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心理应对机制

时间: 2023-08-12 15:23:23

心理应对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危机时所采取的心理调节方式和策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如工作压力、家庭纷争、经济困难等等,因此学会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对我们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角度分析心理应对机制,并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心理应对机制的能力。

心理应对机制

认知层面是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认知和理解,也是心理应对机制的基础。在面对困难时,我们的认知会产生一系列的想法和评价,这些想法和评价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因此,改变和调整我们的认知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例如,当我们面临失败时,如果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评价,将其转变为积极的、有益的想法,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困境,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

情感层面是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情感体验和反应,也是个体在心理应对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的调节对于心理应对机制的有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情绪的体验和表达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消除负面情绪,例如通过与亲友交流、参加兴趣爱好等方式来获得支持和安慰。此外,积极情感的培养也是一种有效的心理应对机制,例如通过锻炼、娱乐活动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心情和情感体验。

行为层面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和策略,也是心理应对机制的最终表现。积极的行为应对有助于缓解压力、解决问题和提升个体的心理韧性。例如,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寻求社会支持等都是行为层面的心理应对机制。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生活作息也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

要培养和提高心理应对机制的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自己的认知和情感的观察和理解,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情感反应,从而更好地应对困境和挑战。其次,学会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避免消极逃避和情绪抑制。通过与他人交流、寻求帮助和支持,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最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常用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包括以下:
压抑:是自我阻止激起焦虑的那些念头、情感和冲动达到意识水平.
否认:是指个人潜意识的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进入意识.
移置:指将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会引起焦虑的冲动的投注.如,单位上受了气,向家里人发泄.
认同作用:指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如自恋认同(对那些与自己有相同特点的人的认同)、目标定向认同(个人的对某个成功者或伟人的认同)、强制性认同(个人同权威者的禁令保持一致,通过顺从潜在敌人的要求以避免惩罚).
升华作用:将本能的冲动或欲望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上去.
投射作用:指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和欲望推给别人或其它事物,如“借题发挥”.
合理化作用:用一种自己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反向作用:为了掩藏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如“矫枉过正”、“此地无银三百两”.
固着作用: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一是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成熟,二是一再遇到同样的挫折而学习到一种一成不变的反应方式,以后即使情况发生变化,仍以这种方式反应.
退化作用:指个人遇到挫折时以其年龄较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的困境.与固着同时发生,总是退化到固着的发展阶段.

如何形成心理应急机制

所谓应激是指人在生活当中所受到的压力或刺激。在人的生活中,应激因素是很多的,例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自然灾害、生活事件等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应激,人体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及全身适应综合征。

由于事件的性质、出现的场合上存在的时间不同,以及个人在当时情况下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不同,故对应激的反应和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表现也不完全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不外乎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这两个方面。从生理反应来看,应激的后果主要是通过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反映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反应。在应激作用下,肌体为了应付这个紧急情况,分泌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全身各器官系统进行紧急总动员,以应付急需。在心理反应方面,在应激作用下,不同人的心理变化可能有很大差别。有的人可能因为应激反应太严重而焦虑、抑郁、恐惧或不安,从而导致失眠、食欲减退以及其他心理生理变化。如果应激长期存在,则有可能使人发生身心疾病或精神疾病。

如何避免应激对人的不利影响呢?一是控制法:当人受应激的作用而产生强烈的难以抑制的愤怒情绪时,可以依靠个人的意志和文化修养,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不发怒。二是转移法:当人受到强烈的应激而心情极度悲痛伤感时,可以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去,如听音乐、练书法、绘画、下棋或散步等。三是躲避法:当有些应激已经或即将发生时,可以采取避让的态度,以消除应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四是释放法:当人们遇到令人发怒、悲伤、忧愁、焦虑的应激事件时,可以找亲戚、朋友等知心人,把自己内心的痛苦和烦恼倾诉出来、发泄出来,这样就可以消除或减轻应激造成的心理负担,从而减少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如何有效的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面对挫折

如何有效的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面对挫折

面对挫折时,人们往往希望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以此度过难关,可是外在的力量再多也比不上自身的承受和醒悟,要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面对挫折,首先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就时刻培养自己独立自强的心理,不管是什么事情,尽量问问自己,我自己能不能做好,如果能,尽量自己解决,渐渐形成独立思考,有足够力量和理性去面对挫折,这样在朋友和亲人的呵护下面对挫折就容易得多了

