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原因论弗洛伊德

时间: 2023-08-12 16:29:13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理论和观点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论弗洛伊德的重要性,探讨他的理论对心理学的贡献。

原因论弗洛伊德

首先,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的概念。他认为人的思想和行为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而且意识只是冰山一角,大部分心理过程隐藏在潜意识中。这种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心理学观念,开创了心理学的新时代。弗洛伊德通过研究梦境、幻觉和口误等现象,揭示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和情绪的重要影响。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动力学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受到三个基本力量的驱动: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代表着原始的本能和欲望,超我代表着道德和价值观,自我则是两者之间的调解者。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深入揭示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冲突性,对于理解人的行为和情绪的原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分析疗法。他认为人的精神问题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冲突和压抑,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潜意识,解决这些冲突和压抑,才能达到心理健康的目标。他的精神分析疗法为心理治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让人们意识到心理问题不仅仅是表面的症状,而是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困扰。

然而,弗洛伊德的理论也有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他的理论过于片面和夸大,忽视了社会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例如,他过于强调童年经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作用。此外,他的理论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许多观点只是基于个案研究和临床经验。

综上所述,弗洛伊德的重要性不可否认。他的理论和观点对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创了心理学的新纪元。他的无意识概念、心理动力学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为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的理论存在一些争议和不足,但无疑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及其应用

