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是一种不常见的心理疾病,指的是个体对某些物品产生极度的情感依赖、崇拜或痴迷。这些物品可能是日常用品、儿童玩具、鞋子、服装等等。恋物癖患者往往无法控制对这些物品的渴求,甚至会对其进行收集、观察、崇拜等行为。那么,恋物癖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会有何影响呢?首先,恋物癖可能影响孩子的自信心。恋物癖患者可能会因为自己痴迷的物品与别人不同而感到自卑,导致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出现社交焦虑症状。这也会影响到孩子在学校和社会中的表现,因为缺乏自信心,孩子可能会变得退缩、胆怯,不敢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恋物癖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何影响?
其次,恋物癖可能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痴迷物品的原因,孩子可能会对与这些物品没有关联的人产生隔阂,不愿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在学校中,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变得孤立无援,导致他们无法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缺乏友谊与互助,从而影响到学习和成长。
此外,恋物癖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家庭关系。孩子可能会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痴迷的物品上,导致与家人的沟通减少,亲子关系走向紧张。而家庭关系的稳定与和谐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如果恋物癖引起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恋物癖对孩子的社交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解决恋物癖问题,引导他们关注更广泛的世界,多与他人交流,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引言:现在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得到正常的教育,所以都会来染上一些怪癖,例如恋物癖,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在生活当中格外留意小孩子们的举动,改掉孩子的不良习惯。
恋物癖的矫正,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真正认识恋物癖
了解恋物癖产生的根源和形成的过程以及恋物癖的本质和特点,使其对自己的病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认识到恋物癖主要是正常的性发育受到阻碍以及某些无关的物品与性兴奋连在一起形成条件反射而造成的,因而通过心理治疗也能使性发育得以正常并消除非正常的条件反射,从而积极配合医生,树立和增强治疗的毅力和信心。
2.认识领悟疗法
先让患者回忆幼年生活经历,帮助他分析病源,告之他的行为是性心理障碍,是某些原因造成的。童年的某些经历未得到正确引导,以性压抑的方式保存下来等等。逐步克服错误的性观念,形成对性问题的正确认识。
3.默想敏感法
是在性幻想之后立即联想一件使自己感到厌恶的事情,如从高空跌下、呕吐或其他不愉快的体验,并将这二者联系起来,形成条件反射,在偷到女人用过的物品,进行抚摸产生性兴奋时,一种厌恶感油然而生,渐渐地放弃这种恋物行为,达到治疗的目的。
4.厌恶疗法
用厌恶疗法自我控制搜集异性物品的欲望。如当当事人出现偷盗晾晒的异性物品的冲动时,立即闭上眼睛进行惩罚性的想象。回想过去因恋物而受的责备、处罚、唾骂,使想象产生的惩罚性刺激同偷盗异性物品的冲动结合起来,导致对这种冲动的惩罚性体验,从而抑制和消除这种异常的冲动。经过多次结合,就可以引起患者对所恋物品的拒绝。
5.条件反射刺激法
也可把恋物行为与厌恶刺激结合起来建立新的厌恶性条件反射,以取代原有的恋物行为条件反射。如在异性物品上涂上苦味、辣味等刺激性极强的物质,以使嗅咬这些物品的反常恋物行为与厌恶体验结合起来而产生对恋物癖行为的厌恶感。
6.负性实践疗法,使之产生负荷应激
即在玩弄搜集来的异性物品时,在自行规定的较长时间内不得停止玩弄,必须强迫自己不断重复这种随着欣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无聊的行为,使之产生精神负担和进行自我惩罚,从而使原先欣赏异性物品时伴有的欣慰情绪逐渐内化为厌倦情绪,以最终抑制恋物癖行为。
7.脱敏疗法
在治疗后期当其恋物欲念基本消失后,要求他经常去女性用品专柜转一转,每周至少一次。这样,逐步达到见到这些用品没什么异样感觉的目的。
8.社交疗法
改变内向、不爱社交的性格。一定要有矫正自己异常行为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难于纠正和易复发而自卑,要加强道德修养,主动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少接触易引起性冲动和性挑逗的情境和物品,少看带有色情内容的文艺作品和影视节目。
以上就是关于恋物癖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当迎春和儿子小辉,一起坐在心理咨询室时,她想起,儿子五岁那年,给她帮忙的那一瞬间。
那是个炎热的夏天,小辉在院子里玩,迎春在厨房和面。
和往常一样,她穿着松松垮垮的大背心,天太热,儿子也还小,她平常也没顾忌太多。
突然,她感到后背一松,是文胸带子松开了。迎春本想自己扣上,可两手都是粘稠的面团,要扣上,得洗手。
她想了想,还是喊儿子:“小辉,来。”
小辉按照妈妈的要求,扣了几下才扣上,迎春转过身,笑眯眯地说:“小辉,去玩吧,妈中午给你做面条吃。”
小辉是家里唯一的孩子,平日,丈夫在城里打工,周末偶尔回家,迎春在家里操持家庭,儿子乖巧听话,一家人日子倒也其乐融融。
小辉也争气,学业上从来没让人操心,小学中学一路走来,都是名列前茅,去年中考更是拿了个全县第一名。
迎春整天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
可最近,她发现,孩子周末回家,总是心事重重,问他什么事,也不说。
迎春只当是孩子学业压力大,直到有一天,小辉郑重地对她说:“妈,我不想上学了。”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迎春眼前一黑,她腿一软,坐在椅子上:“你能告诉妈,这是为啥呢?”
