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时间: 2023-08-13 09:03:10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包括自己的特点、能力、喜好、价值观等方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

一、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一个人只有深入了解自己,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弱点。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性格、爱好、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从而让孩子更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二、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与他人相处。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解决问题。同时,自我意识也能够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三、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挫折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自我意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限制,从而更好地面对挫折。同时,自我意识也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

自我意识能够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倾向,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孩子在了解自己的特点和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孩子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自我意识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面对挫折,更好地规划未来。父母和教育者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能够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如何面对孩子的自我意识

帮宝宝了解自我
父母要以宝宝可以接受的、生动形象的内容和形式,让宝宝逐步认识到世界上只有一个“我”。“我”是独一无二的,有好听的名字、乌黑的头发、小小的嘴巴、明亮的眼睛;“我”很能干,能用自己的双手吃饭、穿衣、绘画,能用自己的双脚走路、奔跑、跳跃。“我”有许多优点,也有一些缺点,不过,经过努力,“我”能改正自己的缺点,做个好宝宝。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带着宝宝一起叠他的小衣服,收拾玩具,让好奇的宝宝帮你一起打扫他的房间,尽早培养宝宝独立的个性。
培养宝宝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真诚地与宝宝交流,别吝啬你的慈爱和温情。要承认宝宝的价值,理解、接受、认可宝宝在特定发育年龄阶段有特定行为。多给宝宝正面评价,从而使宝宝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拿宝宝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不仅起不到激励作用,还会打击宝宝的自信心,使他变得自卑。
不要压制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
不要因为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带来一些麻烦而压制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可能宝宝不像过去那么乖,可能会反抗爸爸妈妈,可能会惹很多麻烦,可能会不好“对付”,但这是他健康成长的必经阶段。
因此,父母不但应该理解宝宝的这些表现,还应采取一些措施,让宝宝更早了解自我,更准确地认识自我。父母可以采取生动形象的形式,让宝宝逐步认识自己的生理特点、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自己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关系等。
承认宝宝的独特性和独立性
创造机会让宝宝表现自己的能力,如让宝宝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玩具箱等。
给宝宝积极的评价
爸爸妈妈要自然地向宝宝流露慈爱、温暖、真情,承认宝宝的自我价值,理解他在发育的特定年龄阶段出现的特定行为,认可、关心、注意宝宝,从而使他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培养宝宝正确的道德观念
告诉宝宝什么是正确的、社会接受的行为。用良好的行为标准引导宝宝,并在他做得好的时候夸奖他。
帮助宝宝完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正确的自我认知,接受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喜欢自己——积极的自我提升,完善自己关——注自我的成长,是父母艰巨的任务。
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他已经对自我形成了某种看法,而他的这些自我认识基本上就是家长对他评价的翻版。一直受到周围人肯定的、积极评价的宝宝往往会对自己产生一种满意感和自信感;而经常受到别人否定的,消极评价的宝宝容易对自己产生自卑感与孤独感。
良好的自我意识是良好个性的基础。培养宝宝良好的自我意识,最重要的是让宝宝正确地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这也是宝宝日后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

有了宽松的环境,孩子的自我意识,才能更好地发展

在《萌仔萌萌宅》的综艺节目中,肯尼对于张大大要和他游戏、谭维维要教他唱歌,都是拒绝,说最多的话就是“我不要”。孩子2岁以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在孩子自我意识出现的时候,家长要做什么?需要注意的点有哪些?

绘本《西奥和不先生》讲述了一位名叫西奥的男孩,自我意识如何表现的一天。《西奥和不先生》是由德国作家弗兰齐斯卡·塞伯特所写,2015年曾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的安特耶·德雷舍尔所画。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所做的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 0-6岁儿童,几乎将他们的精力都投入到自我的建构中 。

什么是自我?对于自我,孙瑞雪老师在《起点》中的一句话,讲得很贴切:

自我是我们内在的王者。为了孩子,让王者归来吧。

孩子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表现,很多时候是从说“不”开始。《西奥和不先生》中,在妈妈喊西奥吃饭时,说“不”;吃饭把果汁洒一地,妈妈问他是否能收拾干净,说“不”;要上幼儿园、以及在路上的谈话,得到的回答,统统都是“不”。

