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祝由术>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中出现移情好不好

时间: 2023-08-14 17:20:59

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通过与个体面对面的交流,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改善心理困境、提高心理素质的一种专业服务。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移情现象,即咨询师或者被咨询者对对方产生了感情,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看待移情现象呢?

心理咨询中出现移情好不好

1. 移情是人类普遍现象

移情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与被咨询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咨询师的言语和行为会对被咨询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移情在心理咨询中出现并不奇怪。

2. 移情可能影响咨询效果

移情的出现可能会对咨询效果产生影响。如果咨询师产生了移情,可能会影响到咨询师的判断和决策,导致咨询师无法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给被咨询者带来不良的影响。相反,如果被咨询者产生了移情,也会对咨询效果产生影响,因为被咨询者可能会受到移情的影响而无法理性地看待问题。

3. 移情需要咨询师处理

当移情出现时,咨询师需要处理好这种情况,以免影响咨询效果。咨询师应该意识到自己产生了移情,并且不应该将这种情感表露出来,要保持冷静和客观,以便为被咨询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咨询师也应该帮助被咨询者处理好移情的问题,让其能够理性地看待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4. 移情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职业,他们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在出现移情的情况下,咨询师需要保持冷静和客观,避免因为情感的干扰而破坏了自己的职业道德规范,损害了被咨询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移情在心理咨询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它可能会对咨询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咨询师需要处理好这种情况。同时,咨询师需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持专业的态度和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被咨询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如何理解精分自由联想疗法中出现的移情和反移情现象?

这是一个纯干货的心理学问题。可能有点枯燥,但是喜欢心理学的朋友可以看看。

精神分析自由联想疗法常被用来进行求助者潜意识意识化,重组基本人格,寻找造成心理障碍症的最根本的原因。

而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移情的现象,是求助者的一种正常反应。反移情,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述说的内容产生的无意识情感 反应。

在治疗心理障碍症求助者的时候,并不一定能很快找到求助者形成的真正原因。或者说求助者说出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用到精神分析自由联想疗法了。

自由联想的前提是咨询师要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能够相信自己。同时咨询师保证对所述内容的保密工作,让求助者打消疑虑,能够放开自我。

基本做法是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让求助者放松后进行自由联想,述说自己的问题。 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个时候的求助者很容易爆发出真正的心里症问题。 重新面对心理最难以接受的过往,很可能是童年中的痛苦记忆,或许会痛哭流涕。

这样,求助者在与咨询师沟通的过程中,逐渐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帮助求助者真正的走出内心的痛苦。这个也类似于普通病症的治疗。 当医生知道病人为什么头疼,才能开立正确的药。而不是患者一说头疼,医生就开立治疗感冒的药,那样可能会延误真正的病情治疗。

当求助者在进行自我放松联想的时候,很容易想起以前让自己痛苦的过往,那就会牵涉到相对应的人或者环境。而这个时候身边的治疗师,就有可能被求助者移情。

移情,不是我们常讲的“移情别恋”的移情。 而是求助者把自己过往成长环境中对父母、其它重要人物所形成的 情感 、态度、认可等转移到了心理咨询师身上。这里,可能是正移情,也可能是负移情。

正移情,是求助者把对过往重要人物的喜欢、爱慕、敬仰等移情到咨询师身上。 从而引发自我对咨询师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可能形成依赖。

负移情,是求助者把对过往重要人物的憎恨、讨厌、痛苦等移情到咨询师身上。 从而引发自我对咨询师产生强烈的抗拒,很可能会要求中止治疗。

反移情,则是心理咨询师把自己过往的 情感 反应转移到求助者身上 ,是无意识的反应,或可真正走入求助者的内心。

不论是移情还是反移情,都是自我真性情的表现。尤其是求助者的移情,更是暴露了自我真正的心理 情感 经历和反应。

咨询师在与求助者咨询的过程中,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最重要的一点:中立的态度。

这样才能当处理移情和反移情的时候,能更好的深入到求助者的内心,帮助求助者走出心理的困境。反之,不能保持中立,则可能与求助者产生同样的不良情绪反应,最终或许成为求助者一个很好地“聊友”, 而不是帮助TA正确看待自我的不良认知 。

心理咨询中,当移情出现的时候的,也是求助者那个真正的自我体现出来了。能够很好地把握其过程,可以更快的让求助者走出困境。

首先移情和反移情是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心理流派的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不仅仅会出现在自由联想疗法当中。

移情是指来访者把在生活中对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和认知投射到心理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是指心理咨询师把自己的感觉和认知投射到来访者身上的现象。

