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孩子总是说无聊,如何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

时间: 2023-08-12 16:16:54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常常抱怨无聊,并且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呢?

孩子总是说无聊,如何让他们学会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需求来提供相应的资源。比如,如果孩子喜欢画画,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在线绘画软件或者艺术教程网站,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游戏,比如益智游戏或者模拟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

其次,我们应该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和科技资源。网络和科技资源的使用不仅要让孩子感到有趣,更要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并且遵守网络安全规则。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安全,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和谣言等方式来帮助孩子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和科技资源。

再次,我们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在线社交和学习活动。网络不仅是一个信息获取的平台,也是一个交流和互动的平台。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在线社交和学习活动,比如参加在线论坛或者加入学习小组,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也要监督孩子的在线活动,确保他们不会接触到不良信息或者不良网站。

最后,我们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虽然我们需要监督孩子的在线活动,但是我们也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同时,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或者参加他们不感兴趣的活动。

总之,让孩子学会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我们应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教育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和科技资源,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在线社交和学习活动,并且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利用网络和科技资源,让他们在学习和成长中越来越有自信和积极性。

孩子总是喜欢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才好

孩子总是喜欢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教育才好?

孩子喜欢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尤其是沉溺于网络 游戏 ,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责任应该归咎于马化腾,要不是他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孩子玩 游戏 ,马化腾害了多少人,尤其青少年学生。 如果要追究责任的话,其实孩子玩 游戏 成瘾,最大的责任是在于家长,而不是别人。

如果你在生活中观察比较多的话,你会发现玩 游戏 最上瘾的孩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学习兴趣不大的孩子,一种是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平时管束比较少的孩子。

为什么这两种孩子更容易对 游戏 产生极大的兴趣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满足了他们的某种需求。

第一种孩子,对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没有兴趣的孩子。孩子的时间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由于对学习没有兴趣, 回家之后玩 游戏 对他们来说,相当于解放了,把在学校的压抑在 游戏 中释放出来。也就是说 游戏 能够带给他们更多快感的满足,刺激感,而沉溺于其中。

第二种孩子,家长顾不上的,这样的孩子 大多数是无聊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缺少陪伴,他们只能在 游戏 得到满足,找到存在感,从而满足他们精神世界的空虚。 才会对 游戏 有着极大的兴趣和执着,这是由于成人的原因 所造成的结果。

作为父母当孩子沉溺于网络世界时,应该怎么做呢?有人可能会说,断其WiFi,收其手机,砸其平板,锁其电脑,就能断了他在玩 游戏 的念头,其实这样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治标不治本,还会衍生出新的问题。

1.多一些陪伴。

想让孩子戒掉网络,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先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很多家长自己在家都抱着手机不放,玩 游戏 玩得不亦乐乎,孩子怎么可能会不玩呢!家长自己就要先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一些,和孩子一起聊聊天,做做亲子 游戏 ,一起看看书,孩子自然也会远离手机了。

2.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想带孩子出去,问题是叫不动,要么就是出去不知道干什么。叫两次孩子不去就放弃了,当然不可能把孩子带出去了,你只要坚持孩子肯定会跟你走。带孩子去哪里,可以去的地方多了,附近的公园,楼下打打球,跑跑步,带孩子去图书馆, 科技 馆,博物馆,偶尔去一下游乐场,都可以。总比大人孩子都窝在家里玩手机要好吧。

3.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东方不亮西方亮。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不见得对别的东西也没有兴趣,想要孩子远离网络,就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看看孩子喜欢什么,可以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如果孩子什么也不喜欢,那就给孩子培养出来一个兴趣出来,比如:运动类的,乐器类的、画画、书法、口才演讲等等。

总之,你不用心点对待孩子,总是一个手机就把孩子打发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对网络的兴趣越大,对学习的兴趣越小。我们要多花一些时间陪孩子,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有节制地玩手机,孩子自然就不会成瘾了,孩子的习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是父母给的。

信息时代网络发达,该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网络,避免玩物丧志?

小乐的妈妈经常向我抱怨:?我们家小乐太贪玩了不爱学习,我看他一直玩就想让他看会儿书,但他总是把书甩得远远的。好不容易劝他不玩了看会儿书,结果他才看几页就不想看了。他爸因为这事训了他几回,可他就是不听,可能我们小乐就不是读书那块料吧。?

听了小乐妈妈的话,我发现他们家对小乐学习这件事有几个错误示范:第一、中断孩子的玩耍要求去干另一件事;第二、威逼利诱或者强制孩子学习指定内容;第三、因为读书的事时常批评他;第四、武断地得出小乐不是学习的料,并且多次表达。

小乐妈妈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小乐产生以下几个印象:第一、学习不是我(小乐)的事,是父母的事;第二、学习有可能让我遭受父母的批评;第三、得不到父母的认可,我(小乐)并不是学习那块料。

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受父母欢迎的教育方法之一便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她崇尚让孩子在学习或玩乐中拥有充分的自由,老师只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及时提供指导即可。有的机构受到这位伟大的教育学家的启发,创立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这种教育模式既能让孩子喜欢学习,愿意学习,也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

01、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将效果最大化。

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经手大量的?孩子厌学?案例后,总结道:?只有孩子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对他有所帮助。?