当孩子无论什么话题,都用“不”回答,除了像西奥妈妈转换话题,还有其他的聊天方式吗?演员孙茜曾在访谈节目中,谈到她儿子,有一段时期,什么都说“不”,孙茜了解过相关儿童的心理知识,知道这一时期对孩子很重要,孙茜的回答基本上,都是“好的好的”。为的就是在这一阶段,能培养孩子的高自尊。

那么,当孩子说“不”的时候,家长怎么做比较合适?罗静在《读懂孩子敏感期》一书中,分别给妈妈爸爸提了不同的意见,总结起来共4点:

乐观看待

多倾听、顺从

少说“不要、不能”

改变问话

对于孩子总说“不”,家长要乐观看待,这是孩子在长大,往独立人格的方向成长,家长看到这点,就不会随意给孩子贴上“叛逆”的标签。试着多倾听,无伤大雅的事,不妨顺从孩子。少对孩子说“你不能、你不可以、你不要……”。

在平时的对话中,改变问话。比如《西奥和不先生》中当西奥把碗里的燕麦打翻、果汁洒地上,妈妈是这样问的“ 你能把这些擦干净吗? ”得到的回答,是西奥干脆利索的“不”字。西奥妈妈如果换成“ 你先把打翻的碗摆好?还是先拿布把地上擦干? ”多了一种选择,或许能脱离“不”的回答?当遇到相似情况,不妨一试。

其中比较关键的一点是,父母少斥责,多理解。遇到像西奥那样弄乱餐桌的情况,不随意批评。 提供宽松的环境,是陪孩子发展自我意识关键 。

《西奥和不先生》中的西奥,在幼儿园和小伙伴玩,故意破坏小伙伴的画;随地丢垃圾;跟小伙伴起冲突,延续了在家和妈妈说“不”的场景。

但是,当他吃巧克力时,有小朋友过来,让他把巧克力交出来,这时候不先生的拒绝,令西奥感激。小朋友想让西奥开门,把小猫放出去,西奥想到外面车多,小猫出去不安全,不先生的拒绝,让西奥明白,拒绝不是很难。放学回家,最后只剩西奥一人,面熟却想不起来是谁的阿姨,问是否需要送西奥回家,这一次,西奥终于自己说出“不”。

在同伴之间,学会说不,是孩子拒绝“被霸凌”的第一层自我保护 。想起我家弟弟,之前碰到其他小朋友,要过来拥抱他。虽然弟弟内心抗拒,但除了躲避,并没明确拒绝。直到其他小朋友抓了他脸上的口罩,才放声大哭。

孙瑞雪的《起点》一书中,一位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三个小朋友讨论怎么做头饰更漂亮,其中一位A小朋友贴的是彩色,旁边的B让大家都贴红色,A拒绝,B转身让C不要和A玩。

这时候A站起来,坚定地对B说:“ 这是我的想法,我不愿意你控制我,请尊重我的选择,请向我道歉! ”B说了“对不起”之后,A转向C,让C也道歉。收到两人的道歉,A才笑着坐下来继续玩。

A身上的这股力量,让在一旁看着,原本想帮忙解决的老师,内心感到震撼。A身上散发的自信、独立,令人动容。A的自我意识发展得很好,在社交中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时表达出来的话语,很有力量感。这样的孩子,不太容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正如《西奥和不先生》中的西奥,对小朋友的不合理要求明确拒绝。

孩子的自我意识,是未来人生之路的基石 ,发展得好,能成为自信、独立的个体;没有构建完成,会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出现的时候,家长如何对待,至关重要,或许可以学一学《西奥和不先生》中的妈妈,没有斥责,温和对待。除了 提供宽松的环境,还要帮助孩子,学会在需要的时候,勇敢说“不” 。

最后,送上萨提亚的一首诗中的一段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长为完整的自我:

我拥有关于我的一切,我的身体、我的感觉、我的嘴、我的声音以及我所有的行动,不论它们是针对他人还是我自己。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我的希望、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的失败和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与自己亲密无间。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