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说完孩子就后悔

时间: 2023-08-13 02:49:37

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在成家立业之后选择拖延生育,或者干脆放弃生育。然而,也有一些人在生育之后,却在某种程度上感到后悔。他们常常会说:“说完孩子就后悔。”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必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

说完孩子就后悔

首先,生孩子是一项巨大的责任和负担。孩子的出生不仅需要父母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还需要他们在精神和情感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父母往往无法充分地陪伴孩子成长。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忙碌、社交活动或其他原因而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关爱,导致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孤独感和缺乏安全感。面对这些问题,父母不禁开始后悔生孩子的决定。

其次,孩子的教育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现象逐渐显现出来。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一些大城市或发达地区,而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孩子们的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父母可能需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当他们意识到生孩子不仅意味着更多的经济负担,还意味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可能会成为一个瓶颈时,他们就会后悔自己的决定。

此外,孩子的行为问题也是导致父母后悔的原因之一。尽管父母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懂事,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一些孩子可能存在行为问题,如叛逆、不听话、缺乏自控能力等。这些问题不仅给孩子自己带来困扰,也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烦恼和不安。父母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对,或者孩子的性格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父母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生育,从而产生后悔之情。

综上所述,后悔生孩子的现象在当代社会中并不罕见。这种后悔往往源于父母们面临的巨大责任和负担、教育成本的高昂以及孩子的行为问题等多个因素。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生育就是错误的选择。虽然生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但它也给父母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和幸福。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地对待生育问题,权衡利弊,做出适合自己的决策。

对孩子发完脾气,却又后悔流泪,多少妈妈的无奈和心酸

文|淘妈

昨天在群里看到一位妈妈说她打了孩子,结果打完就后悔了,然后自己抱着孩子哭。接着又有一位妈妈说打了家里的老二,打的时候控制不住。但是事后看着孩子哭得伤心的样子,她既后悔又心疼。相信当妈的人,完全能理解这两位妈妈的感受。在孩子调皮、不听话、哭闹的时候,妈妈们总是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可是看着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又很后悔,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

情绪失控的妈妈背后,都有一个缺席的爸爸

可能很多人看到妈妈冲孩子发脾气都会指责“怎么当妈的?那可是你自己的孩子。”是,妈妈们是不应该向孩子发脾气。可这是妈妈们愿意的吗?其实在我看来,背后缺席的爸爸才更应该受到指责?

我们开头提到的两位妈妈,第一位是96后,3年抱俩,自己全职在家带娃。第二位妈妈更是3年抱3个娃,老公常年在外工作,照顾孩子的事情全部由她自己来。就连三胎的月子都没有人照顾,自己在照顾三个孩子的同时再照顾自己。没有哪个妈妈想要对孩子发脾气,她们从骨子里也希望自己是温柔的、好妈妈的形象。可是妈妈们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想要照顾好孩子又想要打理好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们渐渐失去了自我。再加上老公对自己的付出视若无睹,甚至还会埋怨“你怎么当妈的,连个孩子都看不好?”这些足以让一个妈妈变得面目狰狞。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我们都要好好的》这部电视剧,剧中刘涛饰演的寻找就是一位全职妈妈。她因为患上抑郁症而试图自杀,丈夫却不理解妻子为何会情绪崩溃。因为在他看来,他整天在外工作赚钱,已经很辛苦,做的够好了。可是寻找却说“除了带儿子,没有人跟我说话。没人在乎我开不开心,过得好不好。”

有多少女人,自从当妈后就把自己活成了一支队伍: 育儿 师、医生、厨师、早教师……要知道,她们也都是刚长大的小女孩,在当妈这件事上没有经验。但是她们已经很努力得在 探索 ,有关孩子的事情都在硬着头皮前行,只为了能当个好妈妈。但是背后那个缺席的爸爸,除了不理解这一切,对妻子的付出视而不见,还满是抱怨,甚至还要说风凉话。在这种氛围下,妈妈们不崩溃才怪。


妈妈不快乐,孩子也不快乐

虽然说妈妈们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还是建议妈妈们尽量少这样做。因为妈妈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这一点,淘妈深有体会。在我高兴的时候,淘淘也是有说有笑。一旦我不开心了,淘淘的情绪也很差,很容易生气,还会说“你不爱我”这样的话。

《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说“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 社会 性。”妈妈的坏情绪是会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的,蚕食着他们内心快乐 健康 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做一个快乐的妈妈,让孩子也能充满阳光的成长。


不做100分妈妈

很多妈妈都在追求成为100分的完美妈妈,一旦自己哪里做的不到位就会产生自我怀疑。其实完全没必要这样,没有谁是完美的,更何况是我们“无证上岗”的妈妈们。人们总喜欢用“为母则刚”来绑架妈妈们,觉得妈妈们就应该是无所不能的,可我们真的只是凡胎肉体,不是超人。在爱孩子的时候也别忘了,在成为妈妈之前,我们首先要成为我们自己。所以,妈妈们不要强迫自己成为100分妈妈。对于孩子来讲,“妈妈好了,我才会好。”


