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自己是一种心态,一种对自己的认同和理解。当一个人真正接纳自己时,他不会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本质,也不会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而失去自我。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会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同时也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这个以完美标准为导向的社会中,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变得尤为重要。
真正接纳自己的人
首先,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懂得自我价值的重要性。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拥有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价值。他们不会将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因为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他们能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过分追求完美。他们懂得自己的价值不是由外界的评价所决定,而是取决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同和接纳程度。
其次,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他们不会试图掩饰自己的弱点,也不会因为这些弱点而感到自卑或沮丧。相反,他们会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并积极地寻求改进和成长的方式。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潜力,只要努力去发掘和利用,就能够变得更好。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批评或否定而动摇自己的信念,而是用这些反馈作为自我成长的机会。
此外,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会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他们懂得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接纳方式。他们会为自己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充电和放松自己。他们会寻找自己喜欢的活动和爱好,给自己带来乐趣和满足感。他们也会学会说“不”,不会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过度劳累。他们明白只有在保持身心平衡的状态下,才能更好地接纳和发展自己。
总之,成为一个真正接纳自己的人需要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对自己的理解。只有当我们真正接纳自己,才能够拥有内心的平静和自信。我们应该珍视自己的独特性和优点,同时也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给自己留出时间和空间,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重要的一环。只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我的几点事实:
我的父母都是一个爱看不上别人的人,包括他们子女--我和我姐姐。至今能记起来一些,我其实不是某个动机,在他们理解中确实很不堪的动机。(不过从很多书的描述中,在中国同龄人父母里横向对比的话应该是足够在60%及格线以上的。)
我曾经也是非常严重的有这个问题,而且爱好为人师。原因是自己作为一个最近几年慢慢从碌碌无为过活的人开始转变,看见别人不转变就瞎操心。
这个情况最近转变多了。年初时候多个角度学了李笑来在得到上做的《财务自由之路》,其中讲看到别人的好(这样才可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一个概念是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我好,我不好,你好,你不好的四种排列组合。显然,我好你也好是,最好和最终的稳定心态。自此之后我会有意识的列一列别人的优点,尤其是我又开始进入“这人水平不行”的思想时候。
我对自己也接纳了很多。因为我去年年末的时候生死观,得失关有个比较大的看开的过程。一个人真的很渺小,一生也真的很短暂,得失生死真的可以看开一点。加上这几年中我的物质欲望已经降到很低。我现在已经不会对自己的过去后悔、厌恶自己的“缺点”(无论是可以改变的还是不能改变的),以及当前走的弯路和失误有任何负面情绪。也基本不会和其他人做比较。
我觉得人生真的很像旅行,无论条件怎么样,中间有多少不顺利,长短如何。只要还在旅途就该沉浸在当下,也就是用好自己的一生,用心用力做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寻找生活意义。而当这场旅行被叫停的时候(可能是很突然的),我们看了多少,玩了多少都很满足。
所以我在理性意识中,是个很淡然的人,接受自己的一切,不担心自己的未来,不郁闷不顺和不幸,但又不缺少坚持、行动和想法。但晚上做梦时候却还是很多纠结、挣扎、对父母和其他过去的人和事情愤怒。以至于睡眠对我完全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之前我一直很疑惑为什么我自认为已经很内心平静的人,深层次潜意识还会是如此。
