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是一个人的核心特质和行为方式的总体表现,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一个健全的人格是成功和幸福的基石,因此,建立健全的人格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格呢?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下是几点建议。
如何建立健全的人格
首先,培养正面的品德和价值观。人格的塑造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基础。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善良、诚实、正直等正面品质。同时,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努力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正面的品德和价值观将指引我们正确的行为和选择,从而使我们的人格更加健全。
其次,注重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人格建设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通过自我认知,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劣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还应该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素质。
第三,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是人格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们可以学习他人的优点,吸取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与他人的交往也可以提高我们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在交往和沟通中,我们应该注重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
最后,坚持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人格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爱好,通过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来提高人格素质。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可以使我们更加自信和成功,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的人格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培养正面的品德和价值观、注重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坚持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我们可以逐渐建立健全的人格,实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人格构建人生大厦的支柱,没有它,壮丽与辉煌将无从谈起;人格是人生的风帆,有了它,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人格是磁石,是人生靓丽的风景线,惟有它,才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巨大魅力。然而,当今的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上各种观念混杂、碰撞。社会生活中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使一些处于人生“断乳期”的初中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把自己看得过重,在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有些学生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对人无感激之心,做事不尽力,甚至漠不关心,对公共财物甚至自己的财物不知珍惜,不去注意克制自己言行。初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怎样才能使一个中学生发展成具有健全人格品质的人呢?这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如家庭的、社会的、自身遗传方面的等等。这里,我只谈谈班主任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一、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塑造学生一个健全的人格比教授他们一个高的分数更重要,何况有了一个健全的人格又何愁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塑造孩子健全完善的人格,就必须从养成教育抓起,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打好人生的初稿。 养成教育是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事情对青少年的言语、行为、态度等进行训练,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做人品质的活动。教育的宗旨是积极倡导“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育的方式是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增加学生的道德体验,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内化为学生终生享用的习惯,这将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定型和铸造美好未来起到了固化和奠基的作用。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刻苦磨练、日积月累,“德才兼备、德达材实”的育人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二、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与美丑 世界本来就是多彩的,有善、有恶、有美、有丑。中学生必须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吸收善和美,抛弃恶和丑。手下曾有一学生惯于“助人为乐”,——以帮助人打仗为乐,我所知道的他的两起打仗事件,都是他帮助别人打的,结果自己却成了校务室的常客,甚至学校的公开批评。我在和该同学谈心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去打仗,动机是什么,他说,既然朋友叫去帮忙,不好意思不去。我说,你们都是初中生了,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应该想办法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理智地去对待这类问题,而不是去帮助他们打仗,否则是越帮越“忙”,对双方同学都没有什么好处。 个人行为如此,对于文化亦然。在开放的社会环境里,学生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文化倾向和追求有自己的主见。教师应该着眼和着力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向主流文化、深层文化的方向发展,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独立地进行判别、筛选。如何提高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教育,从中获取人格力量。审美,是人们为客体激起的一种崇高和优美的感情。因此客体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一个完整的人格会时刻向周围环境辐射出关于美和丑的信息,从而也就成为他人评价自己美与丑的对象。也可以说,人格的形成,也是展现自身美与丑的过程,或说展现美的人格和丑的人格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美的人格也就是美的人生。因为人格的美化是有具体内容的,这些美的高尚的内容,便是人的追求的目标。美是人存在的最高境界,包含着生理的、社会的、道德的诸多因素,在层次上是最高的要素。人们总是明辨是非,追求真理:识别善恶,追求至善;分辩美丑,追求完美。 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生也是在与人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具有重大作用。 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人格需要人格的陶冶。教师几乎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的行动比他的言论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如果把学生比作洁白无瑕的银幕,那么教师就好比是清晰的拷贝。拷贝上的一切将毫不掩饰,毫不保留地投映在银幕上。教师的人格特征必将在学生的心灵中,在学生的人格蓝图上留下深远而有决定性的影响。良好的师德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核心,教师应以真、善、美的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道德行为,敬业爱岗,以身作则,勤学躬行,努力成为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甘于清苦,耐得寂寞,乐于奉献,海纳百川,应是教师人格中一道善和美的光环。师爱是师德之魂,在一定程度上说,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容易,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才是神圣的。因为这是一种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又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也正是这种爱,促进了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着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甚至受益毕生。 进入初中,是中学生了,有了与儿童时代告别的新异心情。新的环境、新的学习内容、新的要求、新的朋友,产生着新的相互关系。初入中学时,还以教师为中心,对朋友还在“探索”。比较熟悉之后,少年期相互关系的新特点就开始显现出来。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交往,开始比师生关系更为重要,而且比小学生的相互关系复杂、多样。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在人际交往中,各人的爱好、性格都不一样,不能用一种标准去衡量、要求,更不能因为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和志趣而失去容忍。对人要宽厚、温和、仁爱,要在人际之间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最终达成顺利沟通,愉快合作。宽厚待人,也就是容得下人,允许别人有不同看法,允许别人持保留意见;宽厚待人,也就是以君子之心衡量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甘作人梯,牵线搭桥;宽厚待人,也就是能够正确对待别人的错误,帮助分析原因,一起寻找改进的办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厚可以养德,宽厚可以消除误会,宽厚可以减轻反对的阻力。对人越宽容,留给自己的空间就越大。一味压制别人,排斥异己,是一种简单但也是最不聪明的办法 四、培养竞争和合作精神 竞争精神、合作精神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也是一个健全人格的标志。一个成功的社会永远少不了社会成员间的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理念则是我们应该接受和努力实践的理念。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竞争的意识与能力,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才能在社会上和生活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人格。通过合理竞争,让他们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从而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满足其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时候首先应明确开展竞争活动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赛的是思想、是人才、是干劲。切忌让学生产生竞争就是一味的争胜的错误认识,为争胜就不择手段、钩心斗角、互相拆台。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的同时,要提倡学生的合作精神。不会合作的人就不会竞争;只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才能开展有力的竞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这样说“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是的,社会呼唤人才,人才源于教育,育人之计在树人,树人先树本。树之本为根,根不直,树不立;人之本为人格,人格不健全,难成栋梁材。人格,就像浓浓的馨香,渲染出生命的宁谧,勾勒出生命的光泽,于不平凡中见真谛。有了人格上的魅力,生命就是永恒不变的钻石,晶莹剔透在暗夜里散发出耀眼的光泽,永远闪亮着,让生命也变得多姿多彩。
人格健全的标准是人格的正常和谐的发展。心理学对于健全人格的相关特征有学术角度的定义,认为可以从五个维度来定义一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是否健康一性格(内外倾)、人格品质(善恶)、责任感、情绪稳定性、思维开放性。
健全人格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的反面是不健全人格。当-一个人的人格发展出现了偏离或称障碍时,我们就需要对之加以纠正和解决。这个过程就是人格的健全过程。于是我们就把一个人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情形称为人格不健全。反之,一个人人格发展平衡、和谐的正常状态,我们便称之为人格健全。健全人格的培养过程,就是要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全面发展以达到人格发展的正常状态的过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