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其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睡眠质量下降等。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学习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人甚至因为抑郁症而选择休学,但是复学并不容易,因为抑郁症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业和社交能力的下降,影响学习和生活的质量。
抑郁休学复不了学了
一、抑郁症对学习的影响
抑郁症会让人感到疲惫、无力,难以集中注意力,这会对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需要集中精力,而抑郁症会导致思维混乱,难以集中注意力,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同时,抑郁症也会让人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没有意义,这会让学习变得更加困难。
二、抑郁症对社交能力的影响
抑郁症会让人变得孤僻、不爱交际,这会对社交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社交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能力,但是抑郁症会让人感到焦虑、自卑,难以与人交流,这会让社交能力下降,甚至导致社交恐惧症等问题。
三、抑郁症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心理健康,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抑郁症会让人感到疲惫、失眠,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代谢功能,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慢性疾病。同时,抑郁症也会影响饮食和运动习惯,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肥胖等问题。
四、如何复学
抑郁症的治疗需要时间和耐心,复学也需要有计划、有目标和有支持。首先,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疗法的综合治疗。同时,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分阶段、分目标地复习和学习,避免一次性压力过大。另外,需要寻求家人、朋友和老师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况,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五、结语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休学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复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积极寻求专业的治疗和支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自己逐步恢复学业和生活的正常状态。
我是精神科医生,是治疗抑郁症的专科医生,我身边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可以这么说,我治疗过的在上学的抑郁症小患者,大部分办理休学经过系统治疗后都成功复学。很多人说抑郁症是终身疾病,得上就好不了,但他们根本不懂,抑郁症的国际诊断名称叫做抑郁发作,是典型的发作性疾病,每次疾病发作之后是完全可以做到完全恢复 社会 功能的,当然也完全可以成功复学。
我身边的抑郁症休学成功复学的例子
其实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经过规范治疗的抑郁症大部分是可以完全消失抑郁症状的,当然可以复学。
比如去年有一名严重程度在重度抑郁发作的高三女孩因为半年以来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消极悲观,轻生念头在家人陪同下来医院住院治疗。这名女孩原本学习在全校排在前20名,是一个真正的学霸,但由于她家庭的原因(单亲家庭),以及一些其它因素,导致女孩在半年前出现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减退,夜晚睡眠差,白天经常犯困,总是感到十分疲惫,疏远同学,疏远家人,不爱说话,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消极悲观,甚至用小刀划伤自己前臂的自残行为。
经过1个多月的系统治疗和回家之后的坚持服药,女孩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完全恢复了 社会 功能,因为已经高三,没有新知识,处于复习阶段,而且女孩学习成绩一直优秀,所以学校也没有让其休学,而是让她尝试着追赶同学们复习的进度,女孩也顺利的重新融入到了复习生活中,学习成绩也有所回升。虽然目前是疫情期间,但是因为面临高考,女孩也回到了学校紧张复习,平时用微信和我随时保持联系,有问题都会主动问我的意见,起码目前为止,女孩的复学是完全成功的。
所以,其实我们身边的抑郁症患者很多,而且很多都恢复了所有的 社会 功能,抑郁症毕竟是发作性疾病,不发作的时候是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的。而且根据医学统计,如果首次发作治疗及时,抑郁症状完全缓解后遵医嘱,坚持6-8个月的维持期治疗,起码有50%的抑郁症患者今后是不会再次发作抑郁的。
如果抑郁症正在困扰着你或者你的朋友,去正规的精神专科医院看一看吧,听一听医生的意见,会有好的治疗效果的。
有没有抑郁症休学成功复学的?
