果可以使这类儿童学会处理个人卫生和掌握一定的社交行为,甚至能训练精神病患者,学会做有益的工作,具体做法包括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和厌恶刺激法。P59各种方法的大致操作流程。
四操作行为主义在儿童教育中的应用。
为了减少学习的强制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代替传统的教学。【程序教学法】是应用小步子渐进和及时强化的原理,通过教学机器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一步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所呈现的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问题。依次回答所有问题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新解决这个程序中的问题,并改正先前回答中的错误,经过多次重复,直到学生完全掌握程序中的所有材料为止。
这种程序教学法体现了斯金纳的三个原则:
第一是小步子渐进原则。
第二是主动参加原则。
第三是及时反馈原则。
五斯金纳的人格理论
根据斯金纳的观点,人格可以看作是个体的独特行为方式或这种方式的组合。斯金纳利用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的强化程序来考察人格的发展和改变。从而达到预测和控制人格发展的目的。这一点是斯金纳与其他人格发展的研究者的不同之处。大多数的人格理论只是描述发展的阶段及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达到预测的目的,但却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斯金纳从学习的角度研究人格,了解人们如何在环境中学习各种行为,即在环境中哪些行为能得到强化,哪些行为得不到强化,从而形成适应复杂环境的生存技能,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人不仅接受强化,同时还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积极的选择和改变环境变量,对环境进行自我控制,每个人由于受到不同的强化,而形成不同的行为特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以后,也是可以改变的,这种改变是终生不断的,人格之所以不断改变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环境的不断改变,由此可见,斯金纳在环境决定论的道路上走得多么地远!
斯金纳的强化激励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外部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只要改变人的行为后果就可改变人的行为。?强化?在管理中有四种方式:正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肯定,从而加强其行为;负强化是指组织成员的某行为产生时,组织加以否定,从而减弱其行为;自然消退是指在组织成员的某一行为产生时,组织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视若无睹,使组织成员的这一行为受到冷淡对待而自然消失;还有一种是惩罚。从强化的时间安排上有连续强化和间断强化。
强化理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赫西、布兰查德等人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和弗隆的期望理论都强调行为同其后果之间关系的重要性,但弗隆的期望理论较多地涉及主观判断等内部心理过程,而强化理论只讨论刺激和行为的关系。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生于1904年,他于1931年获得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于1943年回到哈佛大学任教,直到1975年退休。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在管理上,正强化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强化就是惩罚那些与组织不相容的行为,从而削弱这种行为。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