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是指在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前,未成年人之间包括恋爱、接吻、拥抱等肢体接触以及性行为等行为的发生。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算早恋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
早恋是怎么定义的
心理学角度
在心理学领域,可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早恋进行定义。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们在追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异性交往来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如果过早地陷入恋爱,很容易使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早熟,也容易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焦虑、抑郁等。
社会学角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早恋是受社会压力和环境的影响而存在的。在现代社会中,影视作品中涉及到的爱情、情感等内容无处不在,这也导致了青少年们在了解自己和异性的关系时更容易受到这些影响。此外,家庭、学校等环境的因素也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道德伦理学角度
从道德伦理学的角度来看,早恋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为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早恋的道德标准也不同。但是,普遍认为,在未成年人之间进行性行为等行为是不道德的,会导致后果或风险的发生。
医学角度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未成年人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进行早恋及其相关的行为,很容易导致身体健康问题的发生。例如,性病、怀孕等问题都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甚至会危及他们的生命。
什么是早恋?早恋有何特点?
对早恋这一概念的理解,一直以来人们没有给出准确的描述。一方面,对早恋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早到什么程度才为早了,什么时间才合理,都没有较为明确的说法;另一方面,对早恋只给予三条判断标准,认为一是婚龄前异性相处均为早恋。二是在婚龄前有过性关系的均为早恋;三是凡在婚龄前以结婚为目的的异性接触均为早恋。这样一来,早恋究竟是什么,就更加模糊不清了。事实上,早恋不过是成人社会对青少年的各种异性交往的一个笼统称谓,主要是指人在进入婚龄前与异性的恋爱。
少男少女进人青春期后,伴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心理的发育和性意识的萌动觉醒,异性之间又长期在一起学习生活,是很容易产生恋情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的本能反应。但这种恋情中的一部分不仅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成为学校里的严重问题。不仅是一些高中生在校园里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就连不少初中生也跃跃欲试,有的甚至堕人爱河而不能自拔。中学生太年轻也太不成熟,早恋使那些天真无邪而思想过于浪漫的少男少女们成天儿女情长、神魂颠倒,脑子里都是意中人的影子,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而他们要做的事太多,过早地卷入到爱情的游涡中,有的甚至酿出爱的苦果,实在是有害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对中学生早恋,国家和学校明令禁止;家长·社会和所有关心青少年的人们强烈反对,这都是完全应该的。
青少年的早恋有两个特点。
1.对爱情理解的檬肮性。青少年早恋的基础是异性间的相互吸引,这种相互吸引有时仅仅停留在对方好看顺眼,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基础上。他们常常只是主观地把对方与自己心中喜爱的异性相接合,给对方套上理想的光环,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们还不太懂得爱情的真正含义,不理解爱情需要承担的道德和社会责任。他们更多的只是关心眼前浪漫的眉目传情,单独相处,·没有过多考虑以后发展和变化的可能性。尽管中学所学过的某些教材,所接触过的年长亲友的爱情生活,所看过的有关爱情的电影、电视节目、文艺作品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爱情教科书,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仍会产生许多疑问,感到惶惑不解。青少年正是处于这种对爱情问题又懂又不懂的心理状态,因此谈恋爱不可避免带有胰肪性。青少年崇拜浪漫主义的恋爱,彼此有心中的"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因而他们间的恋爱更具浪漫的色彩,他们主观地追求理想主义的爱情,却极少去考虑他们的现实性。
2.闭锁性。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闭锁性。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内心世界日趋复杂,他们不轻易把内心的感受表露出来。而且年龄越大,这一特征就愈加明显。由于闭锁性的特点,他们的心里话不愿向父母说,也不愿向老师讲,他们常常把心里话写在日记里,或是通过邮局给朋友投递情书,通过各种秘密渠道表达相互的感情。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