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认知失调和行为: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时间: 2023-08-13 03:52:57

认知失调是一种认知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人在对自己、他人或者环境的认知中,存在着矛盾、不一致或者不完整的情况,这种情况会导致人的行为出现问题。例如,你认为自己很聪明,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你的行为却表现出相反的结果,这就是认知失调导致的行为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认知失调和行为: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认知角度分析,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来改变行为。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即自己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信念等,然后通过认知调整的方法来改变这些模式。例如,如果你认为自己不擅长某项技能,你就会在执行这项技能时出现问题,那么你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认知模式,找到问题所在,并用积极的思维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认知,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从心理角度分析,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改变行为。情绪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不同的情绪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例如,当你处于愤怒的情绪中,你可能会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而当你处于平静的情绪中,你的行为就会相对稳定和理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当你感到愤怒时,你可以深呼吸、做些放松的活动来缓解情绪,从而避免做出冲动的行为。

从行为角度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习惯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对于个体的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习惯,那么我们的行为就会更加稳定和规范。例如,如果你想要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你可以制定一个锻炼计划,并严格执行,这样就能够逐渐建立起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总之,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改变自己的行为,通过认知调整、情绪调节、建立良好的习惯等方法,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态度改变:认知失调理论

Festinger 弗斯汀格认知失调理论
?含义

? ? ? ? 由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

? ? ? ? 当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不一致,并且无法对自己的行为找到外部理由时,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

? ? 为了克服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 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 :

? ? ? ? ①改变态度

? ? ? ? ? ? 改变自己的态度,使其与以前的行为一致

? ? ? ? ②增加认知

? ? ? ? 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以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认知来减少失调

? ? ? ? ③改变认知的重要性

? ? ? ? 让和态度一致的认知变得更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

? ? ? ? ④减少选择感

? ? ? ? 让自己相信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

? ? ? ? ⑤改变行为

? ? ? ? ? ? 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相冲突
?支持认知失调理论的证据

? ? ? ? ①不充足理由与认知失调

? ? ? ? 实验发现,不充足理由组将经历最大程度的认知失调,并产生最大的态度改变

? ? ? ? 而充足理由组没有产生认知失调,所以态度发生最小的改变

? ? ? ? ②自由选择与认知失调

? ? ? ?有选择时,认知失调高,态度改变也大

? ? ? ? 无选择时,体验到的失调少,态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 ? ? ? ③努力与认知失调

? ? ?努力做一件不好的事情,必然带来较高的认知失调

? ? ? ? 为了减少失调,人们只能改变对这些事情的态度,从不喜欢变得喜欢

? ? ? ? ④决策后失调

? ? ? ? 人们在做出任何一个决策后都会产生失调,这种失调叫决策后失调

? ? ? ? ? ? 它可以通过改变对最终选择的评估来减少

? ? ? ? ⑤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 ? ? ? 研究发现,大脑背侧前扣带回和前脑岛在认知失调的过程中被激活

如果小孩子总是在你工作的时候吵闹,怎样利用认知失调的方法改变他的行为?

如果你的孩子有以下的表现,父母要检讨自己怎么对孩子的了。

1/7你在忙的时候,孩子就会找各种的理由来找你,不让你工作,如果你这个时候对着孩子大吵,甚至动手打孩子,那就是你的错了,因为你是不是这段时间忽略了孩子?孩子这样做是渴望你的关注,希望你可以抱抱他,多和他互动。

建议: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温柔的给宝宝说,爸爸忙完陪你玩。


2/7
你发现孩子经常对你撒谎,先不要说孩子,先要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或者是经常欺骗孩子,做出很多的承诺,从来没有实现过,孩子这样子就是学习父母的。

小编建议: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承诺,给出承诺就要完成,不要失信于孩子。


3/7
你带着孩子出门玩,孩子喜欢玩那个游戏,你让孩子去玩,孩子会让你陪着一起,那是孩子没有自信的表现,那是平时你给孩子的建议太多,缺少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的机会。

小编建议: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做好了要及时的鼓励孩子,慢慢地培养孩子自信心


4/7
宝宝,妈妈今天给你买的这个;宝宝,明天妈妈再给你买其它玩具玩,你是什么都给宝宝买了,但是你就是没有问一句,“宝宝你喜不喜欢?”就会造成宝宝抢别人的东西玩。

小编建议:多给宝宝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宝宝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什么都替孩子做主。


5/7
宝宝,别碰那个碗,有危险,妈妈给你拿;宝宝,快下来,有危险,来妈妈把你抱下来,如果你什么都给宝宝做了,让宝宝的成长道路上没有一点困难,那么孩子就会变得懦弱胆小了,因为宝宝心里就会有“宝宝,有危险”这句话。