孩子拥有充分的自由,才能在环境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任何他们感兴趣的事物都能教他们某方面的知识,只是父母所拥有的知识不够发现这些知识对孩子的作用。

小昌特别喜欢下雨,因为雨后有他最喜欢的蜗牛,自从第一次在现实中看到蜗牛后,他就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父母的允许下,他养了一只蜗牛,每天观察蜗牛的状况。

看起来养蜗牛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事儿,但一次对话让父母对小昌刮目相看。小昌说:?我们有时还不如一只蜗牛呢?蜗牛的忍耐力比我们家所有人都好。?父母以为的?玩?,却在孩子深入思考中化成一种强烈认知。

人类一分钟的念头可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家长不能只看外在?玩?的表象,从而断定孩子?玩物丧志?。我们通过与孩子的平等沟通,发现孩子对于自己爱玩的事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见解。不打断、不做预判,你会发现孩子会抛出令你惊喜的闪光点。

02、给孩子准备有利于学习的环境,我们只做一个旁观者,只在孩子需要帮助时出现。

如果孩子喜欢手机、喜欢看电视,那是因为在你准备的环境里,只有手机、电视吸引他。如果你判断手机电视足够坏,你应该将这两样东西剔除在孩子活动范围之外。

有的父母说:?不用手机、不看电视有点太难了吧??对于大人都如此难,那你们为什么去要求一个小孩子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提给孩子的要求,大人也应该做到,否则即使定立了标准、孩子同意了你的标准,最后还是会以失败告终。



小轩3岁以前没有接触过手机和电视,有人问:他们家是处在落后地区吗?并非如此,他们家在最发达的一线城市。小轩父母在家时约定不用手机,把电视尘封在电视柜里,不看电视。小轩妈妈曾跟我调侃:?我儿子现在都不知道电视为何物。?

小轩很多玩具都是小轩父母精心挑选,大多数是蒙台梭利的教具,也有积木和轨道,还有许多绘本。小轩爸爸说:?我们隔一段时间就整理一批适合他本阶段的玩具,我们准备的玩具够他玩的了,他根本不需要手机。?

?有目的?的环境会给孩子一个无形的引导,小轩熟知每一个玩具的功能、每一本绘本的故事,他的父母只作为一个旁观者,陪伴他,适时肯定他,并在他需要帮助时及时出现,这就为他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03、不要指责、批评正在探索中的孩子,这将中断孩子学习的欲望。

父母们都有一种欲望:想要把自己所有经验都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父母的经验属于自己,语言的传达并不会真正成为孩子的经验。孩子们只能自己经历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经验。所以说,父母们,急不得,也急不来。

指责、批评是阻碍孩子学习的欲望,增加孩子厌学情绪的最重要绊脚石,没有之一。孩子具有天生的学习能力,否则他们将不会学会吃奶、走路、说话。而指责和批评将会让孩子中断对于某方面的学习欲望,而这个?某方面?常常是我们批评的方面学习?。

小浩对学习呈现出?两面派?的特征,在学校做题时显得非常聪明,老师经常夸赞他;在家做暑假作业时拖拖拉拉,错误百出,有时把小浩父母气得直跺脚。真真应验了那句?一时辅导一时气,一直辅导一直气?的网络流行语。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小浩父母在看到小浩出错时就立马训斥他,而老师并不会在小浩做题时在旁监督、纠错。孩子做题时遭受父母训斥非常影响孩子的。

孩子总说“无聊”,家长怎么破

一、共情:非常理解您的感受,相信您为了教育孩子,尝试了各种方法,但孩子就是没法听我们的话,这让您也感到比较沮丧。
二、具体化:您可以具体描述下孩子是怎样脾气大?以及平常家长都是怎样与孩子沟通的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发脾气”这件事情是有效的:无论对孩子的态度是软还是硬,孩子在与爸妈的沟通中习得了“发脾气”这种态度对父母是有效的,所以会一再运用。
解决:无论是发脾气、耍小性子、还是哭闹等,家长如果减少对这些行为的关注度,那么孩子自然不会用这类行为来应对。但不关注,并不等于完全“漠视”,家长也要保持对孩子相对的关心,在孩子“闹情绪”结束后,再和孩子一起探讨应该做什么,怎么做。
b 经常用负面语言教导,引得孩子逆反:如果家庭中父母对孩子评价、批评过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可导致孩子不与他们交流。
解决:减少对孩子直接的评价,减少用负向语言批评孩子,和孩子站在同一层面上沟通,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感。
c父母过于强势与控制:无论是“软话”还是“硬化”,父母无非都是想要告诉孩子“你得按照我说的做”,这就让孩子有很不好的感觉。
解决:接纳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孩子表达的父母不认可,也要给予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并认可他有自己的想法这件事,再讨论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