青少年的抑郁症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重点高中和名牌大学,一个高中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比较优秀的高中生,患上抑郁症,几乎没法正常学习,不得不休学在家,如果没有主动求助,积极治疗,靠自己康复的概率极小,没法返回学校学习,还可能长期的抑郁下去,影响了一生。
学生患上抑郁症,大多数因为学习上遇到困难,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解决,尤其是重点高中重点班的学生,在初中时很优秀,老师也会格外关注,但是进了高手如林的重点班,感觉都是学霸,都比自己强,感到压力很大,再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很大,有时听不懂,就更加焦虑,认为自己完了,学习状态差,学不进去,不断推高焦虑,学习状态更差,甚至彻底绝望,形成了抑郁症。
休学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好不了,或者认为随时间推移慢慢好,就不能及时康复。如果休学以后积极寻求帮助,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调整,家人都理解,自己积极配合,就可以从痛苦的漩涡里挣脱出来,摆脱抑郁症的困扰,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返回学校学习。
对于一些以前比较优秀,责任心比较好,意志品质比较好的学生,如果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己积极配合,可以很快调整好状态,自主高效的学习,甚至比以前更优秀。
抑郁症休学然后成功获取的应该不在少数。特别是早期抑郁症,经过积极地治疗之后,会很快康复,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发现。
我们有几个学生在高中时候就是及时发现早期的抑郁倾向,经过治疗以后很快就走出来,然后参加了高考,上了大学。在大学入学心理检测时,也能够很坦然地将自己过去的抑郁史说出来,其中有的现在还在服药,有的已经不服药了。
其中有一个孩子一直在服药,由家长陪同在外面租了房子走读,平时看起来表情很木讷,但是学习成绩也不错。我在和她经过几次交流之后,鼓励她多积极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有什么想法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多到街上逛逛,感受一下生活带来的愉快。希望能通过一些活动帮助她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感受到老师、同学以及 社会 人士对她的关爱,让她感受到积极生活的意义。
还有一个孩子虽然不服药了,但有时候还有一些奇思妙想。我就让班干部们轮流带着她玩,不让她一个人孤单,感受到在同学中间的地位,树立生活的信心,同样也引导她积极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魅力。
现在这些孩子情绪都很稳定,学习很认真,不再像过去那样沉闷孤单,逐渐逐渐地阳光起来,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在我看来不要刻意地给这些孩子贴上标签,把它化为孤独的一类人或者说危险的一类人,就把他们当做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每当自己的孩子要考学的时候,有的家长总是表现出非常的关心,你要认真啊,你要细心啊,你要多检查检查,不要着急不要慌乱,多考一些分数啊,越是这样关照,越是这样关心,孩子情绪越是把控不了。
本来孩子们按照自己的学习习惯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考试任务,相反你的叮咛看似好心,实际上打乱了他内心的平衡,让他觉得烦躁,让他觉得慌张,让他觉得手足无措。结果有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出现大问题。
我想上述道理应该是相通的。你越是把有抑郁史的孩子们重点来关注,动不动在交流过程中就往那个方向引,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他就会觉得很自卑,就会觉得很烦躁,就有可能成为诱因引发他的抑郁反应。
年轻人总是想着愉快的事情,尽管有些是白日梦,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谁都是从年轻的时候走过来的,谁没有做过白日梦啊?如果年轻人都很现实,那他的一生就是非常的现实,年轻时候的浪漫总不至于到老年时刻才到来。上了一定年龄以后,人才会逐渐逐渐地现实起来,考虑的问题越来越接近现实生活。
不要让现实中的忧愁和烦恼捆绑住年轻人的思想。对于有抑郁的孩子来说,更不能去捆绑他,本身就是很容易陷入他的乌龟壳里,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样实现自我疗愈。只有放飞心灵,积极的参与一些集体活动,让体力的疲劳减缓他心灵的负担,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将他拖出抑郁的泥淖,实现自我升华。过了这一关,美好人生,金光大道,就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抑郁症休学会有没有成功复学的?这个问题应该说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愿意接受调整和改变,就一定可以恢复并成功复学。但是如果你是家人,而休学的是你的孩子,那就未必了。因为你的孩子未必想上学,这不是抑郁不的问题。
这个问题说白了,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生遇到了各种困难,导致抑郁,这种情况,抑郁者本人是愿意调整的,也愿意接受帮助,所以,只要找对心理老师,有效地帮助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包括学业和人际关系各个方面都可以。这样就可以很快走出抑郁,实现复学,这肯定不是问题。
当然上述情况也有学生对改变自己有畏难情绪,不想改变的,如果这样就困难了,很可能无法克服抑郁,也无法复学,所以,自己愿意改变并为之付出一点努力是很重要的。
另一种情况是不想学习而抑郁,或者以抑郁为名义在家里休学,玩手机、玩 游戏 、看电视,就是不上学不学习,这种情况就不算抑郁了,需要家长严格说明情况,加强管理才行。
有呀,吃药+心理治疗,百分之百康复!
有。从复读到大学毕业,她的同学都不知道她有重度抑郁症,且伴有强迫症。不过,她坚持了7年心理咨询。她拒绝吃药。
当然有,题主把抑郁症想象得太严重了,现在中学生患抑郁症的越来越多,他们治疗好之后绝大部分都是要复学的。
精神分裂症比抑郁症严重多了,我知道一个女孩患了精神分裂之后,住院接受系统治疗,她住院三个月,在家里又休养几个月,就又接着上学了。她用的是抗精神药奥氮平,家里唯一的变化就是她的妈妈辞职了,专门带孩子,她妈妈原来是老师。
现在那个女孩已经研究生毕业,考上公务员了,在她上学期间,她妈妈一直陪伴,上大学读研的时候女孩都是走读,她妈妈陪着她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
一直到工作的现在,女孩都没有间断用药。我只是个精神病人家属,对这些具体问题了解得有限。但是我本身是抑郁症患者,知道这个病的大致,比精神分裂症好治多了,治愈率百分之五十以上,有很多患者得了之后经过治疗和正常人完全一样。我本人也是,外出期间别人看不出任何问题。
如果是精神科医生来回答,那么成功复学的例子就太多了,有的患者甚至一边治疗一边上学,中度抑郁症患者就可以这样。
不是特别特别严重不建议吃药。吃药副作用大,给孩子不好的心理暗示。很多没吃药的,依靠家长的引导,和孩子的毅力,自己走出来的。
有有有,真的有!就在身边,不但成功复学,而且高考考个C9没有任何问题,依然可以继续追寻梦想。所以,有抑郁症的同学千万不要放弃,一定要跟病魔斗争到底,可谓你强它必弱!