淘妈说: 育儿 的路没有一帆风顺的,都是欢笑与眼泪并存的。妈妈们先要做好自己,先爱自己,然后再爱孩子。这样你才更有力量去打 育儿 的持久战。

吼完孩子就后悔的父母,不想陷入死循环就得咋办?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相信很多家长都吼骂过孩子,他们总是抱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只要孩子做的有一点让他们不满意,家长就会大发脾气。

即便是性格再好的家长,也经受不住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

在家长的责骂之下,孩子们纷纷化身为受了伤的小绵羊,他们耷拉着小脑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那些年轻小的孩子们,甚至还想要往父母怀里扑,让父母看到又有些于心不忍,后悔自己对孩子的粗暴的行为。



其实每一位家长在发脾气之后,应该都会有一瞬间感到后悔,他们会自责,并且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好好对孩子。

但是当孩子再一次调皮或者做错事时,父母又会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于是相同的一幕再次上演,依然是父母在吼,孩子在哭。

父母的情绪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如果父母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大吼大叫。

那么很容易让孩子性格扭曲,不是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就是变得暴躁,仇视一切。

这对孩子的成长显然都是不利的,只有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够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我们经常会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因为他们的情绪说变就变,往往前一秒还在又蹦又跳,笑得合不拢嘴,后一秒就哭的梨花带雨,满脸都是小情绪。

其实大人们又何尝不是呢?很多时候,父母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经常出现吼骂孩子之后就后悔的行为,那么就应该要做情绪追踪了,别陷入死循环。



家长如果总是吼骂孩子,会给他们带去不良影响 哈佛医学院附属麦克莱恩医院(McLeanHospital)的精神病学副教授Martin A.Teicher,透过十几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长期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生长。

那么他们的脑部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言语能力变低,从而影响他们的整体智商,对孩子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都认为相比于行为上的暴力,言语暴力对孩子的伤害应该会更小。

而且在他们的认知里,孩子是不会记仇的,正所谓打一巴掌给一个甜枣,事后哄哄孩子,带他们去游乐场玩一天,或者买点他们喜欢吃的零食,孩子就会忘记一切的不快。

然而孩子虽然在情绪上很快能够恢复正常,但他们大脑受到的损伤却是不可逆的,这种损伤会直接导致孩子心理产生阴影。



即便从表面上很难看,但是他们的大脑发育水平会明显降低,这对孩子的智商肯定是有影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为人处世,导致他们很难融入社会。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正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有着过高的要求,所以他们才会在孩子脱离自己的掌控时产生不满情绪,他们觉得自己无能,才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所以家长会把这种情绪加在孩子身上,把孩子当成发泄自己愤怒的出气筒。



学会情绪追踪情绪追踪的过程其实就是家长反省的过程,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发火,过错并非完全在孩子身上。

所以事后家长也需要反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客观的分析,从而让自己暴躁的情绪得以缓解,让自己原本气愤的心情变得明朗起来。

这时家长会发现自己也许开始慢慢懂得孩子,开始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让他们真正愿意尊重孩子的时候,即便自己依然会有不良情绪,也会尽量想办法找到合适的途径去排解,而不是完全发泄在孩子身上,在无形中伤害孩子。



如何做好情绪追踪?1、记录事情的经过

当父母在吼骂孩子之后,心情必然也是很难平静的。这时父母首先要做到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渐渐平稳。

在充满理性的情况下客观记录刚刚事情发生的经过,必须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原因、内容。

比如时间是在晚饭后,地点在书房,原因是学习,内容是孩子不愿意写作业。

通过记录,父母就知道为什么会和孩子发脾气,并且反省发脾气的原因有没有掺杂其他的因素。

比如自己在单位里受了气,忙碌一天,心情烦躁等等。这样才有利于父母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情绪。



2、记录自己的反应

家长发脾气时,在行为和情绪上必然会有所反应,这些反应在事后都应该被完整的记录下来。

比如自己在暴躁时有没有对孩子动手,使用了什么工具对孩子动手,和孩子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已经超出了常态?自己的情绪是感到失望疲惫还是气愤不满更多?

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脑子里会浮现哪些想法,这些也应该及时记录下来。

因为透过这些想法,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焦虑是什么,才能找到我们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从而得以改善。



3、记录回应

父母对孩子发脾气之后,孩子必然会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时父母一定要记录下孩子当时的反应,是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还是因为害怕而哭泣,又或者是因为不满而对父母进行一番反驳。

通过孩子的回应,我们也能大致知道自己对孩子所做的一切会给孩子留下什么印象,是否能让孩子接受,又或者是正在伤害着孩子。



4、记录后续的感受

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停止之后,相信双方情绪都会有所波动,对父母而言,也许更多的是自责,因为他们不愿意对孩子如此暴力。

而孩子也许会自我反省,认为父母都是为自己好,是自己不够努力才让父母伤心。

当然有时也会认为父母不讲道理,或者根本不懂自己,从而造成亲子隔阂出现。



5、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

当我们的情绪出现之后,我们应该对自己情绪的爆发点进行分析,并且从中找出和孩子是否有具体的联系。

只有找到情绪背后真正的原因,才能让我们用更合适的方法对待孩子,而不是只会对孩子大吼大叫。

学会理性的分析问题,客观的看待问题,做到"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以及"及时求助"。

这样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成为孩子的人生中的榜样,让孩子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