弗洛伊德主义以其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而得名.
弗洛伊德于1856年出生在奥地利弗莱堡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中.1860年随家移居维也纳.187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开始在著名生理学家布吕克(E·Brucke)的研究所中工作,从事低等动物神经结构与功能的研究.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间,他进入维也纳全科医院工作,深入研究脑解剖和精神病理学,并先后在外,内,小儿,皮肤等科服务,获得了广泛的临床经验.1885年10月,弗洛伊德来到当时是世界精神病研究中心的巴黎,在著名精神病学家夏尔科(J.M.Charcot )的指导下学习,工作.在夏尔科的影响下,他开始从事对精神病的心理原因的研究.1886年2月回到维也纳后,弗洛伊德以自己的名义开了私人诊所.尔后,又和维也纳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布鲁尔(J.Breur)合作研究并治疗歇斯底里.1895年,两人合作发表了《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后来,由于见解不合而分道扬镳.弗洛伊德不顾他人的辱骂与攻击,继续自己的研究,相继发表了《梦的解释》(1900),《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性欲理论三讲》(1905).这些著作奠定了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基础,使他声名大噪.1902年,弗洛伊德和他的学生阿德勒(A.adler)等一起创立了"心理学周三学会".1908年,第一届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在沙尔斯堡举行成立大会,"周三学会"更名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09年,弗洛伊德在他的另一个学生荣格(C.G.Jung)陪同下应邀赴美国讲学.尔后,他又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1910),《图腾和禁忌》(1913),《论精神分析运动史》(1914),《超越快乐原则》(1920),《文明及其不满》(1920),《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自我和本我》(1923)等著作.这时,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已遍及世界.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法西斯主义当局宣布弗洛伊德的著作为禁书,并下令加以焚毁.1938年,法西斯军队入侵奥地利,弗洛伊德和他的家眷流亡到伦敦.翌年,他在伦敦逝世.在他生命行将结束之际,他又发表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摩西与一神教》(1939).
二,精神分析学的历史演变
"精神分析"原先在弗洛伊德那里,只是一种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与技术.弗洛伊德认为,有些精神病的原因不是机体性的(如脑神经组织损伤等),而是机能性的,即属于精神性的紊乱,失调.因此,对这些精神病,就必须从发掘病人内心的隐秘着手,发现致病原因,使患者从受盲目的潜意识的支配,上升到受自觉理性的支配.他独自创立了自由联想法,即启发病人抛开任何羞耻感和批判意识,爱说什么就说什么,由此摸清病人的致病原因和经过.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法的实质和核心,它的确立也就是精神分析法的确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是建立在他的独特的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的,"精神分析学"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原先在弗洛伊德那里也首先是指一种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科分支.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也是一种真实存在,它虽然无法用单纯的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的概念来解释,但还是有原因可寻的.由于弗洛伊德开创性的工作,人的潜意识成了科学研究的对象,精神分析学也从而成了一个心理学新的学科分支的代名.
但是弗洛伊德并不满足停留在这一步,他又进一步"向前推进"了他的学说.自1910年发表《精神分析引论》以后,他的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这时,他明显地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心理学上的基本发现具有更加广泛的意义,他的学说对人类问题提供的解释远远超出了神经精神病学的狭隘范围.于是,他的立足点越来越高,探讨的问题愈来愈一般化,研究的对象从精神病患者扩大到了整个人类,把他的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广泛地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弗洛伊德研究的内容已超出了关于心理治疗方法和关于潜意识心理过程的一般性理论的范围.他使他的研究哲学化了,他的精神分析学成了一种哲学,一种社会历史学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精神分析学又获得了"弗洛伊德主义"的称号.
弗洛伊德自以为通过把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社会现象领域,他的学说就大大地向前发展了.实际上,事与愿违,他的学说因此而出现了深刻的危机.他还在世的时候,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派已出现分裂.最早起来修正他的学说的是他的两个高足--阿德勒与荣格.阿德勒提出了所谓"个体心理学".荣格则提出所谓"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去世后,居住在美国的以弗罗姆,霍尼(K.Horaney)为主要代表的一批年轻的精神分析学家,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作了更加系统的修正.他们认为,精神分析学向"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片面地强调了人作为生物所具有的本能和欲望,忽视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于是,他们在基本保持精神分析学原貌的前提下,强调了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他们使精神分析学发展成一种"新弗洛伊德主义".
为了改变弗洛伊德忽视社会因素对人的作用的局限性,有些精神分析学家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嫁接于"马克思主义.他们认为后者虽然同前者是对立的,但却深刻地说明了社会理论对人的影响,因此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这样,从"新弗洛伊德主义"中又衍生出了所谓"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三,精神分析学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有着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提的,它是弗洛伊德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观选择的结果.
1.自然科学前提
变态心理学.18,19世纪,在医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乃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人们习惯于用生理机制上的障碍来解释精神失常.后来,医学研究中的无数临床经验表明,不少精神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完好无损的.这就启迪人们,应当在心理方面去寻找精神病的根源.于是,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运而生.布鲁尔和夏尔科是变态心理学的卓有成效的研究者.弗洛伊德通过他们受到了变态心理学的强烈影响.
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承认,他从生物学的观点看待人的倾向,以及关于人类行为的本性是被决定的"决定论"观点,主要受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
赫尔姆霍兹学派的能量学说.弗洛伊德把这一学派在物理学研究中所提出的"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引入心理学的研究中.他把人的整个机体看作一个能量系统,并认为,在这个能量系统中,除了以肉体的生理形式表现的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以外,还有在心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心理能,它们是能够相互转化的.他特别强调心理能是同性本能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能,并把这种心理能叫做"里比多"(Libido)."里比多"是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2.哲学前提
莱布尼兹的单子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认为,一切现实的个别元素--单子--并不是物理的原子,甚至也不是通常意义的物质.每个单子是一种具有非常广延性的精神实体.单子是活动和能的中心;一个单子的微觉合成许多单子的统觉.个别水滴的声音微不可闻,无数水滴汇成的波浪澎湃的声音除耳聋者外都可以听到,前者名为微觉,后者名为统觉.据此,莱布尼兹还提出了无意识和意识的等差观念.莱布尼兹的这些理论无疑地使弗洛伊德受到启发.
赫尔巴特的意识阈理论,赫尔巴特把莱布尼兹的无意识观念发展成为意识阈理论.他提出,被排挤于阈限以下的观念是无意识的,一个观念要冲出阈限上升到意识,必须和现存于意识中的其它观念适合和一致,不一致的观念不能在意识中共存.观念之间存在着冲突,它们为了在意识中得到实现而进行积极的斗争.他把因与现存于意识中的观点相冲突从而被排斥于意识之外的观念称为"被抑制的观念".赫尔巴特的这些想法对弗洛伊德有很大影响.
叔本华和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弗洛伊德在谈到无意识过程的存在时说,"精神分析并不是首先迈出这一步的",真正作出"开创性贡献"的是叔本华,他把叔本华称为自己的"前辈".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时,正值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广泛流传之时.叔本华,尼采等人所开创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公开举起反理性主义的旗帜,在探索人和世界的真正的内在本性的口号下,对包括资产阶级古典人本主义倾向在内的欧洲理性主义传统进行了公开的挑战,他们要求哲学摆脱外在的虚幻世界的引诱而回复到内心世界,以此来改变欧洲哲学发展的方向.弗洛伊德吸取了这股思潮的主要观点,从而他的学说也汇入了这股思潮.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有哪些主要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是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创立的。它最初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治疗实践中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被称作是西方心理学三大门派的第二大势力。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为古典精神分析学,他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论 弗洛伊德把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人的心理结构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部分。前意识和潜意识统称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在他之前,传统心理学只是研究意识范畴内的认识过程。当然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和夸大潜意识的作用,忽视和贬低意识的地位和作用,否认意识是心理的实质,本身就是犯了非理性主义的错误。潜意识不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核心和根本动力,而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必要补充和辅助成分。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也不是互不相容的对抗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2、心理学的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在他早期的理论中把本能分为自我本能和性本能。性本能又称力比多,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动力,它遵循快乐原则,促使人通过各种方式得到满足。后期理论中,他则修正了本能论。把本能分为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死本能则代表着恨和破坏的力量。在本能论中,弗洛伊德过分强调力比多的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泛性论,在对传统主义提出反抗的同时,夸大了人的性心理的自然属性和性心理发展自身的特殊性,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境地。