我孩子的同班同学,刚入高中三个月就因为抑郁症休学一个学期。期间也不是直接休学,中间有两三次尝试来过学校,最后都失败了。总是感觉别人对她指点点,议论她,后面4个月没再来学校。直到高二开学才真正复学,复学后的第一次月考,成绩还可以,在年级100名内,说明她在休学期间并没有完全放弃学业。最近一次考试,就是高二下期中考试,成绩又回升到年级十几名,她本身就是成绩很优秀的孩子,下面是我想说的。
这孩子之所以有这样可喜的转变,跟她自己和家长的努力治疗有关,也跟所处的良好环境有关。首先她家长选择直面问题,没有遮遮掩掩,她爸爸明确告诉孩子是她病了,周围人对她的态度没有变化,而是她自己的感受变了。孩子也求愈心切,积极配合治疗。在她回归后,老师和同学努力给她营造适宜的养辽环境,为了让她自然融入集体,同学们表面上不特殊照顾,暗地非常有默契的提供各种帮助,大家有一个信念:我们班一个都不能少!因为在她刚回学校的那段时间尤为关键,一旦感受到什么异样不舒服,就会打退堂鼓,一旦退缩回家,治疗休学就会漫漫无期。
抑郁症的孩子非常敏感、多疑、脆弱,内心孤独,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包容,好的环境对他们非常重要。所以,也呼吁大家,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同学,不要歧视孤立ta,那会让ta的处境更加雪上加霜。也呼吁家长们,如果您的孩子有这样的同学,也请告诉孩子,要让对方感受不到刻意的情况下,尽可能给予温暖和帮助,我当初就是这么交代孩子的,让孩子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 健康 成长。抑郁症病人不伤害他人,只要积极治疗,再配合周围人的耐心和关爱,是一定可以治愈的。现在那个女孩不但痊愈复学,而且每天很快乐,成了班级开心果,她带来欢乐回馈大家,老师同学们看到她也感到由衷高兴,因为她的良好状态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愿世间每个角落都洒满阳光,以驱走抑郁症孩子心中的阴霾[祈祷]
我女儿的同学去年上学期间抑郁症发作了,同学们联合起来把她送医,并通知了她家里,然后,她妈妈就来了,给她办了休学。大家都以为她会休很长时间的,没想到这个学期一开学她就复学了,一直到现在都在正常上学,前几天我女儿还和这位同学聚餐了,看起来状态挺正常的。
高三上学期抑郁症休学了一年,现在复学我应该怎么办?
如果休学,就是在学校坚持不住了,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在这一年中,有没有做治疗调整,康复的怎么样,如果没治疗,或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只是感觉差不多了,建议把治疗调整放在第一位,不然到学校,学习气氛一紧张,还会发作。
抑郁症是一种消极情绪,是条件性情绪反应,就是一种自动运行的思维程序,自己很难控制,在家里感觉没事了,但是这个思维程序并没有改变,也不会消失,一旦遇到刺激点,就会发作运行。
治疗抑郁症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改变患者大脑的自动运行的思维程序,这个思维程序的推动力是焦虑,焦虑源自对自己的低级消极评价,来自对周围事物的消极评价,对学科难度的不客观评价,通过改变这些不合理认知,通过暗示放松训练,在大脑建立新的思维模式,让正确的积极地思维在大脑自动运行,并且是非常牢固的运行,到了那时再去学校,就能安心,高效的学习。
1、首先必须要有心理科医生出具的“病情康复,同意返校复学”的医学证明。
2、定期去医院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了解常识,防止复发。
3、“平常心,赛黄金”,高三更应该调整好心态。在历经坎坷的过程中,身心 健康 才是第一位的。
调整状态,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人生不是只有高考才是出路。
抑郁症属于精神疾病,学生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由学生本人或其父母、其他监护人持县级(含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证明、病历、相关医疗费用单据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审核同意,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确认后办理休学手续。休学期限为一年。学生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当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法律依据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登记。复学时,学校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祝由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Copyright © 2022-2023 祝由师网 版权所有
邮箱:daokedao3713@qq.com