如何利用心理防御机制来应对压力论文

一、 挫折和应激反应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在遭迂挫折时为了抵抗压力,消除恶劣情绪,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自然防御功能。启动心理防御机制的前提是遭迂挫折和应激反应。
每人每日的生活都在变化万千。人所遇到的自然与社会的变化都是各种型别的挑战。为了适应变化和求得发展,人的心理每日每时都在不停地运动,包括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采取行动。但由于主客观的限制,“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努力常遭失败。这种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心理状态名为挫折。当挫折时,便有 *** 与应激反应。
*** 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 总伴有全身反应,包括身体内部器官功能紧张和外部表情、体态、动作的强烈变化。这种全身反应状态称为“应激”。
应激是人的正常心理生理现象。实际上,由于生活中充满了矛盾与变化,大大小小的应激反应在人的实际生活中经常发生。如横穿路口几乎被车撞;夫妻激烈吵架;下岗;考试不及格;接到处分通知等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的本质是心理矛盾。由于对环境中种种影响因素和对目标的发展规律及前景认知模糊,以及应采用何种方法来应对困难,难于决策。担心如果选择错误就会有挫折来临,所以人迂难题常犹豫不决,激烈或长时的犹豫不决导致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大致有以下几种分类:

双趋冲突:

当有两个吸引人的但又互相排斥的目标同时存在,情势要求只能选取一种时,就会出现双趋冲突。犹如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必须放弃一种。例如:
1)既想早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又想上大学深造;
2)两地的工作都美好且都愿聘任,必须选一个;
3)选偶时遇二人,都令人爱。

双避冲突:

两目标都令人讨厌,都会伤害自己的某些利益。但情势又迫使必须从中选择一个。例如:单调令人厌烦的工作和辛苦劳累的工作,倒底该去应聘哪一个?面临坏人,不甘心受欺辱就必须冒险反抗,该怎么办?。在实际生活中,想不发生双避冲突只能是逃离全部环境或改变对方的性质。然而这往往很难做到。

趋避冲突:

同一个目标令人又满意又讨厌。例如:一女孩喜爱糖之美味,但又不想胖;一男孩想上大学,却又担心学习艰苦;一人想结婚,又害怕承担支撑家庭的种种责任;病人想做手术治好病,又怕手术之危险;交一朋友,既爱他老实又恨他傻。诸如此类情境都可能使个体对目标产生趋避冲突。。

双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重合而成的复杂模式。即如果进取,得到的只能是好坏兼具的结果;若后退,同样会祸福兼来。停止不动情势又不允许。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迂到的重大难题多属此类。

上述各种心理矛盾如果牵涉人的根本利益或重大需要,都会激起人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对人的生活有积极意义:
它有集中全身能量(身体各器官的精力和积极思惟的能力)并挖掘全部身心潜力迅速解决当前问题的功效。所以它对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个人不能在危急时刻产生应激反应,那么他适应生活的能力必大大下降,遭逢的恶果会接踵而来。就象一个国家面临侵略而无紧急动员和调动军队的机制,只能等待灭亡。但人的应激反应如果过多过强,也会有消极意义。应激分为“警戒期”、“战斗期”、“耗竭期”。持久的心理战斗会把身体拖入“耗竭期”。既使不得病,过多的能量消耗也必会造身体的亏损,积累起来就形成衰老。强而久的应激尤易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死亡。