3、梦论 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梦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4、人格论 弗洛伊德认为整个人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的动态能量系统。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本我、自我、超我三者达到相对平衡时,则个体表现比较和谐。当三者失调时就容易导致个体出现焦虑

5、自我防御机制 在人格结构中,自我同时受三个主人即本我、外在现实和超我的驱使。当自我软弱时,便会产生焦虑。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为了减轻焦虑的威胁,自我防御机制将发挥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自我防御机制主要有八种,即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行、移置、认同、升华、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

6、精神分析的心理治疗观精神分析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去除症状,更重要的是促进个体人格上的成熟。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疗的基本假设是:精神症状是潜意识冲突的表现,要让来访者暴露内心的冲突,以便查找致病原因及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过程只要是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过失分析等来引导病人领悟病因,理解其意识的冲突,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开辟了无意识研究的新领域,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对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突出了治疗的价值,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在临床实践中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
当然,其理论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就如上文中所提到的。不过对于在当时能够从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并提出这样的理论,已经很了不起了。

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下面是我分享的弗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一起来看看吧。
弗洛伊德的主要理论
费洛伊德有哪些主要理论呢?弗洛伊德最主要的贡献是和心理有关的,他的主要理论包括:精神分析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意识层次理论、乏性论等,下面就对弗洛伊德的这些主要理论分别做出解释。

第一个理论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我们都知道精神是指人的情感等这些被大脑记住的过去的事情。他主要包括了人的一些情绪。而在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十分重视人的焦虑感受,所以在这里又包括了一个跟焦虑有关的原理,这是对精神进行分析的较为核心的部分,是不能被忽略的。另外还要对意识、人格等进行分析,所以就延伸出来后面的相关的理论。

第二个理论是将人分成不同的状态,也就是有三个自己,这三个自己存在于不同的情况下,一个比较原始,行事只凭自己的高兴;一个十分完美,什么都可以控制住,对于不能表现出来的东西绝对不表现出来;另外一个比较正常,是按照正常情况下的自己的意思来做事。

第三个理论主要是将意识分成不同的层次。它们因为所受的约束不同,所以形成了三个层次。首先第一个层次是较为低级的层次,它可以被感受到;而第三个层次则埋藏得十分的深,一般不会轻易被感受到;第二个在控制力下降的情况下会出现。

本来最后一个理论在弗洛伊德的各种介绍中并不多,但是因为弗洛伊德的所有原理几乎都会提及到它,所以它也是他的一个主要理论。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介绍
相信你在学生时期肯定看过弗洛伊德死亡本能,当初看的时候你不一定对这本书有很好的见解。因为之于那个年龄的理解无疑是抽象的,太过笼统。当我们成长之后,再去回味重新阅读这本书就有了新的认识,但同样也会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生存与死亡的残酷及那种所谓去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冲动!