昨晚就有一个类似情节的的梦。今天白天细细回忆并思考了一下情节都代表了什么。最近发现一本很受用的书《安心正念课》。做晚饭时候听书时候,听到讲接纳一段内容。突然恍然大悟,只要我不能够用最理解、坦然和慈悲的心完全接纳别人的话,我也不能真正的、完全的接纳自己。所以我相信通过有意识的自我引导和修养,包括这本书的影响,我会慢慢接纳一切人,同时就会真正接纳自己。也就是内心平静的一方面。
PS:《安心正念课》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排除杂念的感受:包括感受自己的思维、情绪、脾气、身体内部、感受自己的所作所为,包括行动坐卧、呼吸、吃饭,并以主动有意识的视角去感受和认真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今天会有意识的思考梦境到底说明了什么。
我现在觉得人生真的很像旅行,能玩多久就玩多久,每到一个地方,认真体验,尽量探索。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相当于可以开着私人游艇,私人飞机旅游,有人条件有限就是骑个自行车去周边树林河边散散心。寿命长的人相当于环游世界,寿命短的是一天半天游。旅行中要用体验之心还是比较之心不言而喻,人生这场旅行最重要的是沉浸在当下;也就是用好自己的生命,用心用力做自己该做的,想做的事情。而最终其长短和豪华程度,是不是能顺利和随心所欲,接受就是最好的态度。有些人的旅游是 上车睡觉 ,停车撒尿, 下车拍照 ,第二天一问什么都不知道。有人的人生就是这样,生活被安排好,随波逐流,对一切没兴趣,更不会问自己到底想做什么,该做什么,死的时候列不出一生有什么闪光的时刻。
直面自己未知的恐惧我们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有许多缘故,在其中怯懦是很重要的一点,由于害怕直面自己未知的恐惧,因此没办法寻找恐惧缘故,这个就永远也不很有可能处理它。因此,要想让自身变得完善且强劲,要想彻底接纳自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逼自己直面恐惧。假如害怕社交媒体就尝试去了解不一样的人,假如害怕学习培训就定下目标一个个去攻破,假如害怕经营感情就努力去学经营感情的形式...总而言之,害怕什么就去做什么,你能在这过程中变得更优秀。
了解自己期盼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使自己越来越好很重要的流程,所以只有就是你确实喜欢的东西,你才能够竭尽全力去为之努力。因此,假如此时不知道该如何做,我就先考虑清楚自己要什么,定好适宜的总体目标再采取行动,这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千万别害怕表达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只要是你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达到的,就没什么不敢面对的。学好勇于承担责任
假如你总让自己陷入后悔莫及中,你就真永远不能变成更好的自己,因此学好对自身的人生承担,做出选择的事更慎重,进行了挑选也不后悔莫及,只有这样才能过得更加幸福。这或许是我在踉踉跄跄中最深刻的感受,因为我也是一个特别担心的人,往往容易让自己陷入懊悔和痛苦当中,也由此而错过了很多机会。之后,我改变了自身规定完美性情,很多事努力就好,然后变得更优秀也更加从容了点。我认为,这样日子虽然没有极致,但是却自己想要的。
第一步,勇于“直面自我”:
在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采用各种防御机制来避免自己受到创伤。这也导致了,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面对难题时,就很难做到直面自我。
这时候,我们不妨通过依靠缔结一段结实可靠的关系,慢慢的去建立这种安全的关系,解除防御机制,让我们能在安全感充满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去直面这个“不完美”的自己。然后重塑之前的自我认知,建立对自我认知的客观评价。
第二步,走出自恋和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词,虽然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一个人有完美主义倾向似乎更多的是指这个人存在自我要求过高,苛责自己的现象。但在很多情况下,完美主义还可能是由于这个人的过于自恋导致的。
许多心理研究证明:当一个人用不正常的、完全高于人类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其内心深处是隐含了一个信念,就是这个人他不能让自己甘于做一个凡人,普通人。所以当ta认为自己未达到那个标准时,便会陷入自卑之中,无法自拔。
然而,“成熟”是需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是要懂得每个人都有其局限和弱点的。若我们长期用那种自己无法完成的要求来苛责自己,不仅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用于内心的自我建设,更是容易导致我们在现实的成功这件事上裹足不前。
当一个人对自己了解的越深的时候,自然也就会对别人理解的越深,对人性的很多规律就知道的越多,也就不会再拘泥于自卑不自卑,因为没有任何自卑的需要。
一个自我接纳的人能接受自己和他人,不会为自己或他人的缺点所困扰,感到内窘与不安,他们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现状,包括自己的需要、水平、愿望,同样也宽容地对待他人的弱点和问题,从容地生活。
真正的“接纳自我”式的“改变”,并不是让我们认识到自己弱点后,改变这个弱点,然后变成像别人一样好,而是在自己的基础上努力变成更好的自己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