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型人格是指一个人在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喜爱而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以符合别人的期望和要求。这种人格特点通常表现为过度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观,以换取别人的好感和支持。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讨好型人格通常源于个人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缺失和创伤,比如缺乏父母的关注和支持,或者曾经遭受过欺凌和排挤。为了弥补这种不安全感,讨好型人格的人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以获得一种安全感和存在感。
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讨好型人格通常源于社会文化的影响。在某些文化中,人们被灌输了讨好他人的观念,以获得社会地位和成功。这种观念常常表现为“人际关系第一”的原则,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种文化影响常常导致讨好型人格的人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得非常谨慎和小心,以避免得罪别人或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从行为学角度分析,讨好型人格的人通常表现为过度讨好他人,以获得别人的喜爱和支持。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过分谦卑、过分顺从、过分妥协、过分服从和过分奉承。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些好处,比如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支持,但在长期内可能会导致讨好型人格的人失去自我,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价值。
总之,讨好型人格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特点,它可能源于个人内心的不安全感、社会文化的影响或者行为习惯的养成。虽然在某些情况下讨好型人格的人可能会获得一些好处,但在长期内,这种人格特点往往会导致个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能力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讨好型人格的倾向,以保持自我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的性格总是各种各样的,对于讨好型人格这样的性格也非常的多见,有些人喜欢什么事情,总是为别人着想,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俗称就是老好人的这种人更偏向于讨好型人格,这种人大部分时候是不懂得拒绝别人,可能这种人活的更累一些。
中国式好人可以理解为“讨好型人格”,缺乏一个真实自体,只有一个在乎关系、在乎面子的“虚假自体”,他所表现出来的助人行为都是出于对失去关系的恐惧和自我的压抑。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