面对同样的挫折,每人的应激能力和承受水平不同。其激烈程度和生活多样化程度、经历的复杂程度、知识经验的多少、个体适应困难局面的能力相关联。

心理健康者由于有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深刻认知,形成了科学的观念和正确的认知结构,所以他们在失败时不用启动自然的心理防御,而是以理智反应应对挫折。这种理智反应包括科学的观念、正确的认知结构、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适应现实的正确态度:
1)科学的观念:是一种对世界各类事物高度概括的总体认识。包括世界观(对世界本原的总体看法)、价值观(对世上各种事物的重要程度以及它们和自己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是非观)、人生观(对生命价值及生活本质的认识)、信念(系统化、凝固化的定向认识)、态度(对各种事物的简化及习惯化的知行模式)。
2)正确的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基础上形成的、高度概括的、条理逻辑分明的脑中认识框架,包括对各类事实、变化原理、规律和逻辑的系统化认识。它是以后吸收新知的分类处理器,也是再认知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认知结构在迂到矛盾不能纳入新知时,也会通过思惟自行改造,以适应新知识。
3)坚持不懈的奋斗过程。其公式是:动机——目标——挫折——总结经验改变方法再试——挫折——降低对目标的要求,选择同类较低目标再试——挫折——改变努力方向重选目标,再开始努力。
4)适应现实的正确态度。这种态度表现为应对失败的各种有益的心理机制:
理喻——用理智来控制压抑不合理或不现实的欲望,延缓满足自己的某些需要;以使自己调整目标和步伐,继续前进。
升华——将不现实的或有害于自己和他人的欲望导向崇高有益的方向,另设有利于社会或自己的目标开始持续的奋斗。
补偿——改变原定的努力方向,以其它领域的目标代替遭到失败的目标,在新领域获得成功。
幽默——用一种智慧、含蓄、双关、讽喻、诙谐、巧合的语言来解脱心理困境,化解外界困难,帮助自己进入新的境界。
适当宣泄——对关切自己的亲友适当诉说、讨论、交流。有才者可借诗文书画、歌舞弹唱、跑跳投掷等文体活动来寄托被压抑的情感。久之则进入升华阶段。

现代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正确的认知结构可抑制自杀。德国卡罗林研究所对自杀者的研究结果是:自杀发生与否与个体的智力有3倍的负相关。因为聪明者生活更成功,且善于控制危机,所以人越聪明(有正确的认知结构)越不易自杀。这些研究进一步证明了认知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如何分析自己的常用心理防御机制

写日记,不要求你每天写,但起码每周写两篇。
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语言,一种外部语言。
外部语言就非常清晰明了,就比如我现在正在回答你的问题,一字一句清晰明了。
而我们在思考自身的防御机制是往往使用的是内部语言。
内部语言往往具有:言语的缩减性和快速性,这代表是什么呢,表白这我们在思考的时候,内部语言是缩减不完整的,一个词可以代表一句话,一句话可以代表一个意思,是思想的轮廓。想一个问题很快,但把想说的内容说出来就很慢。有些时候,我把某个问题想通了,但是却说不出来,这就说明我们在把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的时候发生了苦难,其原因就是内部语言的速度快,想的不够仔细,不完整,不系统。
但是写日记就是属于外部语言,写日记有助于我们重新回忆事件,有时候你觉得自己想明白了,可能是你由于以上我所说的内部语言的特点,导致了你没有正确的思考整个事件。如果你把他写下来,每句话都以一种可呈现的是清晰明了的思想言语表现出来。我们可以更好的去分析其中的逻辑和规律,从而避免思想不严谨不够深刻和漏掉了事件的某些细节。
比如说我自己,我之前一直都不明白我为什么总要放弃离开一些我明明很在意很喜欢的一些人或事。
有一次我在把这样的经历写下来的时候,我就突然想到了小时候一个创伤性事件。整个过程都太相似了。我在不断的重复小时候所经历过的创伤,这个在精神分析中叫强迫性重复创伤,其防御机制是补偿。我不断的经历这样的创伤,不过和儿时不同的时候不一样的是,儿时我是被抛弃的,那个无助的孩子。现在我我变成了那个抛弃者,我通过这种控制感来修补我儿时被抛弃所经历的无助感。
所以,写日记,绝对是一个非常好分析自己心理防御机制的方法

如何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广告的创新

利用心理防御机制产生广告创意,恐怕这不是一个直接的关系。广告的创意还是来自一个人或是团队的创新力和联想。一个人的某种心理防御机制良好不代表他的创意和联想就好。一个具有优秀创意的人拥有某种心理防御机制,也不代表这种防御机制在别人身上也代表创意和联想力。心理防御是用来做心理咨询的。你需要的是心理学的服务,一种能提升个人和团队职业能力的服务。简单说这么多吧。

使用心理防御机制的是自我还是本我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学名词,
是指自我对本我的压抑,
这种压抑是自我的一种全然潜意识的自我防御功能
概述?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