小辉低下头,吞吞吐吐:“我、我有病。”
原来,沉默寡言的小辉,有个秘密:他喜欢收集女性内衣,特别是文胸。
从十来岁开始,小辉就发现,他对女士内衣,有种莫名的兴奋,只要看到有晾晒的内衣,就想方设法偷回来。
小辉苦恼地揪着头发:“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闲下来,满脑子都在想这些。”
这种想法,对小辉的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导致他决定退学。
迎春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和丈夫,都是老实巴交的人,儿子也性格单纯,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带着疑问,迎春和小辉找到心理医生。
咨询师告诉迎春,小辉患上了“恋物癖”。
大众对这种行为,往往认为是变态行为,而心理研究发现,这种行为,是属于“性偏好障碍”的一种心理疾病。
患者在成长过程中,在家庭关系、成长环境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导致的一种行为。
迎春说,小辉从小就和她非常亲密,有什么心里话也都对她说。
小辉也说,因为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他跟母亲的感情,比对父亲要深。
小辉在12岁那年,开始住校,迎春也外出打工。
可没想到,分开仅仅一年,原来乖巧懂事的儿子,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有了特殊嗜好,脾气也开始变得暴躁。
咨询师分析,小辉有种“恋母情结”,也叫“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他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杀害父亲,娶亲生母亲为妻。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用这个概念,描述在婴幼儿时期,主要是男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对父亲的排斥。
对于小辉来说,他在青少年时期,仍然非常依恋母亲。
随着年龄增加,小辉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他对母亲有依恋,另一方面,他知道,自己该学会独立,但又无法做到。
男性在婴幼儿时期,或多或少,都会有“恋母情结”。但在这个时期,有项重要的任务:把对母亲的依恋,转化为对父亲的认同。
很显然,小辉没有完成这种转化。
小辉的独特嗜好,和恋母情结有关,但他后来又经历了什么呢?
小辉坦言,初中时,舍友曾在手机上看黄色视频,自己瞄了一眼就转身离开,因为,他觉得那些都不是给正经人看的。
从小,小辉对性的知识基本一片空白。突然看到的大尺度画面,对这个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
一次偶然,他看到别人挂在外面的胸罩,这让他联想到之前看过的视频。他环顾四周后,把胸罩偷偷带回宿舍,反复把玩,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奋感。
从此,小辉发现,自己对女士内衣越来越敏感,看到晾晒的内衣,想要拿走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咨询师分析,小辉的家庭环境,对性知识完全封闭,但他内心,对性又有本能的好奇,于是,他使用自己的方式,来了解性,来感受性。
而在小辉幼年,母亲在家中只穿内衣,甚至让孩子帮忙扣内衣带子,这些行为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对孩子心理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
除了以上两方面原因,小辉的性格,也是导致他患上恋物癖的原因之一。
小辉告诉咨询师,自己向来,就对和女生打交道非常发怵。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一个暗恋4年的女孩,至今仍不敢表白。
在校园里,他也几乎不和人沟通,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
咨询师分析,像小辉这种性格的孩子,因为害怕和异性交往遭到拒绝,而内心渴望交流的冲动又存在,往往会退而求其次,寻找其他的情感寄托,比如女性的内衣,来满足心理的渴求。
小辉的性格中,还带有偏执的成分,比如对学业那种近乎偏执的追求。
这种行为,带给他很大压力。压力无处释放,而恋物癖行为的出现,恰恰帮他化解了这份压力。
所以,他会沉浸在这种行为中,无法自拔。
通过咨询,心理医生了解到,无论是因为学业压力大,还是不敢和喜欢的女孩表白,都说明小辉的性格,在社交上存在巨大障碍。
因此,在矫正行为的同时,心理医生更注重培养小辉的性格,使他更加外向积极。
通过合理的治疗引导,小辉现在,已经逐渐康复。?
