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2023年经济形势继续下行

时间: 2023-08-11 10:05:41

2023年可能是一个全球性经济下行的年份。这种趋势可能会引起全球性的不稳定和压力。今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2023年经济形势的可能性。

2023年经济形势继续下行

全球化的陷入瓶颈

随着贸易战爆发与恶化,全球化似乎陷入了瓶颈。尽管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增长和更高的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全球化引起了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反弹。因此,在2023年,全球化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反弹和阻力,这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显著影响。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一些经济学家预测,2023年可能会面临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压力。股市、债市和外汇市场都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流动性风险、经济下滑、利率上升以及政治和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会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技术革命与劳动力的不平衡

科技革命可以带来创造性的破坏,创新型产业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但同时,这些技术也导致了工作岗位的流失,使得那些传统型行业和劳动力受到不小的挑战。这可能导致社会不平衡。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可能会更加明显。

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气候变化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影响世界各地的经济。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可能使得生产成本上升,市场需求下降,自然灾害等因素可能会对供应链和交通方面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气候变化可能会吞噬经济增长并在2023年造成更大的问题。

重磅会议定调房地产,2023年这么干

?中房网讯 (亚晨/文)12月15日-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2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而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的表述,主要体现在两处。

支持住房改善

一是,在“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部分,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

此次会议将“支持住房改善”列为第一内需,足以显示对住房消费领域的重视。而这一表述,与国务院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中关于房地产的内容大体一致。

实际上,改善型需求一直是近年来的购房的主力。而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能否企稳回暖,并对经济有所拉动,如何刺激改善型需求是重中之重。基于此,未来关于需求端的政策还有一定继续优化的空间。

?首提“三保”

二是,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部分,对房地产描述的比较多。

会议提出,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同时要坚决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要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值得注意的是,“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也首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

而“保交楼”一词,最早出现在7月份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此后,央行发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向商业银行提供2000亿元再贷款,拟封闭运行、专款专用,用于支持“保交楼”。

做好“保交楼”工作,一方面可以避免一部分房地产项目烂尾所造成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做好“保交楼”工作也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因此,做好“三保”工作,将是未来房地产持续稳健的基础。

满足合理融资需求

最近几个月以来,满足房地产行业的合理融资需求,被多个主管部门反复提及。自“金融支持房地产16条”政策落地后,对于房企的资金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此后,“三支箭”政策相继落地,为房地产释放大量资金。据中房网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大约有50家银行和各地分支机构,对80余家房企提供意向授信,授信总额超过3.5万亿元;8家房地产企业储架式注册发行总金额也已超过1200亿元;此外,披露股权融资意向的上市房企至少超过了20家。

房地产融资政策的松动,对于推动房地产行业重组并购,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

?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要“探索新发展模式”,此次会议则提出要“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新发展模式已经基本确立。

《丁祖昱评楼市》指出,一方面是既有市场又有保障的住房体系的建立,未来保租房、长租房等相关政策有望发力。另一方面,则是与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旧发展模式的告别。

对此,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等媒体提问时表示,要抓紧研究中长期治本之策。要深入研判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人口变化、城镇化格局,包括城市群都市圈、城市更新、再城市化等,研究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摆脱多年来“三高”模式。

房住不炒

另外注意的是,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虽然对“房住不炒”也有所提及,但与此前相比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变化,其体现的位置已经有所靠后,但这也表明“房住不炒” 未来仍将是中长期坚持的基准定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近日表示,房地产对居民生活和财产、宏观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稳定、政府财政、金融市场的影响,都不是别的产业可以比肩的。

刘国强指出,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支柱不能大幅度摆动,非保持总体稳定不可。前期的宏观调控已经化解了大涨的风险,现在大跌已成为主要矛盾,亟需止跌。当然,也不能偏离“房住不炒”的定位,要以稳民生为落脚点,以稳市场主体为重要抓手,优化金融监管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 )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

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

拓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学院教授张宇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教授徐秀军在《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一书中表示,反映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2021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开始呈现动力不足的迹象;进入2022年后,受疫情形势延宕反复和地缘政治冲突升级等超预期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国际机构频频下调增长预期。世界银行、经合组织等国际机构也在过去一年中多次下调2022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值。