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渲染的理念是人先设法使自身选择一种死亡的途径从而走向死亡,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只有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只有走向死亡才能够走向最后的休息。作为一个个体才能够获得希望完全消解紧张与挣扎。这个基本等于自己毁灭自我的冲动,由于受到了我们生命天性的限制而减弱了,或者中途就改变了方向,很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失去了这种本能,就会有冲动想要通过自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死亡本能在生存的本能覆盖下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伪装。在不同的压力驱使下人可能会沉溺于酒精的作用甚至于药物的依赖,故而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会随之有所增长。多数人一般都会承认死亡其实在某种特定的环境状况下成为一种诱因。例如:一名不幸被绝症缠身的病人想要不那么明显的安慰他在普通情况下死亡也一样的吸引人可就不易了,可以说不论你做怎样的说服工作都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在弗洛伊德死亡本能提出之前,早就有些别的言论说到死亡对人类的诱惑了。
弗洛伊德潜意识介绍
弗洛伊德对于心理研究十分的广泛,在这里只是对一小方面做一定的解释和介绍,这一小部分就是弗洛伊德潜意识。

在弗洛伊德的种种原理中,是将人的意识分为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所以潜意识只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它是因为外面的种种原因被人们压制在内心最深处的东西,这些外面的因素包括道德、法律、自己个人的习惯等。而被压制在内心最深处的东西包括人最原始的冲动、各种各样的本能和与这些本能相关的欲望等。它们并没有被排出在人心的外部,而是存在于人心的最深处,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它们就会出现。这些就是所谓的潜在的那一部分意识。

弗洛伊德潜意识中的本能主要是指性本能,因为很多人觉得谈到性这个东西是比较丢脸的一件事,谈到它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粗俗,是不文明的,所以人们总是会有意无意地将他封闭和回避掉,所以它是潜在的主要的一部分。但是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是人生命继续的基础,因为有它的存在,所以人才得以一直生存下来。而且它是人存在时间最久的一种本能。

弗洛伊德潜意识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让人们做梦来表现出来。人们在睡着之后,潜在的那些东西就会绕过种种防护措施,在人的梦中出现。所以梦里出现的其实是人最原始和强烈的本能想法,也是潜在的最强的想法。

猜你感兴趣:

1.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介绍

2.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3. 弗洛伊德的人物评价

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

5. 西格蒙特弗洛伊德是谁

6. 必看的心理学书籍推荐书籍教给我没有听说过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可以说是看的非常透彻的,他对于一些心理上的分析也是非常精准到位的,那么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下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1心理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61弗洛伊德创立的,对20世纪的行为研究和思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弗洛伊德引入了一个新概念,他把这个概念称为“潜意识”。

潜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力量,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人们的言行举止都不是无意识的。 失言、误解和错觉等现象都源于潜意识,因此它是人们常常不以为然的情绪和态度的储藏库。在弗洛伊德看来,梦是“通往与人类潜意识活动有关知识的康庄大道”,对梦的解析可以揭示更多的信息。

弗洛伊德把思想分为3个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完全无意识的,它不仅是本能冲动的源泉,而且也是对原始需求立即得以满足提出的要求。

“自我”是有意识的,它是一种对自身的清醒感受,通过思想、行为和决策等表现出自己。“超我”是思想的一部分,能够判断对错。

此外,它经常与思想的其他两个部分发生冲突,尤其是本我。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严重的冲突将会导致精神障碍。在弗洛伊德看来,这些冲突中的多数都源于早期的性冲动,因为社会总是对其打上了羞耻和偏见的烙印,因此经常会导致这些欲望处于被压抑的状态,弗洛伊德认为这种一味的逃避态度最终会演化成一种潜意识。

然而,如果冲突在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上出现,那么这些行为和思想则常常是反社会的或者是自我摧残的。弗洛伊德特别强调性欲或者性冲动的重要性,而他的学生卡尔61古斯塔夫61荣格则认为,除了性因素之外,其他因素也能够对行为产生刺激。荣格最突出的贡献之一是,他认为人可以分为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两种类型。

这两种类型分别表现为主要通过自身来满足需要的人以及通过其他人来实现个人满足感的人。针对弗洛伊德关于思想的三分法,荣格提出了集体潜意识的概念,原因在于他认为人们对潜在的知识宝库中的`神话、符号和信仰进行共享,而且体现于人们的所有行为中。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2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理论

