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朋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朋友的孩子更容易获得快乐和幸福,而缺少朋友的孩子则会面临着许多危害和影响。本文将从社交、情感、认知和行为四个角度来分析孩子缺少朋友的危害和影响。
孩子缺少朋友的危害与影响
社交方面,孩子缺少朋友会面临着社交技能不足的问题。这些孩子将无法学习如何与同龄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何解决冲突等。这些技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缺少这些技能会导致孩子在未来的职业和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
情感方面,孩子缺少朋友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孩子需要有人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缺少朋友的孩子会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可能会变得消极和抑郁。
认知方面,孩子缺少朋友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孩子需要通过与同龄人交流和互动来学习新的事物和知识。缺少朋友的孩子可能会错过许多学习机会,而且他们在学习中也会感到孤独和无助。
行为方面,孩子缺少朋友会影响他们的行为举止。孩子需要有朋友来指导他们如何行为得体和言行合适。缺少朋友的孩子可能会变得孤僻和自闭,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不良行为,例如欺凌、偷窃等。
综上所述,孩子缺少朋友会面临着许多危害和影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教育者应该注意到孩子的社交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同情心、有同理心的人。
前几年家里亲戚的孩子上小学,因为上课被同桌影响,孩子姥姥特地去学校找老师,说好话希望调座位。
当时的我还觉得,这样做似乎有点过火,父母没必要关注这么细的地方。
但当自己孩子快要上小学时,我才开始体会到亲戚当初的那份担忧了。
孩子上学以后,同伴效应有时比父母影响更大都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但随着孩子的慢慢成长,受到影响的因素也会越来越多。
老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上学以后,"同伴效应"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著名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对于孩子来说,同伴和父母同样重要,甚至影响效果会更大。
前段时间有一个看到一个让人觉得后怕的新闻:
有一个路人发现几个孩子在高楼的窗台外玩耍,觉得特别不安全,就一边劝说一边顺手拿出手机拍了下来。
视频发到网上经过发酵,有些网友从视频里找到异样感,似乎是年纪最大的那个孩子,在"教唆"几个年纪较小的孩子,做一些冒险尝试,譬如手不扶东西站在高台边缘处。
明知道大人不允许、有危险的举动,那些孩子为什么还要尝试,难道不感到害怕吗?
撇开"坏孩子"的别有用心,其他单纯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出于"同伴效应"的影响。
同伴都这么做了,我也可以做;
我不这么做,同伴会不会嘲笑我?
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害怕自己和同伴不一样,会努力寻求同伴的认同感。
他们善于模仿,从举止动作、衣服打扮到口头禅,都特别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如果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甚至会想方设法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合群"。
因为同伴效应的强大,所以交友状况就显得格外重要。孩子倘若交友不慎,遇到像新闻中那样的"坏小孩",比没有朋友更可怕。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交朋友?首先,不要关闭亲子沟通渠道
孩子长大了,父母会发现能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少家庭等孩子到了青春期,才发现沟通的大门早已关闭许久,哪怕遇到再大的苦难,也可能不愿向父母开口。
成长中的孩子会越来越有独立意识,但并不意味着所有青春期孩子都和父母处于敌对状态。只有从小就维系好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可信、可依靠,才会让他们愿意对父母吐露心声。
其次,关注而不是干涉
有的父母过于关注孩子的交友状况,把孩子身边所有的同伴都视为洪水猛兽,就又过头了。
我高三读完那一年,几个小女孩觉得上大学了,自己也就步入了成年人的行里,兴致勃勃地约着一起打耳洞、染头发。
没想到打完耳洞的那天晚上回家,接到了一个女同学妈妈的电话。同学妈妈说话很礼貌,但内容听起来却很刺耳,大意是我们不该带着她女儿打耳洞。
对于着急向自己、向世界宣告自己长大的孩子来说,父母过度干涉无疑就像扎憋气球的那根针。
最后,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有利于帮助孩子甄别友谊的好坏。
当父母从小给孩子灌输欺负人不对、偷东西不应该、好孩子不撒谎这类基本的行为准则,孩子会记在心头。等孩子稍微大点,他们还是会记得父母一直以来的教育,不会轻易颠覆自己的已经建立了的观念。
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好的友谊是会让他感受到开心和快乐的,能够和同伴共同进步。
若身边所谓的"朋友"总是让孩子痛苦、自卑、烦躁,甚至怂恿孩子不好好学习、做坏事,那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以后会遇到更适合自己的伙伴。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