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是一种可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高风险疾病。虽然传播途径有多种,但是手推感染HIV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话题。那么,究竟有多少人是手推感染的HIV呢?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有多少人是手推感染的HIV
一、什么是手推感染HIV?
手推感染HIV,指的是通过手、针具、注射器等刺入性器具等途径,将感染过HIV的血液注入到健康人的体内而导致感染的现象。这种方式的传播特别容易在医疗环境中出现,比如手术、输血、注射等过程。同时,毒品注射器共用等不文明行为也有可能会导致手推感染HIV的发生。
二、究竟有多少人是手推感染的HIV?
据WHO官方数据,每年约有180万新的HIV感染病例。但是由于无法准确测算手推感染HIV的人数,也就难以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不过,多项研究表明,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手推感染HIV的人数占HIV感染总人数的比例已经非常低,只有不到1%。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手推感染HIV的比例往往更高,因为卫生条件和医疗技术的落后导致了医疗传播的高发。
三、如何预防手推感染HIV?
预防手推感染HIV的关键有两个:良好的卫生和合理的医疗操作。比如,在医院中,医护人员应该保证手术、注射等操作时的卫生条件,针具等器具需要单独使用和回收处理,共用需严格消毒。而在个人生活中,应该避免毒品注射等不文明行为,保持卫生习惯,尤其是在伤口处要注意清洗和消毒。此外,也可以通过HIV检测来及时发现患病。
综上所述,虽然手推感染HIV在医院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使这种风险尽可能地降到最低,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文章
可能暴露于HIV的意外情况
以下情况如与HIV/AIDS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组织器官等接触 即可能发生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过程的针刺、切割伤;
-警察、司法人员等在追捕、看守犯人时与犯人搏斗意外受伤;
-戒毒所、劳教所工作人员等执行职务时损伤;
-性侵犯;
-被HIV感染者/AIDS病人咬伤、针扎伤。
第二部分 HIV职业暴露后的预防
1.一旦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医务人员或其他相关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如为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粘膜表面应立即用肥皂等清洗,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如发生皮肤粘膜针刺伤、切割伤、咬伤等出血性损伤,应立即于损伤局部挤压刺激出血,然后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等彻底冲洗,再用碘伏、75%酒精、0.2%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3%双氧水等清洁创面消毒。
紧急的局部处理措施完成后,还应及时咨询有经验的艾滋病医师进行风险评估和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同时做好事故记录和向主管领导报告,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2.哪些情况下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
(1)接触HIV阴性血液、体液;(2)完整无破损皮肤、或无新鲜流血的陈旧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且及时冲洗消毒后;(3)完整粘膜或皮肤粘膜结合部短时接触少量、低滴度(如HIV血浆浓度低于1500拷贝/毫升)HIV阳性血液或含血性体液;(4)接触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的尿液、汗液、泪液、乳汁、粪便;(5)戴手套直接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等,上述情况下通常不会发生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经一般性局部清洗后即可,也无须进行抗病毒药物干预性治疗。
3.哪些情况职业暴露于HIV后感染的可能性较低?
以下几种情况,经局部冲洗消毒处理后,医务人员经职业暴露于HIV后受到感染的可能性较小:(1)完整皮肤较大面积和较长时间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2)浅表皮肤被HIV污染器具碰撞致无出血性轻微刮擦伤;(3)HIV污染的实心针(如手术缝合针等)刺伤表皮且无出血;(4)皮肤粘膜轻微损伤后接触潜伏期感染者、低病毒载量的感染者、正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且未产生耐药性者的血液、体液,或离体时间很长(如>24小时)的HIV阳性血液、体液。
4.哪些情况下,职业暴露于HIV后感染的风险较大?
以下几种发生后,经职业暴露于HIV受到感染的风险较大:(1)皮肤粘膜破损、不完整,如炎症、皲裂,深而大的针刺伤和切割伤所致新鲜出血性伤口等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特别是接触早期急性期HIV感染者或晚期AIDS患者的血液或体液;(2)含HIV血液的有空腔的针具(如注射器、穿刺针等)致深部皮肤或动、静脉穿透伤;(3)皮肤表浅伤但长时间大面积接触HIV阳性血液或体液;(4)HIV阳性血液或体液体内直接注入等。
5.职业暴露发生后,如何知道自已是否受到HIV感染呢?
感染HIV后,大约50%的人在 2-4周内可出现“类感冒样”急性期感染症状,因此,要判断是否发生职业暴露后感染应该进行HIV实验室检测。目前,HIV的实验室检测包括核酸分析、P24抗原、病毒分析和HIV抗体检测等,其中HIV抗体检测最为常用。
职业暴露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抽取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HIV感染。然后,在事故发生第6周、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对暴露于HIV/HCV混合感染的源患者后,感染上HCV 的人员,建议延长随访期至12月。有条件情况下,可以采用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等进行早期诊断。如出现HIV阳转,则证明已发生职业暴露性HIV感染;如事故发生3个月后仍未阳转,提示职业暴露性HIV感染发生的可能性非常低,若12月后未出现阳转,则可排除HIV职业暴露后感染发生。
6.职业暴露情况发生后,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
现有研究分析表明,医务人员皮肤粘膜意外暴露接触HIV阳性血液、体液或HIV污染性材料、器具等情况下感染的可能性很低,国外报道单次事件发生HIV感染的概率约为0.09~0.3%。因此,意外发生后,只要及时冲洗、消毒处理,必要时服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这种感染的发生率将大降低,不必过度担忧和恐慌。如果心理压力太大,可以找有经验的医生帮您详细分析所面临的风险,亦可看心理医生咨询或与亲密好友倾诉,以使心理压力和情绪得到很好释放。
7.您对职业暴露后应遵循的处理原则清楚吗?
职业暴露发生后,通常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1)及时处理原则。意外暴露一旦发生, 应尽快对暴露部位就近冲洗和消毒,服用抗病毒药物,服药时机是越快越好,一般在1小时内服药的预防性效果较好;
(2)报告原则。报告是为了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和分析意外发生原因和后果,以便于对当事人提供医疗和心理支持,并在发生暴露感染HIV情况下,对个人、家庭生活予以救助和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3)保密原则。由于HIV感染者可能面临来自各方的歧视和压力,因此,意外暴露发生后,当事人最好只向部门主管和单位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者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露当事人的感染情况;
(4)知情同意的原则。目前使用的预防性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且预防效果不是绝对的,只能降低意外暴露后感染HIV的发生率。因此,抗病毒药物预防性治疗前应告知当事人有关利益和风险,在其知情同意后使用。
尽管艾滋病毒见缝就钻,这些病毒也有弱点,它们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会很快死亡。
艾滋病毒一旦在人体之外的环境中,非常短的时间内就会因为温度一点点的变化,湿度,和的变化而遭到毁坏。当它遭到毁坏后,就不会感染别人了。一般来说,它只能在外界生存几秒。即使是在离开人体的血液之中。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