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的看法从本质上来说源于托马斯·霍布士的原罪说。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人被强大的、必须满足的生物欲望驱动。什么欲望呢? 是社会所不期望的欲望! 弗洛伊德把新生儿比作一口"沸腾的大锅"———种与生俱来的自私的动物,被两种本能(instinct)无情地驱动着,这两种本能分别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一词借自希腊神话中的爱神(Eros)。它是指向维持生命的活动,如吃、喝、性和满足其他生理需要的活动,以此求得生存。死的本能则是一种破坏力,它以纵火、斗殴、凶残的攻击、谋杀和自虐(指向自己的伤害)等方式得以表达。

弗洛伊德曾经是一个神经科实习医生,他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来自他对情绪障碍病人生活经历的分析。他给病人治疗时,为了减轻患者的神经症和焦虑,经常运用催眠、自由联想(让患者迅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梦的解析。

因为这些方法能够发现患者压抑(即尽力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动机。通过分析那些被压抑的动机和事件的原因,弗洛伊德归结出。

人的发展是一个冲突的过程 ∶作为生物人,我们有必须满足的性和攻击本能,而其中大部分需要是不符合社会期望的,必须加以限制。弗洛伊德认为,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前几年对这些性与攻击欲望的控制,对儿童行为和性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3最开始我学习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更理解他人心理和行为,然后能快速和别人拉近关系。随着对心理学越来越多的认知,我发现我不仅更理解他人,而且更了解了自己。

在阅读心理学过程中,不管是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都对认识自我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我没有把更多心思拿去思考如何迎合别人,而是把心理学所学知识,用到如何让心理更加的健康,更了解自己上面。

自我与本我很多人都听过,但很多人只是听过,并没有悟懂这场心理战的来龙去脉。

自我、本我、超我的三种状态的和谐切换,才是更有利于个人发展的情况。

内心不能停留在一种状态,只有三种状态相互平衡,和谐,促进,才利于身心健康。

接下来说说,我对自我、超我、本我的理解。

本我是原始兽的性,吃的欲望,性的欲望,及恐惧、害怕、死亡的欲望。也是作为动物本能最基本的需求,失去这些,将不再是人。

刘慈欣在三体中有一句话“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的性,失去一切”

和本我相对的是超我,超我的状态是个人道德标准的约束状态。不能偷东西,有礼貌,不能随便闯红绿灯,要尊老爱幼以及不能与兄弟姐妹及父母发生性关系等等。

从本我角度讲,他的对手就是超我,人性考验的电影,比如把3个男人,1个女人放在一个岛上,刚刚开始可能很和睦,但为了性的需求,三个男人开始打架。

当然如果是三个男人在一个岛上,一定会为了基本的生存,即吃什么打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活下去,活下去的所有标准就是本我的标准。

超我和本我之间,是用什么方式传播和延续?

本我主要靠遗传DNA,比如:小孩天生下来会自动吸奶,小孩子天生就害怕蛇,害怕一些昆虫,DNA的进化单位是以万年。

所以每一个人都是靠性传播,靠DNA传播。

超我是道德标准,是靠模因传播。模因一词来自“机器人叛乱”。

当我们被赋予正常的生物基因后,需要更高的思想和品德,就需要模因进行传播,所谓模因就是文化。电视、书籍、音乐就是文化,包括图腾和艺术作品。

模因文化的传播可以影响人的大脑,改变观念和意识,从而对超我进行塑造。

我们多读书多学习,有抽象的逻辑思辨能力,也就来自于模因的赋能。

所以在“机器人叛乱”这本书中,提出了与“自私的基因”相对立的观点,人是靠基因传播,但是需要靠模因传承。

因为很多动物都是靠基因在繁殖,但并没有构建出,像人类这样的文明现象。可以在继续往下深挖,模因既信息,信息就是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

那么什么又是自我呢?

