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是一位俄罗斯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他的研究成果对后世的心理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包括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等,这些概念从多个角度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巴甫洛夫的贡献。
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
首先,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在一种刺激和相应反应之间建立起关联的过程。巴甫洛夫通过实验发现,动物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的配对,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可以在无条件刺激缺失的情况下维持,并且可以通过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进行加强或减弱。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为后来的心理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行为和学习的基本框架。
其次,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无条件刺激是指在刺激-反应链中自然产生反应的刺激,它不需要先前的学习或经验。例如,食物是动物最基本的无条件刺激,会引发动物的唾液分泌。有条件刺激则是指在条件反射中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的重复配对,有条件刺激也能引发相应的反应。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铃声作为有条件刺激与食物作为无条件刺激配对,铃声最终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
此外,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还包括条件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对条件反射的影响。他发现,条件刺激的强度和频率越高,条件反射的形成和维持就越强。这意味着,刺激的重复和强度可以加强条件反射的效果,而刺激的缺失或减弱则可能导致条件反射的消失或减弱。这一发现对后来的学习理论和行为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巴甫洛夫的基本概念包括条件反射、无条件刺激和有条件刺激等。通过研究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为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并为后世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他的实验观察和发现揭示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对条件反射的影响。巴甫洛夫的研究对理解学习、行为和行为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点:
不同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是将某些刺激同无条件反射联结,通过多次的重复动作而形成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是在基本反应的基础上施于强化刺激,从而使这些反应出现更快或者基本不出现。
相同点: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反应随强化增多而巩固,不强化则消退,存在泛化、分化。
一,概念具体区别;
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经过学习,非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非条件反射。条件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CS)则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conditioned response、CR)的初始中性刺激(neutral stimulus、NS),这是需要学习的。且条件刺激与心理学上立即性和长期性的期待、满足与恐惧有关,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条件反射。当非条件刺激重复性地或是猛烈地伴随着某个中性刺激,这个中性刺激会成为一个条件刺激,并产生条件反射。
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纳提出要注意区分“引发反应”与“自发反应”,并根据这两种反应提出了两种行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如在巴甫洛夫实验室里,狗看见食物或灯光就流唾液,食物或灯光是引起流唾液反应的明确的刺激;后者是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它似乎是自发的,如白鼠在斯金纳箱中的按压杠杆行为就找不到明显的刺激物。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大多数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如游泳、写字、读书等等。
二,相关实验;
1,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早先致力于研究狗的消化系统。他发现,当把食物置入狗的胃里时,胃壁会分泌胃液以促进消化。一系列研究表明,胃液分泌的数量和持续的时间,是随放入胃里的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变化的。为了清楚地测定胃里发生的变化,巴甫洛夫以其精湛的外科手术,使狗的胃一部份外露出来。他把狗胃的一部分组织切开,接着在躯体一边切开一个洞口,外面再连接一个囊袋。这样,狗实际上就有了两个胃:一个是原来的胃,其绝大部分组织都仍在起着它的基本功能;另一个是通过手术连接在外面的小胃(或称为“巴甫洛夫囊袋(Pavlovian Pouch)”),这个囊袋的内部是可以观察到的。巴甫洛夫发现,囊袋分泌的情况与胃的分泌活动完全一样。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后,巴甫洛夫就能了解消化过程的细节。他也由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2,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斯金纳的实验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的不同在于:(1)在斯金纳箱中的被试动物可自由活动,而不是被绑在架子上;(2)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3)反应不是唾液腺活动,而是骨骼肌活动;(4)实验的目的不是揭示大脑皮层活动的规律,而是为了表明刺激与反应的关系,从而有效地控制有机体的行为。
..巴甫洛夫于1932年提出的从本质上区别人和动物大脑反射活动的学说。它是 巴甫洛夫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巴甫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就是条件反射,也就是信号活动。动物,即使是高等动物的脑,只能对视、听等直接刺激物及其痕迹进行反应,即只能以现实的直接刺激物为信号。巴甫洛夫把以现实的事物为条件刺激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人由于社会生活和劳动活动,除了第一信号系统以外又产生了第二信号系统。第二信号,即第一信号的信号,是以说出的、听到的、看见的语词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实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特有的、新质的、最完善的、最高级的形式。第二信号系统能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概括的反映,从而无限扩大了人类在周围世界中的定向。这构成人类特有的高级思维,这种思维首先创造了人类经验,最后创造了科学。
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是统一的高级神经活动的不同水平。它们是紧密地相互作用着的。第二信号系统在人的意识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性质依教育条件和神经系统特性为转移而可能有所不同巴甫洛夫据此划分出 思维型和 艺术型两种类型,有些人第一信号系统比较薄弱,这是思维型;相反,有些人对第一信号系统信号的感知鲜明而强烈,这是艺术型。处于中间状态的称为中间型为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需要及时正确地发展两种信号系统。
巴甫洛夫虽然强调了这两种高级神经活动形式的原则性区别,但同时也指出了二者的联系。他认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的规律也应当支配第二信号系统。
【答案】:B、D
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理论基础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直接说明人的异常心理现象。他认为,神经症和精神病的产生是由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