2.就业:总体有所改善

2022年全球就业市场保持向好复苏态势,失业率进一步下降,但青年失业率仍处于高位。2022年1月,国际劳工组织(ILO)的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就业市场持续复苏,但仍充满不确定性,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率为5.9%,较2021年下降0.3个百分点。高收入国家就业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预计2022年失业率为4.9%,较2021年下降0.7个百分点。

3.物价:屡创新高

受新冠肺炎疫情与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冲击,全球通胀水平持续攀升。根据IMF估计,2022年全球全年平均通胀率为8.8%,较2021年上涨4.0个百分点;年末通胀率为9.1%,较2021年上涨2.7个百分点;两者均创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4 .资本市场:大幅波动

受全球日趋严峻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影响,近两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有所加剧。2021年,纳斯达克股票指数涨幅为21.4%,并在11月26日涨至历史最高点16212.23点,最低值为12397.05点;欧元区斯托克50股票指数涨幅为21.0%,年中最高值为4415.23点,创历史最高水平;日经225股票指数涨幅为5.9%,年中最高值为30795.78点,创过去20年来最高水平;上证股票指数涨幅为4.8%,年中最高值为3731.69点。2022年,全球股市大幅下调。

5.汇率:美元指数持续走高

在美元指数构成中,欧洲货币的权重为77.3%,其中欧元权重为57.6%。2022年以来,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导致欧洲经济低迷并且前景更不容乐观,欧元等货币走弱,同时受美联储持续紧缩货币支撑,美元指数持续上涨。

当前,世界经济运行中的各种短期问题和长期因素交织叠加,带有不确定性的短期因素不断涌现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也日益凸显,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不利因素相对以往增多。世界经济仍将处于下行通道。IMF预计,2023年占全球GDP1/3的国家将面临经济衰退。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降低。10月,IMF预测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7%,较2022年低0.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1.1%,美国为1.0%,欧元区为0.5%,日本为1.6%;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为3.7%,中国为4.4%,印度为6.1%,巴西为1.0%,俄罗斯为-2.3%,南非为1.1%。

报告认为,2022年按PPP计算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9%;2023年世界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压力,低于IMF和世界银行预期的可能性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率为2.5%,同时不排除出现世界经济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部分主要经济体甚至会出现经济收缩。从中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将行进在中低速增长轨道。未来3~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3%左右,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双速增长格局仍将持续,并且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分化态势依然显著。

2023年是国际经济环境转折之年,原因是( )。

简单理解就是,国际上认为:全球的经济在2023年都会比2022年更差。

一、国际上认为2023全球经济增速将明显放缓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增长2.5%,2023年经济增长率将放缓至2.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表示,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正在上升,将下调2023年全球GDP增速预期。

二、通胀和衰退并存,生活会更艰难

经济学家连平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将面临通胀和衰退并存的局面。即在2023年全球经济将同时面临物价上涨和经济萎缩的困境,这是一种非常不利的局面。

通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物价持续全面的上涨。通胀会引起货币贬值,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生活成本增加,储蓄减少,投资收益降低等。

三、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难以独善其身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认为,2023年中国经济面临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需求收缩,指的是内需恢复不充分,消费和投资增势减弱。

供给冲击,指的是供应链受到外部和内部的冲击,商品价格上涨和短缺带来生产成本上升和供应不足。预期转弱,指的是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下降,不确定性增加。

四、百年一遇的公共卫生危机引致了全球的滞胀和供应链的失序。

这是我去年讲的经济学角度的供给冲击的故事。造成熵增的第二个原因是全球两极分化和“K型复苏”使得保护主义盛行。第三个造成熵增的原因是基础科学的天花板效应对生产力发展形成了瓶颈。今年我们看到摩尔规律,包括很多东西都在失效。

我们人类经济世界真正的感受到了技术的瓶颈。这种技术的瓶颈实际上对于整个实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力的下行正在造成一些长期的影响,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的。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