自我就是平衡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天平秤。可以把超我想象成内心中的天使和魔鬼,或是内心中的阴和阳。

不管是天使和魔鬼,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需要有判断,要么魔鬼一点,要不天使。

如果不知道选择魔鬼还是天使,那我们心理就会出现精神内耗,空虚,寂寞,无助。

图像公式如下:本我←选择←【自我】→选择→超我

接下来用健身事情打个比方。

今天下班后比较晚,白天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去健身。

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本我跳出来对自己说,“已经很晚了,不要去健身了,没意义,先找点吃的,满足味蕾,找两部电影看看,放松放松”

但超我却在提醒我,“早上定下的事情,就要完成,不能堕落下去,健身可以变得更自律,让身材变得更好,有更充足的精力,虽然下班比较晚,但上班强度不大,可以去健身房锻炼”

心里就有两个声音,要去健身,不去健身。

好了,我的自我就出现了,之后会通过、思考、分析、逻辑、判断,最终选择超我的锻炼?还是本我的不锻炼?

本我和超我是两个对立面,随时都在打架,而自我就是平衡两种心理的核心。

问题来了,根据上面这个案例,会不会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应该用自我去选择超我状态,毕竟健身对身体好嘛。

那当然不是

这里要说到弗洛伊德心理学提到的“潜意识”

如果自我总是选择超我状态,那本我就会被压抑。这些被压抑的心理,会积累在潜意识中,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比如:强行忍住不发生性行为,觉得性生活是一件肮脏的事情。本我却需要性的发生,久而久之在性方面需求,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心里会出现扭曲,在某时间会爆发强的奸,性生活不和谐,以及和伴侣发生矛盾。

一个完整的人,本我、超我、自我要随意的切换,而不是谁比谁强。平衡状态才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状态。

以上就是在利用超我毁了自己,超我长期压制本我的危害。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状态都反馈在食物和性上,不然没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当性和食物被满足时,内心就会很空虚。

本我更在乎感受和感官

超我更在乎和群体合作后的尊重和荣耀感。

我们每个人要保证心理健康,才能够融入到群体合作中,毕竟所谓的道德、品德、包容,这些词都是和至少两个人有关。

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包容、善良这些词,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标签,而是别人对我们评价,所以超我更多的是和外界合作。而恐惧、害怕、焦虑、寂寞,性和食欲,这些却只能自己感受。

书中还有一些观点讲的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前提是“人是以性为繁衍为生存目的”。

男孩在某一段时间会迷恋母亲,而女孩在一段时间会迷恋父亲,这是人的正常心理现象。

这种心理是本我的自然反应,99.99%的人都会对父母亲性遐想的倾向。

但为什么发生的概率比较少呢?就在于通过社会的教育,自己有了一定的道德和标准,自我可以很好规避选择超我,不满足本我的性行为,不发生乱的伦事件。

所以一个小孩子从0涨到1这个过程也就是自我、超过、本我发展的过程。

自我会有逻辑推理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做个自我很独立的人,确实会非常的难。

从孩子对父母有性遐想这件事,又可以推理出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比如:男孩子迷恋母亲,会模仿父亲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喜欢。

于是就开始崇拜父亲。此刻父亲的所作所为,都会成为孩子的标准。父亲就是孩子的引路人,让孩子去学习你的优点。

从孩子的心里讲,在性发育的促使下,想要争夺父亲的地位,把母亲占为独有,但是由于自己还不够强大,只能模仿父亲的行为,以获得母亲的爱。

此时男孩特别需要母亲的爱,也非常愿意听母亲说的话。而男孩本来就喜欢母亲,就不需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多细心,耐心地开导即可。

女孩反过来会模仿母亲,去争夺父亲的宠爱。妈妈应该教女孩女人柔美,善良,温和的一面。而不是无知地吼叫孩子,女孩也更愿意听从母亲的言谈。

女孩会喜欢父亲,父亲需要做到正常关心交流,耐心与女孩沟通。毕竟女孩对父亲的这种爱也源于性的本能,而且女孩子也会对父亲抱有性幻想。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性源论,我不完全认同,但值得了解一下。

有很多人可能问,为什么小孩会对父母有性幻想,原因在于生活环境中,父母离自己最近。

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读很多书,对世界理解不够,都是本我在游走,之后会通过模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洗礼,会有超我的防范。

自我就会作出判断,和父亲和母亲发生性行为,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最终在成年时,男性和女性就会去找,同龄的男性和女性发生性关系,以达到性需求的平衡。

满足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的所有平衡,你想如何发生了乱的伦事件,本我得到了满足,但是超我呢?那就是一辈子的阴影和溃败。

但如果没受到良好的教育,也就是没有模因的影响,那这个人也不会有超我出现,不会感到愧疚。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