小编建议: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情,可以在一旁保护一下,不要什么事情都给宝宝做了,要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6/7
孩子不会尊重别人感受,那是家长的错,不要说是孩子没有学会,这个要从平时你给孩子说话,如果给孩子说话用命令的形式,那么孩子就会形成不尊重别人的感受;如果你是温柔的语气去问,顾忌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就会学会尊重别人。

小编建议:父母在家多多地关心一下孩子,不要给孩子说话,就是命令他必须这样做,有的时候可以用商量的语气来说。


7/7
作为父母我们要去顾忌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你的一言一行就在影响着孩子,当父母的不要因为自己的原因,把脾气发给孩子,这样会给孩子心理造成影响的,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孩子,给孩子一个平等的待遇,多多地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认知失调理论解释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关注人们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当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会引发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被称为认知失调。
具体来说,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不一致时,个体会感到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为了消除这种紧张感,个体会采取各种方式来减少这种认知失调。这些方式包括改变自己的态度、行为或者认知,以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保持一致。
例如,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很健康,但是他的行为却是不健康的(比如经常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他可能会感到认知失调。为了减少这种失调,他可以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比如开始采取更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者改变自己的态度,比如认为吃高热量食物也是可以接受的。
总的来说,认知失调理论强调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并解释了当两者不一致时个体会如何应对。

认知失调及正确处理方法

认知失调的发现者,就是费斯汀格教授。什么叫认知失调呢?费斯汀格将认知失调描述为一种紧张状态,当一个人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便会发生。两种认知如果相互对立,则是不一致的。认知失调的经历是令人不快的,所以人们有动力去减少失调;这类似于减少饥饿或口渴等内驱力因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里,内驱力来自认知上的不适,而不是生理需要。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所说:“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一生都在试图说服自己他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换句话说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举个例子,比如戒烟这件事,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吸烟对身体不好,这个是医学的一个定论,吸烟对身体会有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对于那些大强度的抽烟者,对于那些抽烟抽得特别厉害的人来说,你去问他抽烟好不好,你会发现他能够找出很多个抽烟不会损害健康的例子。比如那个人抽烟,活得时间很长;那个人抽烟,还活到一百岁呢,那是怎么回事。他用很多个案来说服自己,这就是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他解决自己抽烟和恐惧之间失调的办法,是找几个案例,别人没事,所以我也应该没事。他不会去努力解决抽烟这个问题,但他会找到一个理由来解决认知失调。

再举一个大家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很多父母为什么喜欢打骂孩子?打骂孩子,肯定对于孩子能够学得更好没有帮助,你越打他、越骂他,他不是越傻吗?他就愣掉了,根本学不了东西。父母为什么要用吼、打骂的方法来管理孩子呢?唯一的好处就是能解决父母的认知失调。因为有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是好父母,但是孩子却这么差,接受不了。我们不能够接受,自己是一个好父母,同时孩子又差这个失调的事实,所以我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去认为肯定是因为孩子坏、笨、不用心、不听话。所以很多父母最常讲的话就是“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我跟你说过多少次”,我们发现,他们强调的是自己的正确性,然后打骂孩子,证明是孩子的错而不是自己做得不对。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帮助,但是能够解决父母的认知失调。

再举个工作上的例子。在工作中有那么多推卸责任的人?他们遇到了问题就推卸责任,说“这是老板的问题”“这是他们部门不配合”“这个孩子真是个傻子”……我们老把责任推卸给周围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职场精英,我觉得我是一个好人,但是这件事我好像干得不太漂亮,那就产生失调了。产生失调以后,第一个办法不是去想怎么样解决这件事情,让认知不失调,而是去改变自己的想法,让认知不失调。所以此时的想法就是“你们都是坏人”“我走哪儿都遇到坏蛋,所以我没办法”。如果你任由自己的大脑整天在认知失调的、非理性普遍存在的状态下,去解释你的人生,你是可以自圆其说,你都能够解释,但问题是,那些痛苦不会改变。你的生活会在那个“沉默的螺旋”中,不断地旋转下行,你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伟人是什么样的?真正了不起的人,像我们说的孔子、王阳明、孟子这样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就算他们认为自己的境界是很高的,就算他们在实际生活当中遇到了很多挫折,那些挫折根本配不上他们的学术理念和高度,那怎么办呢?努力。他们没有下功夫去解释,而是下功夫去努力推行一件事,“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断地用心去做,“必有事焉”“在事上磨练”,然后逐渐地让失调的事情之间产生平衡,这才是真正解决认知失调的有效方法。但是我们特别喜欢用辩护的方法,来解决认知失调。因为这个方法来得更快,不需要努力,不需要遭受挫折,只要我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推卸给孩子,推卸给同事、领导,推卸给教育体制,我就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自我辩护跟我们的生活有很大联系。

参阅《樊登读书》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