试述应对和心理防御机制的区别和联络

心理防御机制 (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 *** ):防御是精神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人格结构中它属于自我(ego)的功能。当自我觉察到来自本我的冲动时,就会以预期的方式体验到一定的焦虑,并尝试用一定的策略去阻止它,这个过程就是防御,或称为自我的防御(defense of ego)。防御是自我用来驱赶意识到的冲动、内驱力、欲望和想法,它们主要是针对能引起个体焦虑的性的欲望和攻击性。一般来说,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 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根据个体防御机制运做的水平不同,导致的结果也不同

真的有人能不使用任何心理防御机制吗?

心理机制是一种植根潜意识自我保护系统,当个人感到自我受到攻击职责时,内心感觉到焦虑,于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作,能够帮助自己抗击受到攻击时的焦虑感。在人际生活中有益无害。
当然,我们可以通过练习一种"一致性”的表达方式来让内心的自我和外在的表达趋于一致而不至于产生焦虑。这样的人会比较少的产生防御,因为他们有足够强的自我价值感,不会轻易因为外界评价而受到伤害。
在绝对安全和信任的条件下,心理防御机制也会减弱。
另外通过催眠等手段也是剥除防御的一种方法(如自由联想技能,就是最常见的无防御咨询方式)

一个人意识到他的想法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防御机制会失效吗?

应该不会吧

酸葡萄效应属于哪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酸葡萄效应所属的防御机制是文饰作用,也称合理化、超理智机制。
酸葡萄效应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以消除紧张,减轻压力,使自己从不满、不安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心理防御机制 压抑和隔离有什么区别

压抑是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哪些?

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逃避性防卫机制
分为:
1、压抑:压抑是各种防卫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此机制是指个体将一些自我所不能接受或具有威胁性、痛苦的经验及冲动,在不知不觉中从个体的意识中排除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作用。

2、否认:否定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防卫机制,其方法是借着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否定”与“压抑”极为相似。唯“否定”不是有目地的忘却,而是把不愉快的事情加以“否定”。

3、退回:退回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4、潜抑
在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中描述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是指个体把意识中对立的或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经历,不知不觉地压制到潜意识中去,以至于当事人不能察觉或回忆,以避免痛苦。

自骗性防卫机制
1、反向
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唯恐自己会做出,乃将其压抑至潜意识,并再以相反的行为表现在外显行为上称为反向。

2、合理化
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

3、仪式与抵消
无论人有意或无意犯错,都会感到不安,尤其是当事情牵连他人,令他人无辜受伤害和损失时,的确会很内疚和自责,倘若我们用象征式的事情和行动来尝试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事件,以减轻心理上的罪恶感,这种方式,称为仪式与抵消。

4、隔离
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

5、理想化
在理想化过程中,当事人往往对某些人或某些事与物作了过高的评价。这种高估的态度,很容易将事实的真相扭曲和美化,以致脱离了现实。

6、分裂(dissociation)
有些人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时常出现矛盾与不协调的情况。且有时在同一时期,在不同的环境或生活范畴,会有十分相反的行为出现。

攻击性防卫机制
1、转移
转移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2、投射
精神分析学者认为投射是个体自我对抗超我时,为减除内心罪恶感所使用的一种防卫方式。所谓“投射”是指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

代替性防卫机制
1、幻想
当人无法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或是无法忍受一些情绪的困扰时,将自己暂时离开现实,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内心的平静和达到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经历的满足,称为“幻想”。与常说的“白日梦”相似

2、补偿
“补偿”一词,首先出现于阿德勒的心理学中。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些自卑感(inferiority)(来自小时候,自觉别人永远比自己高大强壮,所产生的自卑),而此种自卑感觉使个体产生“追求卓越”(strivingforsuperiority)的需要,而为满足个人“追求卓越”的需求,个体乃借“补偿”方式来力求克服个人的缺陷。我们使用何种补偿方式来克服我们独有的“自卑感”,便构成我们独特的人格类型。因此阿德勒主张,欲了解人类的行为,根本上必须掌握两个基本的观念一一自卑感和补偿。

建设性防卫机制
1、认同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青少年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

2、升华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