移情和反移情是一对相反的过程。

虽然不懂但进一步住院医治。

如何处理心理咨询中的移情现象

弗洛伊德是第一个发现移情现象并将它运用到精神分析与心理治疗的治疗师。他将移情定义为“患者在分析师身上看到了他童年和过去的某个重要人物的复活,因此把适用于这一模式的情感和反应转移到分析师身上”。即来访者将早年对父母的感觉、想法、情绪等,表现在与咨询者的关系上;或者将过去与重要他人的人际关系,重现在咨询者身上。 来访者对咨询者产生移情在咨询过程中是很普遍的现象,不管是哪一个理论取向或学派的咨询都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来访者的各种移情,因此咨询者要学会准确地判断来访者移情的发生,并能对来访者的移情进行妥善的处理。对于移情的处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进行,第一个就是要注意处理移情的原则;第二个是要区别不同的情况,来决定处理的顺序与方法;第三个就是进行直接干预,主要是通过提醒、揭示、解释与提问等方式来处理移情。 一.处理移情的原则 处理移情有两个基本的原则要注意: 1.咨询的初期不要进行移情的解释 因为移情现象一般是处于潜意识之中的,即使来访者在行动上已经将其爆发出来,但是他们本身也不知什么原因,而了解自己的过去经验和心理冲突有时候是另当事人感到痛苦的,所以在进行咨询的初期,咨访关系还未转变成为高度信任和安全的关系之前最好不要向来访者进行移情的解释,一般认为移情的解释之前应该有充分的情感协调和稳定成熟的咨访关系。 2.处理咨询关系先于处理问题内容 二.区别不同的移情现象 在这里区别对待不同的移情现象主要是指要区分移情的不同形式、不同表现、不同程度,并且应该似乎咨询的进程来确定移情反应处理的顺序和方法。 1.区别不同形式的移情 从形式上,移情可以分为正向移情和负向移情。正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以往生活中某个给其快乐、幸福、或好感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正面的情感,这种正面的情感往往包括好感、喜欢、爱慕、依恋甚至爱恋。负向移情是指来访者将咨询者视为在过去经历中某个给其带来挫折、痛苦或压抑的对象,对咨询者投射了负面的情感,这种负面的情感往往包括猜疑、不满、抵抗、拒绝甚至敌意。 一般的观点认为应该首先处理负向的移情,因为负向的移情发生后常会直接破坏咨访关系,甚至使来访者毅然中断咨询关系。但是对于正向移情也是必须给予密切关注的,咨询者要防止与来访者建立起不当情感的个人关系,而且咨询者也应该注意到正向移情也可能会发展成为负向移情,例如当咨询者无法满足来访者不符合现实的期望或者要求时,来访者可能会由喜欢变得讨厌咨询者,不再信任咨询者。 2.区别不同表现和程度的移情 对于移情的处理还要考虑其不同的表现,以及表现的程度如何。从移情的表现上,可以将移情现象分为直接移情与间接移情。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明显的、直接的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为直观,咨询者容易感受到以及觉察到。它往往是由来访者用言语直接表达出来的。间接移情是指来访者对咨询者的移情反应是隐蔽的、间接的表现出来的。这种移情较难察觉,通常通过来访者的表达和行为活动折射出来,但并不能明显观察到与咨询者有关。 一般认为,对于间接表达的、一般程度的或者不强烈的移情,咨询者只需要给予较少的注意就可以了,主要是进行监控,不让其发展为直接爆发的、强烈的移情;对于直接表达出来的、程度较为强烈的移情反应就要认真的妥善的对待,包括使用一些咨询的技巧来处理。 三、直接干预 注意了移情处理的原则以及区分了不同情况下的移情后就进入对移情的直接干预了,这里主要介绍三种干预的方法: 1.提醒来访者其行为已经背离基本规范或咨询关系的界线 2.直接向来访者指出其移情反应 这是指在让来访者知觉到并意识到这种移情反应的时候,可以直接向其指出,让来访者自己觉察到。例如:“你讨厌你的父亲,所以才将这种感情投射在我身上。”或者“你是否觉得你以对待你父亲的方式来看待我?” 3.使用解释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 咨询者使用解释技术,向来访者表明其对咨询者的感情、态度和防御机制,以及在咨询关系上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幻想,都可能是来访者在咨询者身上投射了过去某一重要人物的感情,为来访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新的视角来看待自己出现的移情现象。 应该注意的是,这三种方法是逐步深入的,选择哪一种直接干预的方法也要似乎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而定,并且还要考虑来访者当时的认知能力与情绪状态。在咨访关系善未稳定、来访者认知承受能力不足或者解释可能引起来访者阻抗的情况下就不宜盲目追求使用解释技术来促进来访者的领悟,否则会引起反面效果。

猜你喜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