上一篇: 《被死神盯上的妙龄少女们》
有点意犹未尽?请移步专题: 《松鼠心理会,知识嘎嘣脆》
我是果小松,在娴静和活泼间,来去自如的女子,关注心理学在情感解惑、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应用,欢迎关注交流。
齐悦大型梦想社区第2篇
摘要:恋物癖是什么意思?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多见于男性,由于这种行为会引发患者不惜用非法手段(如偷窃、抢劫等)去获取异性的物品(如异性内衣、丝袜、手帕等),恋物癖患者常被人认为是变态,这种异常的举止爱好让人避而远之,那么恋物癖是怎么形成的?恋物癖有可能治愈和克服吗?一、什么是恋物癖
恋物癖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所恋物品均为直接与异性身体接触的东西,如乳罩、内裤等,抚摸嗅闻这类物品伴以手淫,或在性交时由自己或要求性对象持此物品,可获得性满足(即所恋物体成为性刺激的重要来源或获得性满足的基本条件)。对刺激生殖器官的性器具的爱好不属恋物症。
二、恋物癖形成的原因
1、父母影响
一般和家庭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之前遇到过一个朋友有严重的恋物癖,对女性的高跟鞋有强烈的喜好,原因是小时候单亲家庭,跟随父亲,最后一次见妈妈,妈妈穿着一双颜色鲜艳的高跟鞋,从此只要看到高跟鞋就会产生强烈的占有欲。随着成年会对穿色彩现象的高跟鞋的女性产生浓厚的兴趣。
2、童年阴影
例如:同样是身边的一个朋友,年龄四十多岁了,但是一直喜欢买各种变形金刚,家里到处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变形金刚。各种国外国内的都有。后来进行深处沟通后才知道,小时候邻居家条件比较好,一起玩的小伙伴有个变形金刚,但是从来不让他摸不让碰。童年心理缺乏和阴影导致的后天的极度的满足和控制。
3、欲求不足
常见一些有强烈的饮食欲的人,可能在生长发育的期间,由于某种原因,比如家庭条件的原因,导致吃不上,吃不够,成年后虽然物质生活改善了,但是对于食物的欲望每次相起之前的经历都是饥饿的状态。
4、长期单身
对长期单身的男性比较常见,比如对于女性的丝袜或者和女性特征有关的一些物品有欲望,这个一般结婚之后会有缓解。
5、情景刺激
之前有过一个患者朋友有强烈的恋足癖。这个朋友是男性,对于女性的足部有强烈的兴趣,喜欢亲吻。原因是在刚开始性启蒙的时候,看过一个相关的不健康的电影,里面有个非常美好的亲吻足部的场景,然后对他的大脑产生一定的冲击。后期就会有这个症状。
三、恋物癖的心理特征和表现
1、干方百计地收集其偏爱的异性的物体。不惜冒偷窃、名誉扫地、前途黯淡的危险,不住地到处寻找,若拿不到这些东西,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
2、恋物癖患者对异性本身毫无兴趣,把性欲专门指向物品。至于这些物品是什么人的则无关紧要。而正常的恋物心理则与此相反,是一种“爱屋及乌”的心理。
3、患者是一边摸着、看着、闻着这些物品,一边以各种方式达到性乐高潮。如有的患者在手淫或性交时也带着这些物品。
4、恋物癖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而且患者在偷窃恋物的前后心理也是相当复杂、矛盾重重的,没有得手之前,往往感到焦虑、紧张和不安,一旦得手,虽然性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常常又会因憎恨自己的这种行为而产生自责、悔恨、忧郁、痛苦、自卑等心理冲突。
四、恋物癖的危害
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所以需要治疗。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患者的年龄越小,解决的难度会越小,最好能够尽早进行治疗。
他们对异性本身或异性的性器官没有兴趣,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内裤、乳罩、头巾、衣服或异性的头发、手、足、臀部等部位来取代正常的性活动以激起性兴奋,获得性满足,他们常常通过对这些物品抚摸、玩弄、吸吮、啮咬等方式激起性兴奋,同时伴以手淫来获得性满足。
五、如何克服恋物癖
1、克服这种不良习惯,不要将自己的条件反射建立在与女性相关的特殊物品上,一次因偶尔得到异物物品而兴奋,但如果经过多次重复,就有可能形成为一种习惯;
2、克服不良文化的影响,不要排斥异性,有人认为初中阶段要专心学习,不跟女生讲话,要跟异性保持正常交往;
3、发展正常的性心理,一些心理异常者,在潜意识中害怕生殖器被阉割,迫使自己去寻找一些安全、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譬如异性身体的一部分或饰物当作性器官,缓解内心的不安;
4、加强科学的性知识的学习,克服对性的无知和好奇,提高科学的性意识,也可以避免形成恋物癖;
5、如果自己无法戒断和克服,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疏导,认识自己形成这种病态心理的原因,对病症有正确的认识,提高自己治疗的决心和自信,达到治疗目的;
6、通过认知疗法,让患者回忆疾病产生的过程,咨询师和患者共同探究,找出问题形成的根源,并发现这种行为的危害,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去有效克服这种行为;
7、也可以采用厌恶疗法,当患者产生恋物想法时,便给自己一个恶性刺激,如用手指掐自己的胳膊,让自己感到疼痛,从而提醒自己控制这种欲念,直到病态行为完全消除。
六、如何预防恋物癖
1、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
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尤其是处理好3~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比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另外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
2、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而要合理地引导。
4、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5、减轻孩子的压力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以外,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比如,不要在学业方面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孩子在学校犯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打骂,而要先给予安慰保护孩子,减轻他们的压力,回到家里后再详细了解情况,给予恰当地处理。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